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颜华,张军红,李宏艳
(1.宁夏回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银川 750002;2.宁夏儿童医院,银川 750002)
2015年我国人均期望寿命已经达到76.34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0.7‰。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地区卫生状况和社会发展的指标之一,是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风险以及威胁儿童生存现况的主要指标[1]。但不同地区儿童死亡率和死因构成分布也存在差异[2-3]。本研究利用宁夏区内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分析2015—2019年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年龄别死因构成、死亡原因,为进一步提高初级卫生保健服务水平提供数据支撑和参考依据。
选择宁夏妇幼健康监测网13个监测哨点,收集2015—201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数据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册和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类数据。将5岁以下儿童按照年龄分为3组:新生儿组、婴儿组、1~4岁组。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进行死因分类。
宁夏回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每年对辖区内13个监测点进行1次质量控制,包括查漏、补漏和防漏。依据《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和《宁夏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建立以妇幼保健机构为中心的三级儿童死亡报告网及相应的监测系统,各级均有专人负责监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每季度由县级向市级上报活产和死亡相关材料。市级监测负责人审核、查漏、删重、汇总。同时根据监测的质量控制方案,每年1次与户籍系统、死因监测系统等进行活产和死亡的漏报调查。
数据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的描述采用频数和构成比,死亡率的变化趋势采用卡方趋势检验,城乡之间的死亡率差异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分别利用线性、非线性方法对5岁以下儿童发展趋势建立最优拟合模型并对其进行预测,应用决定系数R2确定模型拟合的优劣。
2015—2019年度活产数分别为55368例、56527例、57580例、51933例、59575例。总例数为280983例,其中死亡例数2234例,平均死亡率7.95‰。其中新生儿死亡1073例,婴儿死亡1656例,1~4岁死亡578例,平均死亡率分别为3.82‰、5.89‰、2.06‰。2019年与2015年相比新生儿死亡率下降了50.89%,婴儿死亡下降了44.22%,5岁以下儿童死亡下降了43.18%。宁夏5年间不同年龄段儿童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P均<0.001)。见表1。
表1 2015—2019年宁夏新生儿、婴儿、1-4儿童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情况(‰)
2015—2019年宁夏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农村高于城市(P<0.05)。表2中可见城市、农村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
表2 2015—2019年宁夏5岁以下儿童城市/农村死亡率情况(‰)
2015—2019年5岁以下儿童各年龄组死亡构成比以婴儿死亡为主。见表3。
表3 2015—2019年宁夏5岁以下儿童各年龄组死亡构成比
2015年的5岁以下儿童死因以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肺炎为主。到2019年5岁以下儿童死因以先天性心脏病、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为主。总体分析,2015—201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死因为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肺炎、出生窒息和其他先天异常,5年间的死因顺位变化不大。见表4。
表4 宁夏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情况
对宁夏地区2015—2019年不同组别儿童死亡率的预测模型构建和预测对比结果见表5和表6,从表中可见,新生儿组、婴儿组以及5岁以下组模型构建优势模型为多项式拟合模型,1~4岁组的模型选择为对数模型组。
表5 模型拟合R2结果
从表6中可见,预测值和实测值之间的差异细微,说明模型拟合良好,其对2020年度宁夏不同组别儿童死亡率的预测值,新生儿组为0.80‰,婴儿组为1.88‰,1~4岁组为1.6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0.12‰,新生儿组和5岁以下儿童组下降较为明显。
表6 模型预测值与观测值对比及2020年度预测结果(‰)
本次研究发现,2015—201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新生儿和婴儿的死亡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构成;预测模型显示,2020年宁夏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仍然呈下降趋势,尤其以新生儿死亡率下降较为明显;2015—2019年5岁以下儿童的死因分析发现,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先天性心脏病、肺炎、其他先天异常为主要的前五位致死原因。以上结果与我国制定了许多针对孕产妇及新生儿的专项妇幼卫生项目,以提供初级卫生保健服务有关;高危妊娠风险评估和管理、出生缺陷产前筛查、产前诊断的加强[3]、新生儿死亡评审、新生儿复苏、新生儿疾病筛查等技术规范的培训[4],充分提高了基层产科和新生儿科的诊疗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5-6]。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提出的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0‰和13‰以下的目标[1]。从本研究中可见,2018年宁夏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达到发展纲要的目标。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主要发生在新生儿期和婴儿期,与国内其他地区的研究[7]结果一致。同时,加强基层医疗人员专业技术尤其是产科和妇科的培训,把握新生儿出生后的每一个关键期,减少新生儿死亡[8]。
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生儿和婴儿期发生的死亡可以认为是由于父母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情况、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变引起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死因排序在2015—2019年出现了细微的变化,但总体变化不大。仍然需要引起社会和家庭的足够重视,政府对其早期干预措施的安排和改变应有所转变[2]。2019年儿童死因顺位先天性心脏病位居第一,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胚胎早期孕妇用药不当、接触化学毒物以及病毒感染等,影响了胎儿心脏的正常发育所致,而另外的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和孕妇年龄偏大有一定关系[9]。应当重视孕妇产前档案的建立与检查,加强产前筛查、完善产前诊断和出生缺陷监测、定期发放叶酸、加强育龄期妇女的健康备孕宣教、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等[10],一系列的措施从而提高初级卫生保健水平,以降低新生儿期和婴儿期的死亡率。新生儿窒息是导致2015—2019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强新生儿复苏技术培训可以降低新生儿出生窒息的发生[5-6,10]。除此之外,针对产妇而言,出生窒息发生多由早产、分娩操作不当、孕母有高危因素等。因此,应当鼓励产妇自我监测,提高产前检查率,做好产时、产后监护,提高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以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应当在农村地区开展围产期保健活动,继续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基层卫生机构的产后访视,加强产科、儿科人员的围产保健培训等。
本研究提示我区1~4岁儿童死亡率仍有较大的下降空间。建议可以通过如下措施实现:第一,扩大妇幼健康教育的人群和知识范围,在家长中开展儿童意外死亡的风险宣教,在人群中普及简单的应急抢救知识;第二,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5岁以下儿童死亡问题,加强社会、家庭、环境等诸多致死因素的沟通和改善,加强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最后,在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同时,应重视1~4岁儿童健康,加强儿童保健和社会、家庭监护措施的改善,避免可预防的儿童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