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富端
(黄河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引言:到如今的21 世纪,经济快速稳步发展,当前的各种物质音乐生活已经完全满足接受不了现代人们的各种高质量音乐生活。现如今探寻适合我国发展状况的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是当前音乐教育面临的重要工作任务,因此国家非常重视音乐表演专业。学生主要接受本专业严格的技能训练,具有较高的指挥或演唱(奏)的能力。
多元文化是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给音乐教育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此背景下,高校在音乐教育方面应积极借鉴音乐文化,成为声乐文化传承的主阵地。音乐学主要包括音乐学与艺术表演(主要包括传统器乐、声乐)、艺术文化教育、音乐艺术心理治疗、作曲与音乐钢琴独奏作曲,弦乐演奏调律理论、钢琴弦乐独奏作曲调律、戏剧以及流行音乐等。从目前我国音乐教育就业学生走向市场的专业选择和从形式上来看,音乐教育相关专业除了直接选择考研、在一些普通高中专或者高等院校中直接担任教师,或直接从事其他音乐教育专业管理工作外、很多都还是优先选择了直接从事艺术文体、广播、传媒或是直接选择从事自主创业迎新或者创业等。
1.在当前的声乐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部分老师没有意识到教育普通学生和音乐专业学生在声乐学习方面是有巨大差异的。从根本上,他们的教学目的就有很大的差异,这就导致了不能用传统音乐专业的教学方法来教育学生。声乐有很多科学性的因素在里面,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所有文艺相关的学科,感官和主观感受的影响也十分巨大。因此在学习的时候,要跳出理论的圈子,用自己的个人体验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尤其是许多发声技巧实际上是很不直观的。从学生角度来看,有些学生并不是一直学习音乐的,没有良好的基础,因此,决不能用对音乐专业学生的方法去教授这些学生,而要根据这一专业的特点设计教学计划。
2.学校在教育改革中一直处于尴尬的地位。虽然针对基础教育已经推行了很多的变革举措,传统教育中的音乐学习已经改变了许多,然而这样的情况却没有出现在实际教学中。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一直没有跳出专业声乐教育的桎梏,总是从基本练习,到学唱歌曲,这一过程还会涉及到较难的识谱,最后则是学习如何表达艺术形象。这一过程总是被老师把控着,学生一直对老师亦步亦趋。
3.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注重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多年的教学中实践,如果都用一样的方法、一样的材料上同一节课,收到的效果就不好,就会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只有采用不同的方法,使全体学生都得到主动发展。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学期要有学期的教学目标,每节课要有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声乐教学不是在原有的水平上原地踏步,也不是远远高于个体现有的水平,而应稍稍高于学生原有的水平。声乐教师要重视观察和反思,了解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教学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练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及良好的歌唱状态,在演唱练声曲时强调呼吸对声音连贯的重要性,加强学生对声乐作品旋律性的歌唱要求,在正确演唱歌曲的同时保持声音的流动和统一。
1.音乐学院专业应以“扎实的知识、娴熟的技能、精湛的才艺、深厚的底蕴、高雅的气质、文化的传承”为专业培养目标,积极探索与学校文化馆、电视台等专业合作互促的“双主体双基地”专业合作培育教学模式,培养学院声乐专业学生的艺术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学院声乐专业学生的综合就业市场竞争能力。要把课堂搬到实习基地,实施实景教学。贯彻落实促进声乐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四化”教学模式,即继续践行促进声乐专业实践教学内容走向市场化、声乐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场所设置现场化、声乐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国际化、声乐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实践过程持续化。既可以让学院人才培养教学目标与各类事业单位的实际用人培养标准相结合适应,技能培养训练与各类事业单位用人岗位实际工作需要相结合适应,保证音乐学院的人才培养相对符合声乐实践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又能优化和丰富学院教学方式,提高学院教学质量,助推学院内涵式发展。同时把试卷考核变为“现场实景考核”,直观反映教学成效。“现场实景考核”直观反映声乐实践教学成效,使声乐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演唱或演奏水平、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在全真的实景环境中得到客观考评,使声乐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得到真实的检验。
2.依托信息化手段,扩展声乐教学模式。学院要积极组织各专业开展线上教学,充分利用各类在线教学资源、虚拟仿真软件、在线教学平台等多样化的信息手段,贯彻落实“改革音乐教学组织形式、创新音乐教学方法手段、优化调整音乐教学安排”要求,扩展学生学习空间、推动音乐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采用“共享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引入学院教研室在超星尔雅平台的慕课作为共享课辅助线上教学,将历时较久的、通过精心打磨的声乐原理课与声乐训练课通过网络与社会共享,为在线教学提供“接地气”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自学或者复习提供可反复利用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利用超星尔雅平台建立翻转课堂用于开展个性化教学,详细讲解较难、较细的理论知识,以“具象化”、”可视化”的方式表现音乐戏剧的抽象内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知识、领悟深刻哲理,深化对音乐戏剧的认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现代化和信息网络等新技术手段应用来帮助教学学生进行网络课堂教学,一方面它既同样可以有效率地弥补学生掌握课本所学基础知识的不足,另一方面却又同样可以有效开阔师生的课堂教学实践视野。同时创造了平等、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学习环境,让学生的真实课堂教学实践想法成果能够及时敢于公开公众表露。从而达到老师和学生互动、学生和学生互动。
3.声乐教师在安排讲授其他声乐教育课程时,应尽量避免教师空谈一些音乐教学理论。同时,还要为声乐学生从中选出一些优秀、经典声乐曲目写出来用以开拓他的视野,并同时提供一定的声乐阅读指导书目,让声乐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尝试声乐创作。不定期还要带声乐学生去参加或实地观看声乐演唱会,让学校声乐课教学充满活力,能与学生实际有机地相结合,为声乐艺术教育注入强大的新生命力。
4.在声乐课的教学一定还要善于改变单一的传统的声乐演唱教学模式,尽量多种演唱风格。还要让声乐学生善于能够从多维度的角度重新进行声乐分析,在一次面对具体的各种声乐艺术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做到敢想创作敢唱。并且通过敢作敢为,探讨多变的具体声乐专业知识,掌控其在声乐演唱方面的特有演唱规律和所需要使用的声乐技巧,要学生善于从不同的多维角度重新审视一位声乐家的演唱,找出一种适合自身的声乐演唱方法。还要学会学习尝试探索采用一种创新艺术教育的声乐教学模式。
1.注重学生歌唱协调性的培养。歌唱的协调性包括呼吸、打开、咬字、发声等基本要素的相互协调和情感表达、动力调动等内在因素的互相配合。注重学生歌唱基本功系统的训练。歌唱基本功系统训练,有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有些学生条件稍微好一点的在初学的时候就能体现出来,老师们往往会看到学生声音的表面比较好的一面从而忽视了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学生越来进度会越慢。
2.注重声音概念的建立,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需要有耐心,循序渐进。声乐教师需要很大的耐心,从学生什么也不懂到建立声音概念、到建立呼吸发声基础、再到学生主动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表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做好学生从不认识到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的过度。学习声乐的不同时期会对声音有不同的认识,教师应当抓住学生声音和学习的特点,因人而异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3.因材施教在声乐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摒弃万人一声的声音、挖发现每个学生的嗓音潜能,进行深入的分析挖掘,为学生将来在声乐学习道路上深入发展做铺垫。
4.处理好声乐学习中一些辩证性问题。声乐老师应当不断的学习,有效的回答学生在辩证性问题上产生的疑虑,相对准确的给学生做示范。为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表现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
因此,以多元文化视角审视高校声乐教学模式,助推高校声乐教学模式创新是我国声乐教学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培养高质量声乐人才的必要措施。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国际发展,整合内外资源,推动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声乐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