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身高球员山口茜对阵不同身高对手的技战术策略分析

2021-11-27 11:29韦海秋李传兵
湖北体育科技 2021年10期
关键词:杀球后场山口

韦海秋,王 伟,李传兵

(湖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湖北 黄石435002)

羽毛球曾作为我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在此前的多次国际大赛中均取得过辉煌成绩。其中,以女子项目比赛成绩最为突出,但随着新老运动员更迭不畅、人才断档现象严重、教练员更换频繁等问题的相继出现,球队的稳定性受到了极大影响,中国女子羽毛球的整体实力出现了明显下滑。反观日本女子羽毛球运动员,在伦敦奥运会上,分别获得了女子双打金牌和女子单打铜牌,表明了日本女子羽毛球的正式崛起,且新生代女子运动员的人才输出几乎到了井喷的地步,无论在女单还是女双项目上均人才济济,整体实力愈发雄厚[1];相关研究表明,当今女子羽毛球主要有两种技术风格:一种是以欧洲和印度女子运动员为代表的力量派,男子化明显,身材高大,虽然技术和防守有缺陷,但攻击犀利而凶悍;另外一种是以日本和东南亚国家为代表的防守反击派,身材不高,技术全面,防守能力强,体能超群,中国女子单打的风格总体雷同,都属于拉吊型,球员身材高大,技术比较全面,但与国外运动员相比移动慢,体能和爆发力都较差,与当前流行的两种技术风格都不太吻合[2]。纵观世界羽坛顶级女单运动员的身高分布,近20年来,我国出现的张宁、谢杏芳、李雪芮、王仪涵、王琳、陈雨菲等优秀女子单打羽毛球运动员,身高均在170cm以上,而当前别国女子球员因达农、马琳、辛杜等也均是如此。普遍意义上讲,身材高的直接优势在于能相对容易抢到高的击球点,可以提早触球,缩短对手的预判和反应时间,利于进攻和进攻的可持续性,同时由于身高臂长,防守面积也会随之增大,有利于体能有效节省。然而,随着技战术打法的演变和专项器材性能的不断更新迭代,常规性看法被颠覆,身高已不再成为限制女子球员发挥的重要因素,虽然整体球员仍以相对高身高球员占据主导,但低个球员的排名已出现大幅攀升,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球员的身高更低,日本并不缺乏高身高球员,譬如大崛彩、栗原文音等,但从竞技整体实力而言,身高仅1.56m的日本球员山口茜更为靠前,而此身高在我国球员的选材上基本是不予考虑的,这不仅让我们深思为何低个球员能够脱颖而出?低个球员除了灵敏、击球半径小等典型特征是否具备特殊的优势?在比赛最为核心的技战术表现方面所体现的具体的特征和运用方式是什么?由于训练方法和手段的获取难度很高,使得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对低个球员的比赛视频进行技战术解析,方能挖掘其中的原因和规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日本女单运动员山口茜为研究对象,马琳、辛杜为高个代表,戴资颖、奥原希望为低个代表,陈雨菲、何冰娇为中等身高代表,研究山口茜在比分不同阶段面对不同身高对手的发球、接发球以及最后一拍得分技术手段和落点区域进行分析,试图了解山口茜技战术打法的规律和特点。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方向,通过查阅中国知网和学校图书馆数据库,对羽毛球技战术相关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共得到学术期刊178篇,学术论文255篇,其中硕士论文253篇,博士论文2篇,涉及山口茜的有25篇,但发现研究山口茜身高以及面对不同身高技战术特征的比较少,这也加深了本文的研究价值。

1.2.2 录像观察法

通过爱奇艺软件平台对山口茜2018~2020年的6场比赛录像进行技术统计(表1),对于每一个技术指标的提取都单独进行操作,并在关键技术鉴定时重复回放视频,同时为避免误差,视频统计由本人一人完成,共历时10天。

表1 比赛录像表

1.2.3 数理统计法

通过离差法计算出世界羽联排名前25女单运动员的平均身高,并根据遵循身高正态分布计算出高个、中等身高及低个。运用Excel以及SPSS23统计软件对山口茜在比分不同阶段时面对不同身高对手的发球、接发球以及最后一拍的技术手段和区域落点进行录入,并制作图表进行分析。

1.2.4 比较分析法

将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对比,进一步剖析山口茜在比赛过程中技战术运用的特点,探究总结其技战术的优势劣势,为我国女子单打运动员在训练时提供借鉴依据。

2 相关概念及尺度

羽毛球单打发球技术:分为正手发球和反手发球,包括正/反手发网前球、正/反手发后场平高球、正/反手发后场平射球[2]。通过借鉴网球和乒乓球发球落点区域划分的基础上,同时为了能够有效的进行技战术分析,将发球的落点划分为6个区域,如图1所示。

图1 发球落点区域划分图

领先阶段:比分领先1分时开始计算,比赛第一个发球不予统计。

落后阶段:比分落后1分时开始计算,出界或失误不予统计。

接发球技术手段:在比赛中接发球时所使用的技术手段,包括搓放、勾、挑、高、吊、杀、推扑,接发失误或出界不予统计。

接发球落点区域:接发球方第一拍落在对手场区的位置区域,为了更好的分析接发球的技战术,将落点分为9个区域,如图2所示。

最后一拍得分技术:得分方最后一拍击球所用的技术手段,包括:搓放、勾、挑、推、扑、杀、吊、高、挡。

得分落点:得分方最后一拍落在对手场区的位置区域,根据羽毛球发球落点的规律性,同时能够有效的进行技战术分析,将得分落点分为9个区域,如图2所示。

图2 区域落点划分图

2.1 研究相关击球落点的划分

3 结果与分析

3.1 身高界定分析

为了使数据更具合理性和代表性,在身高界定时优先考虑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同时为了能够减小计算误差,故选取了世界羽联排名前25的女单运动员身高;其次通过离差法算出平均身高为168.24cm,标准差S=5.55cm;按照离差法评价等级可分为3级,分别为上等、中等、下等,即为高个、中等身高及低个;离差法3级评价标准百分数为25%、50%和25%,查表得正态分布曲线下25%的面积为0.2486,对应的U值为0.67,即X+0.67S为高个,X-0.67为低个[3];最后计算得出:高个身高范围为172.0cm以上,低个身高范围为164.6cm以下,中等身高范围为164.6~172.0cm;其中,25名女单运动员中高个占比28%,低个占比24%,中等身高占比48%。本研究以马琳、辛杜为高个代表;奥原希望、戴资颖为低个代表;陈雨菲、何冰娇为中等身高代表。

3.2 发球技战术分析

发球是每分的开始,高质量的发球往往可以起到压制对手进攻的作用,也是争取主动权的重要因素,在比赛中,运动员会根据自身的风格、特点,将发球的区域落点和接发球强攻结合起来,从而形成最有利的技战术风格和特点[4],如果发球技术得当,就可以有效掌控一个比赛回合的动态情况,这也为衔接下一拍进而直接得分提供了最有效的帮助,这在高水平运动员之间的比赛中显得尤为重要。

3.2.1 面对不同身高发球技战术分析

统计山口茜246个发球落点的选择,并对所有落点进行卡方检验,将统计结果汇总于(表2)。

表2 山口茜面对不同身高对手发球落点一览表

如表2所示,山口茜在面对不同身高对手发球落点的选择上存在差异(P1=0.003),山口茜在面对高个对手为1>6>5区,低个和中等身高对手为6>3>1区,这说明了山口茜发球技术的变化多端,以及在面对不同身高对手技战术执行的异同,面对高个对手执行的是主导进攻战术,充分发挥自己杀球和跑动能力的优势,缩小自己防守面积小的短板。面对中等身高和低个对手时,主要执行的是调动对手的技战术打法,高质量的后场可以把对手逼迫到后场底线,再通过大对角的调动,为组织下一拍的球路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在遇到进攻凶猛且个子较高的对手时,山口茜主要是以发网前小球为主,1区、5区为网前靠中间位置,虽说发网前小球可以抑制对手的进攻,但网前小球的飞行距离比较短,爆发力小,有较强的隐蔽性,这也加快了比赛节奏,提前进入抢攻状态。反观优秀男子单打运动员,在场上移动速度快,后场进攻能力强,所以为了快节奏,有效的限制对手的进攻,会通过发网前球实现这一目的[5],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山口茜的发球偏向于男子化打法。再结合表1数据得知:前场1、2、5、区总占比30%,后场3、4、6区占比70%,总体上看山口茜的发球主要是以后场高远为主,结合网前小球为辅,5区、6区位于发球区中间位置,相对来说不容易出界,6区高远球飞行距离长,对方不能轻易拦截,也可将对手调动至后场底线,最大距离的调动对手进而达到消耗体能的作用;1区、3区为接球方站在右边区域的反手位,从生理角度上说需要运动员转体转胯击球,在一定程度上也会给发球方足够的时间去做好下一拍的防守以及更多组织球路的时间。综上可知:山口茜的发球是在稳定中寻求变化,通过前后场区域的结合,使对方在接发时不停跑动,从而导致对手的失误或注意力不集中造成判断失误,达到反击获胜的目的。

3.2.2 领先、落后时发球技战术分析

记录山口茜在领先、落后时发球的落点,并对所有落点进行卡方检验,将统计结果汇总于(表3)。

表3 表明,山口茜在领先时面对不同身高对手在发球落点选择上并没有显著的差异(P1=0.142)。为进一步研究山口茜发球落点的规律,采用卡方优度检验来分析比赛中发球落点的分布,检验结果表明,山口茜在领先时的发球落点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发球落点依次为6>1>3区。从统计的数据来看,山口茜发网前小球的频率也比较高,主要区域为1号区,在遇到进攻突击能力强的对手时,则以高质量的网前球不给对方进攻的机会,迫使对方挑后场高球,有利于增加第二拍强攻机会;再结合3号区的数据分析得知,3号区为后场的中底线,同样右手持拍在右区发球,3号区是对手的反手区,限制对手接发球的线路,如果是右手持拍在左区发球,表现为发球线路比较长、球速也会相应减慢,这也会给对手反应时间,对手无论是跳杀、吊球还是拉后场都得心应手,这也说明了山口茜的防守能力非常强,不惧怕对手的吊球、杀球带来的威胁性;山口茜在2、4的区域选择的比较少,因为2区对于山口茜来说是一个“危险区”,如果发2号区,对手直接平推后场底线,这样的球一般都是速度较快的球,加上山口茜身高本来就不占优势,故山口茜很少将球发在2号区。

表3 山口茜领先、落后时面对不同身高对手发球落点一览表

落后时发球更考验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发球的不同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运动员的心理变化。场上的发球变化主要表现为:一是根据发球来观察对手的特性,来找出对方的薄弱环节;二是通过发球的区域落点观察所发的球是否凑效,或者是否起到好的效果,并在场上及时作出变化,体现了技战术的多变。如表3所示,山口茜在落后时面对不同身高对手在发球落点选择上存在着差异(P2=0.010)。面对高个为1>3>6区,从接发球位置和人体生理角度来说,1区在接发时大多数只能用反手接球,如果对手想压制山口茜的反手位,距离相对来说是比较远的,这也让山口茜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其次是在落后时积极为自己寻求进攻机会的同时限制对手的进攻,让自己有更多组织球路的机会;最后是3区、6区的后场高远,因为接球方一般会站在中前场位置准备接发球,技术到位的后场高远球需要对手转身击球,而高个球员转身慢是普遍存在的劣势,利用对手的劣势为自己创造主动也是山口茜打法的亮点;面对低个为6>3>4区,低个球员相对来说杀球进攻的威胁性小,高质量的后场高远也有一定的调动作用,最大距离的调动对手,限制对手的进攻和高质量的回球,为第二拍的主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面对中等身高为6>3>1区,属后前场结合打法,在落后时通过发球落点变化打乱对手原有的肌体状态,这也是在比赛中克敌制胜的心理策略和方法,即抓住对方的弱点和不足,同时建立自我心理优势,促进自我的身体、技术和战术水平的发挥。

3.3 接发球技战术分析

水平相同的高手之间的较量,发球和接发球的质量往往决定了最终的胜利,接发球处理得当,可以抢占先机[5],羽毛球的单打想接发球得分非常难,以过渡为主,但是单打接发球要不断变化球路,时而可以推后场底线,时而假动作放网,让对手防不胜防,从而为第2、3拍取得进攻优势。

3.3.1 面对不同身高对手接发球技战术分析

统计山口茜245个接发球中技术手段的使用情况,并将其面对不同身高对手所使用的接发球技术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并将统计结果汇总(表4)。

如表4所示,山口茜在面对不同身高对手接发球的技术手段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1=0.000),面对高个为:杀>挑>搓放;低个及中等身高对手为:杀>高>吊;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面对对手较少发的网前球,前场技术一定是使用率最小的,在视频分析中发现,马琳、辛杜、戴资颖在发球上会结合网前小球和后场高远的发球技术,何冰娇、陈雨菲、奥原希望则没有使用网前小球,以后场高远球发球为主,这也是造成了两者之间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由表4可知,山口茜接发球使用最多的技术手段为杀球,可以理解为在相对的情况下,对手发出的后场高远球,山口茜主要是以主动进攻为主,并且以杀直线为主要线路;其次为高远球,限制对手的两点后场底线,减弱对手进攻的威胁性,在多拍中组织球路突击得分,最后为吊球,高质量的吊球可以将对手的位置调动起来,迫使对方起球,一方面可以为自己创造进攻机会,一方面也可抑制对手的进攻,可达到先入为主,获取主动;而当对手发网前球时,山口茜使用最多的为搓放技术,有意识的控制网前,使对手失去直接进攻的机会,增加自己的主动,值得注意的是,山口茜后场动作一致性较好,注意防守接杀时也要注意其劈吊。综上可知:山口茜的主动进攻意识强,接发球使用最多的技术手段为杀球,且以杀直线为主,在女子单打后场技术中杀球的比例有显著的提升,技战术也在向进攻型转变[6]。

表4 山口茜面对不同身高对手接发球技术手段一览表

3.3.2 面对不同身高对手接发球区域落点技战术分析

统计山口茜面对不同身高对手接发球245个区域落点情况,并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将结果汇总(表5)。

表5 表明,山口茜在面对不同身高对手时接发球的落点区域没有显著的差异(P1=0.256),为进一步研究山口茜接发球落点区域的规律,采用卡方优度检验来分析比赛中接发球落点的分布,检验结果表明,渐进显著性结果远小于显著水平(P2=0.000),故拒绝原假设,说明山口茜在接发球落点区域的选择上有一定的倾向性,结合表5可以看出,落点区域依次为4>9>6区,这与山口茜在接发时主动进攻的技术手段有着密切的关系,且多以杀直线为主,同时通过高质量的后场高远,限制对方的进攻,在多拍中通过调动对手的跑位使自己占据主动,配合杀球技术动作实现得分;在视频观察中发现,山口茜主动下压的意识明显,接发球的杀球区域多为4区和6区,都属于场地中部边线位置,通过力臂的最远距离,增加接杀的难度,让对手处于被动防守,为自己的下一拍突击做准备,而9区则为后场底线区,多为正手持拍选手的头顶区域,需要对手转体转胯击球,进一步限制对手出球的线路和进攻的威胁性,消耗对手的体能,并在多拍中寻找下压得分的机会。

表5 山口茜面对不同身高对手接发球区域落点一览表

3.3.3 领先、落后时接发球技战术分析

场上的领先说明技战术的运用在场上起了效果,接发球是抢攻的开始,质量好的接发球可以让自己在场上处于主动进攻的状态,达到抢占先机的作用。通过记录山口茜领先、落后时接发球技术手段使用的频数,并进行卡方检验,将结果汇总于(表6)。

表6 山口茜领先、落后时面对不同身高对手接发球技术手段一览表

结果表明,山口茜在领先时面对不同身高对手接发球技术手段存在差异(P1=0.001),面对高个为杀>高>搓放,低个为高>杀>挑,中等身高为杀>吊>高,可以看出,杀球仍是山口茜接发的首选,占比高达50.8%,这与山口茜在面对对手发高远球技术时,大多采用吊球和高远球的接发球技术有所不同[7],不同的地方在于随着女单竞争越来越激烈,技战术打法也开始发生了变化,杀球已成为女单比赛主流,也是当今羽坛的趋势所向,女子单打也开始过渡到男子打法。落后时,面对不同身高对手存在显著差异(P2=0.000),面对高个为杀>挑>搓放,面对低个、中等身高为杀>高>吊,不难看出,山口茜在落后时的接发球也是以主导进攻为主,杀球占比总达71%,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在落后时,人们会迫切想通过一些直接的方式获得胜利,而在羽毛球比赛中,杀球相对于其他技术得分的几率会更大一些;面对高个对手,通过杀球、挑球、搓放的技术手段,在进攻的同时也在调动对手的跑位,在面对低个、中等身高对手时,接发球技战术执行相一致,通过杀球、高远球、吊球的使用,最大范围的调动对手,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跑动优势。

3.3.4 领先、落后时接发球区域技战术分析

统计山口茜在领先、落后时接发球落点的选择,并对所有落点进行卡方检验,将统计结果汇总(表7)。

表7 山口茜领先、落后时面对不同身高对手接发球区域落点一览表

表7 表明,领先时,面对高个落点依次为4>6>7区,低个为9>7>4区,中等为9>4>6区,4区、6区为中线两腰处,一般通过杀球或推球实现,9区、7区为后场两底线,一般通过高远球或推球实现,结合表7数据得知,1、2、3区总占比14.8%,4、5、6总占比47.5%,7、8、9区总占比36%,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山口茜的接发主要是以主动进攻为主,且以直线杀球为主,杀直线可以更快的衔接下一拍,接球方回球方式的相对来说会以挡网或者将球顶到后场,但一般世界优秀女单运动员的杀球比较快,接球方不好防守,回球的质量也不会特别好,这时杀球方可抓住对方的回球线路,连续下一拍的下压攻势。落后时,高个为7>9>6区,通过观看视频时发现,高个子身高臂长,防守面积大,山口茜的杀球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效果,通过以后场底线7区、9区高质量的调动区为主,再结合6区的杀球,可以为自己寻找合适的时机突击杀球得分;低个为7>4>5区,通过后场正手位的高球,再结合追身杀球,也属于高杀结合打法;中等身高为5>4>7区,主要是以杀中路球为主,由于此类的球距离身体较近,施展身体空间狭小,不好接力发力,回球的球路和质量会有所下降,这时山口茜可以结合多个落点突击杀球得分。

3.4 面对不同身高最后一拍技战术分析

统计记录山口茜面对不同身高对手最后一拍技术手段的使用,并进行卡方检验,将结果汇总于(表8)。

表8 表明,山口茜面对高个最后一拍为杀>搓放>高,低个为杀>挑>高,中等身高为高>杀>吊,虽说山口茜身高较低,但发现杀球仍然是主要的得分手段。山口茜在对阵马琳中,得分手段主要是以高球为主,其次是搓放,高球主要得分区域集中在7区,搓放得分集中在3区,马琳是一个身体素质极好且进攻能力较强的选手[8],通过高质量的高球导致马琳主动进攻失误得分,并且通过搓放,为自己的下一拍进攻寻找机会,对阵辛杜时,山口茜主要得分手段是杀球为主,集中得分区域在5区,辛杜全场跟网下压意识明显,以进攻为主是其技战术打法特点,山口茜想通过自己主动积极的下压,紧接着连贯下一拍为自己寻找得分机会;山口茜在对阵奥原希望时,挑球是得分技术手段最多的,且以后场底线两点为主,奥原希望全场跑动能力强,步伐移动快,山口茜主要是想通过后场两点以及前后场两点的大角度调动,在多拍中寻找可以进攻的机会;对阵戴资颖中主要是以杀球得分为主,且杀球得分区域最高的为4区,戴资颖打法特点较“活”[6],其击球前的假动作也会给对手制造假象,进攻能力也较强,山口茜在场上也是以自己积极主动进攻为主,避免和戴资颖斗网前;在对阵何冰娇时,主要是通过限制何正手后场底线抓出球线路,其次通过搓放来限制何冰娇的杀球;在对阵陈雨菲时,主要是以高远球和杀球得分为主,其中高远球得分区域主要集中在9区,也是对手的头顶位置,降低对手出球的威胁性,杀球位置是靠近边线的4区,通过限制对手接杀球的变化,抓对手出手的球路,进一步组织得分进攻的球路。

表8 山口茜面对不同身高对手最后一拍技术手段一览表

3.4.1 面对不同身高对手最后一拍得分落点区域分析

统计记录山口茜面对不同身高对手最后一拍得分区域落点,并进行卡方检验,将结果汇总于(表9)。

结果表明,山口茜在对阵不同身高对手时最后一拍得分区域落点没有显著的差异(P1=0.256)。为进一步研究山口茜最后一拍得分区域落点的规律,采用卡方拟合优度检验,检验结果表明(P2=0.000),山口茜在最后一拍得分落点上有着明显的倾向性,结合表9发现,山口茜落点最多的区域是9区,在视频统计中发现,9区通常是右手持拍球员的头顶区域,对手需要转体转胯击球,这不仅可以限制了对手出球的威胁性,而且让对手处于被动击球的状态从而造成失误直接得分;其次是7区,7区通常表现为前后场调动的打法,通过高质量的挑球、推球和高球,动作的一致性和隐蔽性打乱对方在场上的节奏,被动接7区的球需要做出大动作,大动作中就会存在一定的失误率或可导致对手来不及接球从而直接得分,最后是1区,1区主要是通过搓放和吊球实现的区域落点,山口茜通过网前的细腻技术,将球高质量的搓放给对方,就算不能直接得分,也可起到迫使对手起球的作用;使用吊球技术,充分的将对手调动起来消耗对方体能,山口茜的后场动作一致性很好,很多时候出手的瞬间会给对手制造打后场的假象,然后出其不意打了吊球,也可直接得分。

表9 山口茜面对不同身高对手最后一拍得分区域落点一览表

3.4.2领先、落后时最后一拍技战术分析

将山口茜领先、落后时面对不同身高对手最后一拍技术手段进行卡方检验,并将结果汇总于(表10)。

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山口茜在领先时面对不同身高对手最后一拍技术手段的使用上没有明显差异(P1=0.353),结合表10数据可以看出,面对高个依次为杀>搓放>高,低个为杀>高>搓放,中等身高为高>杀>吊,杀球技术是山口茜后场得分的主要技术手段,领先阶段,相对来说心理会处于一个比较放松的状态,也说明技战术的使用达到了一定的成效,战术上的运用和技术上的支持,会把运动员较好的竞技状态呈现出来;从生理角度出发,体能不行是大多数女单运动员的“通病”[9],如何调动对手大范围跑动从而达到消耗对手体能最终取得胜利显得尤为关键,而前后场的调动是则实施消耗对手体能的有效方式。落后时,山口茜面对不同身高对手最后一拍得分技术手段没有明显差异(P2=0.394),面对高个为搓放>高>挑,低个为杀>高>吊,中等身高为搓放>高>挑。虽然说高远球和挑球的攻击威胁性相对来说要小很多,但因为其弧度和线路可以将对手调动到后场底线,可以为自己的下一拍防守或者进攻做好充足准备,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失误和丢分;搓放会在一定程度上使羽毛球滚网而过造成不规律的翻转导致对手找不到最佳的击球点[10],造成对手回球的难度提升,把握时机是运动员制服对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发现和识破对方的球路[11],利用自己多拍拉吊打法以及强大的跑动能力在比赛中寻找可以得分的机会。

表10 山口茜领先、落后时最后一拍技术手段使用一览表

3.4.3 领先、落后时最后一拍区域落点技战术分析

统计记录山口茜领先、落后面对不同身高对手最后一拍得分区域落点,并进行卡方检验,将结果汇总于(表11)。

表11 山口茜领先时面对不同身高对手最后一拍得分区域落点一览表

结果表明,领先时,山口茜面对不同身高对手最后一拍得分区域落点没有明显差异(P1=0.732),面对高个为7>9>4区,低个为7>3>9区,中等身高为9>1>7区,进攻虽然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压制对手,但也会伴随着杀下网或杀出界从而导致失分,辛杜、马琳是进攻凶猛的女单选手,山口茜通过后场两点高质量的调动,就算对手杀球,造成的威胁性也会减少,而且对手在杀球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的失误,在面对低个和中等身高对手时,所执行的技战术大体相同,通过前后结合打法,1、3、7、9区都为大对角的调动打法,消耗对手的体能,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而在拉吊中寻找突击机会。落后时,面对不同身高最后一拍得分区域落点没有显著差异(P2=0.580),结合表11可以看出,面对高个依次是1>3>9区,低个为9>7>3区,中等身高为1>9>7区,这与山口茜在落后时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有很大的关系,7、9区为底线的边线位置,通常通过高球和挑球实现,9区为右手持拍运动员的反手位,需要通过转体转胯打球,如果对手想通过强行杀球进攻,很有可能会因为杀球质量低或落点不精准把自己带入被动的局面,其次,如果对手压制山口茜的反手位,对角线高远相对来说,距离远,球速慢,山口茜也有足够的时间去连贯下一拍,最后,如果对手吊球或者打山口茜的正手位高远,那么山口茜可以通过正手杀球或回搓网前,就能在场上的掌握更多的主动权。高质量的高球和细腻的网前搓放球,大角度调动对手长杀直线也是山口茜比较明显的技战术特征。

4 结论

1)山口茜是一个根据对手特点来选择自己发球方式的球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利用对手的劣势是山口茜打法的亮点,通过前后场发球落点变化打乱场上的节奏,体现了技战术的多变性。

2)对于同样低个的球员来说,在接发上,创造进攻比进攻本身更重要。

3)限制对手进攻,移动速度快,进攻犀利,连贯能力强是山口茜制胜法宝,杀球已然成为女单比赛中得分的主要手段。虽说山口茜身高在世界顶级女单中偏低,但其打法与高个进攻打法有所相似,由传统的拉吊型打法逐渐向男子化打法靠拢,低个女单球员偏男子化打法可将劣势转化为优势。

猜你喜欢
杀球后场山口
中外羽毛球混双运动员不同区域杀球分布及效果研究
羽毛球优秀女单运动员马琳后场技术使用特征分析
关于羽毛球杀球技术动作解析
2017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女单创造和限制杀球进攻途径的研究
我国优秀男子单打运动员谌龙的后场技术分析
我国优秀羽毛球女单选手李雪芮后场技术分析
羽毛球杀球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
羽毛球运动员MARIN后场技术分析
——以里约奥运会为例
「李香蘭」の真実に迫る——山口淑子さん没後1年トークセッション
逃往时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