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瀚阅
(保险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
高职院校在国家职业教育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职业教育实践中,需要明确教育目标,这样才能够对具体的教育过程进行有效指导。三全育人理念是一种教育体系的重要改革方法,三全育人包括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这种育人机制将目标教育更好地渗透于职业教育的每个环节当中。
目标教育就是以职业教育对象实际情况为依据,树立高职教育目标,这一目标为构建教育体系和框架提供了指导。目前高职教育目标,主要是以高职学生为核心,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全面认知自身的优点和劣势,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发扬优势,弥补劣势。目标教育还包括了如何去实施,也就是指导学生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及时去调整和优化目标。目标教育针对的是每个学生,因此更具有个性化特征,学生在具体目标中可以更为积极主动去实践,提高职业教育综合效果[1]。目标教育还需要进行目标实践结果的评价,也就是确立的教育目标是否对高职学生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学生在履行实践过程中,个人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等是否有所提升,学生在高职院校教育组织管理中,是否达到了职业教育的育人标准等。基于目标教育,对高职学生进行全面管理和激励,可以促进高职学生更好地成材,为社会做出最大贡献,实现人生价值。
职业教育开展过程中,离不开三大要素的保障,也就是人员、时间和方式。全员育人是在职业教育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所有领导和教职员工都能够深入到教育第一线,积极参与到职业育人当中。在传统的高职教育管理当中,主要是辅导员对学生管理参与的较多,各级领导、专业教师以及其他辅助人员在全员育人当中,也要关注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由于目标教育让高职教育从“一刀切”式的集体教育,转变为以每个学生为独立个体的个性化教育方案定制,因此全员育人可以有效补充师资力量,而且可以结合教职员工的工作经验,给高职学生提供各种指导和帮助,能够补充辅导员育人管理的不足。高职学生在目标教育中,由于背景、经历、个性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在全员育人过程中,可以基于学生的能力、特点和爱好等,为学生规划更加适合的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路径[2]。在专业课程教学、职业资格考试、实训实践等方面,专业教师、辅导员等都可以提出宝贵的建议,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参考。全员育人中,所有教职员工都基于职业教育这个核心目标,实践着自己的教育和管理角色,使得高职学生能够在全员参与模式的学生管理和目标教育中获益匪浅,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满足高职学生多元化的学习和就业需求。
全过程育人方式,是在高职学生进入学校直到毕业就业,整个过程都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促使目标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3]。传统的高职教育,很多时候都将过程人为地割裂开,如教育阶段就仅仅关注教育,毕业实习期间就仅仅关注学生实习情况,就业指导阶段就仅仅为学生进行就业方面的讲解等,这样难以让职业教育发挥出最大价值,学生也无法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习实训中,也难以从实习实训中积累就业经验,为就业方向选择提供支持。全过程育人是对职业教育管理的一种积极完善,从高职学生入学那一天开始,学校和教师就将职业规划等渗透于专业教学当中,让学生充分理解不同专业知识与社会工作的内在联系,从而在职业技能学习时目标更加明确,动机更加积极,这也是目标教育所必需具备的。全过程育人强调了职业教育管理的动态性,每个学生在校学习的期间都是整体的,任何阶段和环节都对其他阶段产生直接影响[4]。在目标教育中,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是持续性的,全过程育人成为目标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实施保障,在具体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要基于目标教育制定管理方案,管理方案涵盖学生整个职业教育期间的所有阶段,在目标确立时构建一个综合体系,其中既包括长期目标,也包括短期目标,从而保证职业教育的连续性,能够在培养高职学生时,更好地强化教育规律,关注学生的生长和发展。
全方位育人则是在教育管理中,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以外,还要注重学生品行、人格、道德素养等方面的培养。目标教育当中,职业教育是要符合社会需求和国家发展的,在高职学生走入社会后,个人实践技能的发挥与素质和品德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思想道德出现偏差的人,即便是知识和技能掌握得再好,也无法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5]。在全方位育人中,需要基于立德树人这样的一个教育目标,培养高职学生综合素养能力。职业教育中要积极贯彻《导航手册》中的各项具体要求,在职业教育管理中,强化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高职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领会人生价值的体现与实现路径,能够对人生有积极正确的把握。全方位育人的目标要求下,高职院校要从社会需求出发,将职业教育广度和深度都进行延展。任何脱离社会的教育都是失败的,因此高职教育中,需要在传统教育模式基础上,积极开展社会实践锻炼,为高职学生提供更多接触社会、认识工作性质和价值的机会。在目标教育指引下,全方位育人体系中,将课堂教育、社会实践、实训学习等都纳入其中。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获得专业知识,在实训学习中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结合,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极参与到社会服务和建设中,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全方位育人,除了上述方式以外,还包括了高职院校和家庭的结合育人[6]。家庭是学生重要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家庭也要积极参与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教育实践中,通过父母以身作则和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引导,帮助学生强化综合素养。
在目标教育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运用三全育人理念,进行全面有效的目标制定。目标制定是目标教育的重要基础,基于《导航手册》中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要求,从道德、学业、能力、生活等方面入手,对职业教育目标进行完善和优化。仅仅将学业目标作为目标教育的内容是不科学、不全面的,在制定目标时考虑到职业教育育人的各种要求,需要把握好相关的原则。目标需要明确并具有可执行性,目标需要与学生情况相符,目标要具有渐进性,能够阶段分明,主次协调[7]。在目标教育中还要强化教育实施内容、形式,在职业教育中将专业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创业就业教育等综合起来,并根据高职学生学习阶段进行目标分配,如高职每个年级学生分别需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教育标准,从而使高职学生管理和目标教育都能够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需要高职院校能够积极组织好具体的教育活动,为目标教育提供载体和驱动。立德树人教育中,高职院校可以积极树立先进典范,让学生能够明确指导应当做什么,应当怎样做。在职业教育实践中,思想道德教育也是专业教育的重要基础,能够帮助高职学生明确人生目标,并且为之不断努力进取。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校园文化建设,主题教育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德育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使学生能够明事理、强素质。在学业教育中,高职院校要积极渗透大国工匠精神,要在知识和技能培养中,让学生树立一丝不苟、严于律己的专业态度。在专业教育中强化素质教育,让高职学生能够基于读书来领会专业学习的价值[8]。专业教师可以基于教学大纲,为学生积极推荐相关的书籍,拓展学生的眼界,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激发创新精神。在教育模式上,通过基于职业教育目标和特点,让学生进行学习方面的规划,以职业目标为导向,做好知识学习、实践探索、毕业设计等,并能够积极参与到社会组织的各种职业技能鉴定和比赛中,让学生的专业水平得以提升。
职业教育目标的实施离不开科学有效的评价,基于目标实施过程及时进行反馈,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管理时,能够基于评价情况调整和完善目标教育,将三全教育理念更好地进行落实。目标教育评价中,需要通过对目标的充分理解,明确评价过程和内容。高职教育中,目标教育评价需要将所有的目标都纳入其中,无论是思想意识,还是专业素养,都是评价的关键点。在目标教育评价时,需要扩大评价主体的参与范围,除了专业教师和辅导员要参与到评价中,学生、家长以及实习企业等,也要作为评价主体来提出意见和建议,从而使评价更加客观有效,能够对高职院校目标教育形成有力指导[9]。在评价过程中,要基于三全教育进行全员评价、全过程评价和全方位评价,保证所有与职业教育相关的因素都能够包括在评价体系中,这样能够更好地避免教育疏漏。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职学生管理以及目标教育,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认真制定目标、努力实现目标以及科学评价目标,让职业教育获得更好的效果,让高职学生能够成为社会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