郭樱花
“核心素养”指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随着“核心素养”一词渐渐进入教师者的视野,教育的新改革策略也要求教师者们要注重学生们的核心素养,尤其是从幼儿的学前教育开始培养。那如何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教师又要拥有怎样的核心素养来支撑幼儿的发展,就成了本次我们漫谈的重点。
一、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
未来基础教育的顶层理念就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基本出发点,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分别对应文化性、自主性、社会性。从这三个维度看,它重视的是学生的文化学习、自我发展和社会交往,体现的是人与工具、人与自己、人与社会的特性。所以,我认为幼儿核心素养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培养。
1.养成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幼儿教学的首要问题。有这样一个例子:在一场聚会中有一位白发苍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一个人问他:“你认为你上过的哪所大学的实验室对你产生的影响最大”,这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说:幼儿园,接着他又说:在幼儿园我学会了把自己的的零食分享给其他的小朋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饭前要洗手,讲卫生讲礼貌。
幼儿时期是养成的开始,作为幼儿园的老师,我们要极力注重幼儿习惯的培养。我们教他们饭前要洗手,吃饭不要挑食,要跟小朋友们互相帮助,和小朋友玩完玩具后要自己整理放到原有的位置,见到老师要问好,回家要帮爸爸妈妈捶捶背、腿,不随手乱扔垃圾,要乐于助人。这些都是一些很基础的习惯,但是可以帮助他们快速适应集体生活,还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
2.启智
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就是启蒙孩子们的智力。孩子智力的开发并不是一味地让孩子学习书本知识,多做数学题,多认识字词,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这样繁重的学习任务可能超过孩子的承受范围,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所以我们身为老师要多跟家长沟通,告诫家长不要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要根据孩子的个人兴趣让孩子自主选择兴趣班。
平日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都是根据孩子的承受能力进行的教学计划,放学后家长只要辅导孩子完成作业,不需要在多给孩子传授课本知识,可以让孩子了解一些外太空的知识,多带孩子出去旅游,开阔孩子的视野,带孩子参加一些户外的亲子活动。
所以我们老师要及时提醒家长,多陪陪孩子,多带孩子去接触这个奇妙的世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思考能力,这样也是开发孩子潜力的一种途径。
3.健心
教育界提出幼儿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让孩子们拥有健康并且健全的人格。健心不仅仅指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还包括孩子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要求孩子们拥有正常人所拥有的发育能力,自理能力等。心理健康要求孩子要有正常适应社会的能力,乐观的情绪等。
我们应结合幼儿核心素养的发展实际需求,从而全面有效来提升综合素养能力,并借此等级标准,有效地来观察评估幼儿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进而全方位来有效反馈和指导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具体情况,从而有效引导教育朝着素质教育的转变。更好实现我国的人才培养战略要求,不断深化幼儿教育改革工作。
二、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
在我的理解中,教师核心素养的直白意思就是“老师的工作中以什么为最重?”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当然是幼儿最重要,在一日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就是老师核心素养的最好表现。幼儿园提倡“一日活动皆课程”,可见教师对课程的理解能力就是核心素养的表现之一。
我们常说幼儿园的工作是“保教并重”,所以,不仅要关注孩子在园生活中知识的掌握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还要注意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愛是教师最基础的素养。
当然这个“爱”有几点,首先要爱自己从事的事业,只有喜欢幼教的工作,才能激起老师的工作热情,更好地投入精力与工作中。
其次,还要有要爱幼儿园这个大集体,同事之间就像是一个团结的大家庭,工作证劲往一处使,共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最重要是要有一颗“爱孩子”的真心,日常工作中对待孩子要有爱心、耐心、细心,有责任担当,这样的老师一定是受孩子们欢迎的。
最后是有效组织,要把握好整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评价和跟进的关系。如何兼顾整体和个体,这是落实以人为本的关键。能够对孩子的学习和活动中的各种行为,做出准确而非模糊的评价,并针对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开展分层式教育,才能真正保证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凸显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在核心素养的视野下,我们必须调动一切课程资源:教师、幼儿、幼儿园办园理念、环境、各种活动、幼儿院所在地的文化、社会环境等,根据园内实际情况,树立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大课程观,构建幼儿园课程体系。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的作用发挥,不仅是知识、能力、态度等不同成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整合表现,也是不同素养在具体问题情境中的整合表现。在具体的问题情境解决过程中,单纯依靠某一种素养的情况比较少,绝大部分的问题解决需要借助于不同素养的整合作用。不过,某一种素养可能在某种情境下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而另一种素养可能在另一种情境下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每个素养都具有自己的独特价值,不同素养之间不存在孰重孰轻的问题,不能进行重要性的排序与比较。
从核心素养的遴选到实践落实,需要经过教育系统各环节的支持,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有环节都需要聚焦于核心素养的发展。站在整个育人系统的角度看待核心素养,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推进其实践落实,同时也有助于把握整个教育实践的方向:由核心素养顶层设计的“人”出发,经过各个环节的努力,整合教育系统各方面的效应力,最终再回归到“人”-培养出能够健康发展、幸福生活、成功应对未来挑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