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明明
单县中心医院营养科,山东菏泽274300
胃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具有发病率高这一特点,我国胃癌的发生率居于第二位,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中[1-2]。目前对于胃癌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临床研究显示:胃癌的发病因素与饮食、遗传、环境等具有较大的关联[3-5]。胃癌患者发病早期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随着疾病不断发展,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于疼痛、体质量下降等[6-9]。对于胃癌患者的治疗多采取外科手术,可获得较高的应用效果,但是患者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因此对于胃癌术后患者通常需要予以肠内营养支持,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10-14]。但是如果胃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出现喂养不足情况,则会增加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且发生率高达80%左右,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因此需要予以患者必要的护理干预,通过循证预防护理预防肠内营养喂养不足情况,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促进患者恢复[15-18]。该文以2018年1月—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分析循证预防护理应用于患者中对术后肠内营养喂养不足改善作用,现报道如下。
在收治的胃癌患者当中方便抽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数字抽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研究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44~74岁,平均年龄(61.46±3.04)岁。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61.02±3.42)岁。两组患者均与该院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得到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经该院医学诊断确诊为胃癌患者;符合手术相关指征且自愿开展手术治疗者;年龄不低于18周岁者;无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排除标准:存在精神疾病患者;对该次研究使用的肠内营养制剂过敏患者;一般资料不齐全患者。
对照组实施常规肠内营养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遵医嘱予以患者肠内营养混悬液,在患者输注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输注情况,观察患者是否发生并发症,如有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医生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护理人员需予以患者及其家属必要的健康宣教等护理干预。
研究组在以上基础上联合循证预防护理干预。内容如下:①实施前准备:根据肠内营养喂养不足预防及管理实施流程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护理问题,针对问题在学术网站上搜索有关“肠内营养喂养不足预防护理”的相关内容,结合医院实际情况与患者的临床需求,制订护理文书,护理文书中包括患者的各项护理措施,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实施前的准备工作;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工作,首先是培训循证实践的内容与流程,其次是将护理相关材料下发至护理人员手中,通过自学、护士长组织培训等方法了解透彻循证预防护理干预的相关内容;另外,还需要通过循证措施,自行查阅知网、万方相关文献分析护理文书的可行性,依据文献支持进一步改善护理文书中的护理措施,保证护理措施的有效性。②护理方案:首先是做好营养评估工具的准备工作,护理人员可根据护士站中的PG-SGA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其次是护理记录单,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根据相关条目编制肠内营养的护理记录单,主要包括是否发生肠内营养不耐受、肠内营养摄入量、输注过程是否中断等内容,便于护理人员及时记录患者的肠内营养输注情况,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其三是功能锻炼方案,护理人员可根据相关文献制订功能锻炼内容,如缩唇呼吸运动:术后1 d开展,10 min/次,3次/d,术后2~3 d增加到6次/d;抬臀运动:术后1 d开始,15次/组,4组/d,术后2~3 d增加到6组/d;咀嚼运动:术后1 d开始咀嚼口香糖,10 min/次,24组/d,直到术后通气;下肢运动:术后1 d可进行小幅度床上伸展运动,5次/d,5 min/次,术后2 d可协助患者床旁活动,2次/d,术后3~5 d可扶床行走,2次/d,10 min/次;在患者功能锻炼时可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调整锻炼强度;最后是健康教育,可自行编写肠内营养健康宣教材料,内容包括肠内营养的优点、缺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等。③方案实施:患者入院后至术后肠内营养1周内均需要根据护理方案中的内容开展相应的护理干预,在护理过程中如果发生一些问题,则需要及时采取多学科合作方式协商解决问题,进一步提升方案的可行性。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实验室相关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淋巴细胞计数;②比较患者的临床恢复相关指标: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③比较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采用该院自拟护理满意度评价表,在患者护理工作结束后由患者在“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项后打“√”,满意度为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的实验室相关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实验室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实验室相关指标比较(±s)
?
研究组患者的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恢复相关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恢复相关指标比较(±s)
?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胃癌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上升,胃癌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与年轻化趋势,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较大的影响[19-21]。对于胃癌患者,手术治疗可获得较高的应用效果,但患者术后容易发生营养不良情况,因此需要予以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获得较高的应用效果,但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喂养不足情况,需要采取更好的护理方案改善这一情况[22-24]。对于胃癌术后患者来说,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能保证患者肠内营养的有效性与安全性[25-27]。相比于常规护理来说,循证预防护理的应用效果更为显著[28-30]。该次的护理内容包括制订护理文书、做好实施前准备、查阅相关文献等,制订护理文书能为后续护理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在这一阶段也包括护理人员的培训,通过培训能进一步提升护理工作的有效性[31-33];实施前的准备工作相对较多,做好准备能保证后续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应用价值相对较高;查阅相关文献则能体现出护理工作的有效性,为护理方案寻找循证支持能保证护理方案的有序性、有效性、可行性,进一步保证患者的护理效果[34]。
从研究结果讨论:研究组患者的白蛋白(42.53±4.82)g/L、前白蛋白(128.26±34.56)g/L、总蛋白(59.53±6.79)g/L、淋巴细胞计数(1.27±0.42)×109/L均高于对照组(35.49±3.89)、(104.81±38.67)、(56.22±7.06)g/L、(1.02±0.56)×109/L(P<0.05)。在赵利瑞[35]的研究中,观察组的白蛋白(44.29±4.52)g/L、前白蛋白(131.52±33.46)g/L、总蛋白(62.59±7.06)g/L、淋巴细胞计数(1.31±0.41)×109/L均高于对照组 (35.92±3.94)、(106.35±39.11)、(56.97±6.87)g/L、(1.01±0.45)×109/L(t=8.512、3.623、2.843、2.864;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P<0.05)。在余文华等[36]人的研究中,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89%高于对照组的81.27%(P<0.05)。研究组的首次排气时间(79.67±11.15)h、首次进食时间(6.82±0.86)d、住院时间(20.52±3.62)d均短与对照组(87.56±16.59)h、(7.29±0.92)、(22.59±5.06)d(P<0.05)。在邓娟等[37]的研究中,观察组的首次排气时间(82.62±10.48)h、首次进食时间(6.18±1.02)d、住院时间(20.67±4.12)d均短与对照组(88.33±14.52)h、(7.56±1.22)、(25.36±3.59)d(P<0.05)。
综上所述,在胃癌术后肠内营养喂养不足患者中实施循证预防护理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