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春仪,关志广,方建勇
台山市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皮肤手外科,广东台山529200
临床上,难愈性创面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治疗难度大、效果不佳、需要长期换药,费时费力,且患者还常伴有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影响愈合的因素[1-3]。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机器绞伤、烧烫伤、交通事故伤等导致的创面感染、组织损伤病例越来越多,部分病例局部组织损伤严重、伤口污染严重,不易愈合。对于浅表性难愈创面,临床主要通过换药治疗,常常需要频繁更换敷料,很容易造成污染,且治疗时间较长[4-5]。对于较深的难愈创面,还需留置引流管引流,引流管容易堵塞,影响治疗效果[6]。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负压封闭引流加敷料固定广泛应用于难愈性创面,该技术感染率低、操作简便、更换敷料次数少,是临床治疗难愈性创面的重要方式,但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中,需加强临床护理[7]。为探讨负压封闭引流加敷料固定在难愈性创面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该文随机选择2016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80例难愈性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随机选择该院收治的80例难愈性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与难愈性创面临床诊断标准相吻合[8];且自愿参与该研究;研究经台山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与此同时,排除不配合、资料不全、自身凝血功能障碍等患者。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使用负压封闭引流加敷料固定,其中,男29例,女11例;患者年龄30~69岁,平均(46.9±2.2)岁;创面面积8~12 cm2;压力性损伤创面15例,烫伤烧伤创面10例,糖尿病足溃疡5例、其他感染性难愈创面10例。对照组40例,男28例,女12例,患者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46.0±2.0)岁,创面面积7~11 cm2;压力性损伤创面13例,烫伤烧伤创面12例,糖尿病足溃疡4例、其他感染性难愈创面11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患者入院后,给予其常规护理措施,包括:指导患者适当摄入高维生素、高蛋白质、高热量饮食,提高患者免疫力[9]。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指导患者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治疗[10]。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使患者掌握疾病的发生机理、治疗措施、注意事项、配合要点等,全面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11]。
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敷料固定:①体位护理。在接受负压封闭引流术后,护理人员指导患者选择舒适的体位。对于内外踝部位、足趾内部等易于受压的部位,需及时更换体位,并使用软枕、垫圈等减少该部位受力[12]。叮嘱患者在翻身活动时,动作轻柔小心,一定要注意保护好引流管和贴膜,避免引流管折叠或压迫影响引流[13]。②合理调整压力参数,压力参数过小就无法达到良好的引流效果,渗出物会集聚在敷料中,进而导致局部感染;压力参数过大则会导致患者疼痛感强烈,还可能损伤患者神经、血管等组织。护理人员需将负压源压力设置为0.017~0.06 MPa之间,若负压不足或负压消失,护理人员需及时查找原因,检查压力阀开关等[14]。③引流管护理。护理人员还需加强引流导管护理,妥善固定导管,不要压迫、牵拉、折叠导管,预防导管扭曲、打结等。若发现引流物堵塞导管,护理人员需及时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腔,堵塞物变软之后,方可再进行负压吸引。护理人员需保证负压引流的密封性,若放开负压引流之后,快速冒出液气泡,提示密封不严,需及时上报医生处理。④引流瓶管理与引流液观察。护理人员需加强引流瓶管理,预防引流物超过额定量;定期检查引流管与引流瓶的紧密程度,保证敷料一直处在收缩变硬的状态之中;每隔24 h倾倒1次引流瓶,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等情况,一旦引流液出现鲜血,必须及时告知医生,马上进行处理。护理人员在更换引流瓶时,需及时夹闭引流管,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及时更换消毒瓶;在负压引流的48 h内,动态观察负压引流材料,尤其是要观察生物薄膜覆盖边缘有无卷起等情况[15]。⑤创面灌洗。护理人员需先关闭引流管,方可进行创面灌洗,使用无菌注射器,将适量的伤口清洗剂缓慢注入引流管中,等到敷料膨胀后再夹闭。护理人员一定要准确把握灌洗液的剂量,若灌洗液剂量过大,很容易导致液体深入贴膜,导致负压失败。
对照组使用常规清创换药,患者入院后,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生素,并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护理措施。
统计两组创面疼痛情况,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0分:无痛;1~2分:轻度疼痛;3~5分:中度疼痛;6~7分:中度疼痛;8~10分:剧痛。
统计两组临床指标,主要包括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抗生素应用时间等指标。
比较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情况。
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包括感染、创面渗液、发热等。
统计两组护理满意度,包括护理技能、护理态度、环境等方面,满分100分,满意:90分及以上;较满意:70~89分;不满意:70分以下。
观察组VAS评分(2.2±1.3)分低于对照组的(3.9±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94,P<0.001)。
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16.4±0.3)d、换药次数(11.9±2.0)次、抗生素应用时间(7.1±0.3)d,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25.6±0.9)d、换药次数(25.7±1.0)次、抗生素应用时间(15.4±0.7)d,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s)
?
观察组住院时间(16.3±2.6)d、住院费用(1.8±0.6)万元,对照组住院时间(22.2±5.4)d、住院费用(2.7±0.7)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费用分析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费用分析对比(±s)
?
观察组感染1例、创面溢液1例、发热1例,对照组感染4例、创面溢液5例、发热5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满意20例,较满意16例,不满意4例,护理满意度90.0%,对照组满意6例,较满意18例,不满意16例,护理满意度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析对比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引流技术。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支持下,患者创面部位一直处于封闭状态,这一方面能有效降低交叉感染发生率,另一方面还能改善局部微循环,有效促使水肿消失、创面愈合、肉芽生长,有效促进患者创面恢复[16-17]。
该研究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护理。首先,全面评估患者个人情况,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营养支持,通过科学合理的膳食指导,提高患者免疫力、降低并发症发生。使用负压引流技术后,必须加强对患者的体位护理,预防患者翻身等动作牵拉导管,影响负压引流效果[18]。对于第一次采用负压封闭引流的患者来说,部分患者会存在担心、焦虑等心理障碍,再加上长时间的疾病困扰,患者会出现负面情绪。这就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指导,全面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水平和自护能力,使患者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疾病及治疗。其次,全面加强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护理,确保负压封闭引流压力的正常,合理调整压力参数,警惕泡沫敷料膨胀等问题,及时检查整个负压通路,保证负压引流的有效性[19-20]。另外,还需要妥善固定各种装置和治疗仪,合理固定负压治疗仪,保证负压治疗仪低于伤口平面20 cm,加强引流导管护理,预防导管扭曲,保证引流管畅通。护理人员还需要加强引流管渗液的观察,警惕出现鲜血,动态观察并及时处理。加强感染创面的灌洗和管理,严格无菌操作技术,科学操作。感染创面还需要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灌洗时不能使用渗液引流管,否则会导致创面污染[21]。从该研究的结果来看,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16.4±0.3)d、换药次数(11.9±2.0)次、抗生素应用时间(7.1±0.3)d,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25.6±0.9)d、换药次数(25.7±1.0)次、抗生素应用时间(15.4±0.7)d(P<0.05)。并且观察组住院时间(16.3±2.6)d、住院费用(1.8±0.6)万元,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22.2±5.4)d、住院费用(2.7±0.7)万元(P<0.05)。
需注意的是,负压封闭引流也会出现失效的情况,其原因可能为贴膜固定不严密、贴膜大小不够或贴膜存在漏气点、负压压力不足、引流管压迫或引流管中有异物等[22-23]。故而,为了全面提高负压引流效果,必须全面加强临床护理,提高护理质量。从该研究的结果来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5%,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5.0%(P<0.05),提示负压封闭引流配合常规护理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从该研究的结果来看,观察组在疼痛情况、创面愈合时间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负压封闭引流加敷料固定有利于加快患者康复,减少疼痛和并发症发生,也有利于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难愈性创面患者予以负压封闭引流加敷料固定和常规护理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加快创面愈合,减少换药次数、抗生素应用时间,降低疼痛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还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升患者护理满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