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宣传工作中学生记者团的培养与管理浅谈

2021-11-27 11:02刘艳李莉
魅力中国 2021年31期
关键词:记者团能力学生

刘艳 李莉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娄底 417099)

学生记者团,顾名思义是由学校党委宣传部、团委、学工等相关职能部门直接领导和指导,由在校大学生为主体组成的记者团队。学生记者团是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它一可以为高校宣传部门的人员短缺状况做有效补充,二可以深入学生学习生活第一线捕捉最鲜活生动的校园新闻线索,三可以迅速地提供新闻效果的反馈,做高校宣传部门与师生受众之间的沟通纽带。因此,拥有一支业务精、素质高、凝聚力强的学生记者团队,是高校事半功倍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法宝。对学生记者团进行系统的培养与管理是提高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必要途径,而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载体、途径、接收方式都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平台依然挺立,依托网络客户端的微博、微信、抖音这类新媒体方兴未艾,多媒体并存的高校新闻宣传融媒体格局已经形成,更需要有一批“兼具一流新闻素养和现代信息传播技能,例如网络表达能力、与用户的互动能力、对数据的分析能力、即时播报能力和掌握摄影、摄像、音频、简单网页制作、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媒介融合新闻产品的编辑与制作等多种能力,集全媒体新闻记者、多媒体网络编辑、互联网监管员等多种角色于一身的校园媒体采编队伍。”。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对目前以“00”后为主体的学生记者团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与管理,如何在顺利完成新闻宣传工作的同时创出学生记者团的品牌特色,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

一、新时期以来高校学生记者团的发展现状分析

21 世纪的前二十年,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当21 世纪初出生的“00”后已经成为了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时,高校学生记者团队伍的面貌也必然随之有相应的变化。首先就是,新的网络传媒技术在学生记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他们都要通过网络去搜寻知识,交流情感,运用数码手段去记录生活,展示自我。在新闻报道编播和刊发需要的软件技术上,从懂事起就与网络世界深度交融的“00 后”学生记者,大多已熟练掌握,有条件的还会去做视频博主,开微信公众号,一般的也可以通过简短易参与的微博来“表达自我”。这对于高校开展新媒体宣传来说非常有帮助。

其次,“00 后”大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家里的经济条件比之前的年代要宽裕很多,因此生活的压力没有那么大,顺境里长大的他们个性突出,更习惯于收到表扬和鼓励式的教育。短平快、碎片化的信息接收方式也造成了很多学生记者沉不下去,不能够静下心应对枯燥的理论学习,坚持做完一件复杂繁琐的事情,这需要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指导。

二、注重对学生记者个体能力的培养

(一)新媒体工作能力。在新媒体纷纷占据校园新闻传播大部分江山的情况下,要主动培养学生记者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工作能力。现在来说,主要是以“两微一抖”为主,要在培训中重点加强这三方面的训练。一是多学习,主动去搜索这三个平台的优秀博主,学习博主抓新闻点和受众兴趣点的能力,文案写作的技巧,视频拍摄的技巧等;二是多模仿,要求写出对优秀博主作品的分析文本解读,分析好在那里,哪些优点可以借鉴,并尝试着自己仿照制作;三是多结合,将优秀的示例尝试着与自己身边的事物结合起来,运用在实践中,也可以主动以统一主题要求学生进行新媒体作品创作,发掘学生的创新性,创造性。

(二)传统的业务能力。传统的业务能力是所有新闻宣传工作的基础。这些能力包括写作能力、摄影摄像能力、其他综合素质等。

写作能力是成为一名优秀新闻工作者的最本质基础。以文字阅读为主的媒体需要新闻记者文字质朴感人,表达精炼准确,既能够明白流畅地介绍新闻的细节,又能够用真挚的情感打动读者。就算是以小视频为主的抖音,也需要有精妙的文案构思和点睛之句。因此,文字功底的训练自始至终是学生记者个人能力的重中之重。首先是要让学生记者养成经常写作的习惯,使之能在发现新闻素材之后迅速完成写作;其次是邀请有经验的媒体记者、专职指导老师以及新闻专业专家教授对同学们进行指导;最后要加大学生记者的实践工作,让他们参与到各式新闻题材的写作中,在实战中得到成长。

摄影摄像能力随着新媒体工作的比重加大而显得越来越重要。幸运的是现在对摄影摄像设备的要求反而不像之前那么高,一台手机和三脚架已经可以应付日常的操作,关键是训练学生记者的新闻构图和及时捕捉能力,这都要在平时的培训和日常实践中多加练习。再次就是新闻记者的个人综合素质培养,包括演讲能力、待人接物的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这些都需要在平常的工作中,由指导老师耐心地点拨。

(三)相关知识的储备。这些知识除了必要的新闻业务知识外,还包括思政理论知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社会常识等。高校的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思想和行动上要时刻与学校党委保持高度一致,积极宣传报道学校现阶段的重要中心工作,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学校的宣传部门应结合学校阶段性的工作任务,教育学生记者树立良好的政治意识,关心国家大事,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政水平。同样的,在日常培训中,也要有意识地要求学生记者去涉猎党建、民族团结、法律等方面的知识,熟悉学校各级领导层的组成,这样才不会在采访报道中出差错,捅娄子。

(四)修炼新闻敏感性。在校园宣传工作中,学生记者的工作领域更多地集中在学生生活的报道,这一板块本来就需要有极强的捕捉生动鲜活的新闻线索的要求,何况现在的新媒体报道更要求贴地气,体现现场感。因此要努力训练学生记者团的新闻敏感性,在平常的校园生活中,随时以学生记者的眼光去看待周边事务,随时把眼睛看到的场景拉到心里思索一番,是否可以写出恰当的新闻来。这个一要在选拔时有意识的提问,看学生是否有发掘新闻的潜力。例如,在记者选聘笔试时,现场提问:他在进入高校校园的这一段时间内,看到了什么可以写出新闻,如何入手。有些学生会写在迎新时的所见所闻,在班级见面会时发现的优秀新生,有些就地取材,如写正在开展的社团迎新等,这可以是启发他们成为正式学生记者的第一步。其次,在学生记者的见习期,也可以用每周一稿的方式,要他们主动去发现新闻线索。这其中,很可能会有学生因为认识不足犯错误,比如将一个班发生的事情当作新闻写出来但是这件事情是所有班级都在做的,那就可以启发他们要从全校的角度看问题,注重新闻的重要性。在学生记者转正之后,也要放手让他们去主动找新闻,开新闻线索点评会,多看多学同一时期其他高校的新闻来拓宽创作视野。二是开展多种专题策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新闻采写活动。比如在各种节日以及迎新、毕业、教师节等各个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学生记者去策划有趣生动的专题报道,或者开展一系(院)一重点活动,要求学生记者深入自己所在系院,与教师、学生深入交流,找出各系的新闻点,甚至可以根据各个系部的专业特色开展一些有特色的专题报道。也可以主动引导学生记者去组织学生记者团、各类校媒与师生受众的联谊交流活动,开发有特色的宣传项目,提升校媒的影响力。

三、夯实对学生记者团队的管理

学生记者队伍作为一个团队,也需要采用团队管理的方式去加以教育引导,让整个团队的战斗力得到加强,让学生记者的个人能力在团队中得到历练,从而得到校团生三赢的局面。

一是构建合理的学生记者团结构。首先,文字记者、摄影摄像记者作为采访的前锋,后边还需要有一批熟悉网络和美工技术的学生,承担新闻发布平台的开发和维护工作,有能够有效应对读者评论和反馈的后期编辑队伍,有经验丰富、组织能力强的领导班子。在围绕这些职能完成了相关队伍的组建后,一个功能齐备、组织有序、分工明确、团结协作的新型学生记者队伍雏形基本搭建完成。合理地运转这个队伍,不但能有效地应对新形势下外(内)宣工作的需要,还能培养出一批高素质、多技能的新型学生记者。

二是放手管理,引入竞争机制,满足其求胜心理。大学期间是学生自我人格迅速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加入学生记者团也有提升自身各种能力、获得社会认可的需求。而且当前的大学生个性极强,不能简单用制度约束,不然反而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团队管理者可以尝试把激励机制融入到日常管理中,使用自愿申请,竞聘上岗的方式产生学生记者团团长以及各部门的负责人;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放手让学生记者去策划采写新闻,尤其是有创新性的内容,鼓励比较优秀的学生记者大胆去采访报道校内领导、教师和优秀校友,积极推介优秀学生记者的稿件到校外媒体刊发,对学生记者的来稿,要认真修改,尽量多采用;以积分制来评选月度优秀学生记者和月度优秀稿件,作为年末评选年度优秀学生记者的依据,对优秀学生记者要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奖励,推荐参加校级优秀学生的表彰;在公平公正的竞争氛围里,引入淘汰机制,随时欢迎优秀的普通学生参加学生记者队伍,辞退不能胜任的学生记者,以此来促进团队的活跃度和战斗力。

三是以情留人,以知识育人,以活动固入,增强凝聚力。要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思想,让学生不仅仅把学生记者团当作一个普通的学生组织,而是一个可以让心灵栖息的港湾,可以让自己畅所欲言,尽情展示的舞台,将学生记者团的老师和学友当成自己的家人,以主人翁的心态主动参与记者团内的工作。在新学生记者加入团队后,指导老师应迅速熟悉每一位学生的基本信息、性格特征,有序施教,学生之间可以以老带新的方式,时刻关心每一位学生记者的心理状况和发展,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在学生记者生日的时候举行小小的仪式,或者是一张贺卡,或者是记者群内的小小庆祝活动,以举办比赛、联谊、文艺活动的形式增强学生记者对团队的认同感,在每一届学生记者毕业时,举行欢送会,在学生记者毕业后,依然可以用微信群等方式保持联系,将学生记者团作成一个有传续性,有自己特色的品牌。

注释:

①刘艳(1980—)女,汉,湖南邵东人,讲师,主要从事融媒体发展研究、民俗文化研究。

②李莉(1983—)女,汉,湖南娄底人,讲师,主要从事融媒体发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记者团能力学生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白宫记者团专机因蝉延误近7小时
新媒体背景下的红领巾记者团实践探索
小记者、小科学家找到组织了
赶不走的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学生写话
培养传媒未来人才的创新举措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