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贵定 551300)
学前美术教育是以观察、感知、思考、技法和材料等教学形式为主,培养儿童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一种美术教育形式。由于学前美术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在其教育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结合儿童认知特征和美术创造规律,合理组织教学活动,以此来激发儿童的绘画兴趣,并引导儿童通过绘画的方式去感知和表达世界。综合材料绘画倡导在绘画教学中突破传统美术教育材料和工具的束缚,利用身边一切事物去进行绘画,将其运用到学前美术教育中,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儿童的绘画兴趣,同时对于儿童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培养也可以起到促进作用。那么如何在学前美术教育中将综合材料绘画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来呢?这成了广大学前美术教师需要探究的新课题。接下来,我们就此课题进行具体分析。
在学前美术教育中的综合材料绘画具有以下显著特征:一是材料的多元性。学前美术教育中所使用到的材料是多样化的,可以是生活中的废弃物品也可以是自然材料。同时材料的性质、形状、质地等也可以是不同的;二是技法多元性。学前美术教育中综合材料的运用方法也是多样化的,经常会使用到的技法有剪、贴、涂、折、拼等,而具体使用哪种技法则需要幼儿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并根据材料的特性和功能,选择合适的技法;三是形式多样性。学前美术教育中综合材料绘画活动的开展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可以作为单纯的美术活动展开,同时也可以与其他学科或领域相结合展开,可以是由幼儿独立完成,也可以是与同伴一起合作完成;四是形态多元性[1]。学前美术教育中综合材料绘画作品的形态没有固定要求,可以是二维空间的拼贴画,也可以是三维空间的立体美术作品,而这主要取决于综合材料的多样性,多种材料之间存在很多的组合方式。
1.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在学前美术教育中合理开展综合材料绘画活动,可以让幼儿们意识到很多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或者废弃物都可以被运用到美术创作中,结合自己的奇思妙想,可以创造出很多有趣的美术作品,这对于幼儿而言是一件非常新奇的事情,进而有效激发幼儿对身边材料及美术创作的探索欲望[2]。比如,在“神奇的蔬果”的综合材料绘画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将身边常见的水果、蔬菜进行自由组合,创作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美术作品。如有的幼儿就会将水果和蔬菜摆放成一张笑脸,有的幼儿会利用水果蔬菜搭成一个小城堡等。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让幼儿充分感受到美术创作的乐趣,同时也可以极大地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2.便于幼儿情感表达
绘画是幼儿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但在传统学前美术教育中,通常只有画纸、铅笔、水彩笔等简单的绘画工具,幼儿们只能够通过简单的线条、图形和色彩的组合进行美术创作,然而由于受到年龄和材料的限制,幼儿们往往不知道怎样去通过美术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而综合材料具有多元性和开放性的特征,综合材料美术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拓宽幼儿情感表达的空间。比如,有的幼儿想要画一朵鲜花送给自己的母亲,但在纸上尝试多次都不满意。这时教师就可以为其提供花瓣、毛绒线等材料,并引导幼儿通过剪贴的方式创造出一朵生动、美丽的花朵,让幼儿创作出最能符合自己情感表达的作品。
3.锻炼幼儿综合能力
由于综合材料的多样性,在综合材料幼儿美术活动中,不同的材料组合和不同的操作技法都可以创造出不同视觉效果的美术作品。因此,在学前美术教育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尽可能多的尝试不同的材料组合方式,以此来锻炼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3]。比如,在选择饮料瓶作为材料进行美术创作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幼儿去比较不同材质瓶子的性质,并通过将不同材料的瓶子进行自由组合,创作出更多具有新意的美术作品,以此来锻炼幼儿的综合能力。
在学前美术教育中开展综合材料美术活动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拓宽综合材料的领域。在学前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引导幼儿从多角度去认识综合材料,而不是将综合材料的范围局限在美工材料这一单一的领域上。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从身边事物着手,广泛收集和探索综合材料,丰富幼儿对综合材料的认知。同时在美术课堂上,教师还应为幼儿提供各种类型的综合材料,并带领幼儿去了解这些材料的特性和功能,开阔幼儿的创作视野;
二是注重情感教育和素质教育。在现代教育理念中提出了全面发展的要求,在学前美术教育中也是如此,在将基础美术知识和技巧传授给幼儿的同时,还应注重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这就要求在综合材料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将情感教育和素质教育渗透到其中,让学生在了解和掌握综合材料的绘画功能外,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4]。比如,在可以在综合材料应用的过程中,渗透纪律意识和规范意识,让幼儿严格遵循操作秩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或者也可以通过废弃材料再利用的方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年龄特征和发展需求,因此,在综合材料幼儿美术活动目标制定的过程中,也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发展规律、教育需求和价值取向等因素,存在不同的教育取向。但总体而言,综合材料绘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的原创性。这就要求教师所制定的综合材料绘画活动目标应满足以下条件:一是有利于幼儿获得绘画知识和艺术技能;二是有利于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有利于发展幼儿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综合材料的绘画的材料具有多样性,不同的材料所表现出的艺术特性是不同的,对综合材料的探究实际上是对绘画艺术传递精神文明的深入挖掘和重新构建。色彩和造型是构成绘画作品的两大重要因素,而二者兼与绘画材料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绘画材料特性的深入了解,更有利于将其运用到绘画创作中[5]。在学前美术教育的综合材料绘画教学中同样如此,只有当学生对所使用的材料有着一定的了解,他们才会更好地将其运用到绘画创作中。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带领幼儿去观察和了解各种材料,掌握不同材料的属性、特质、功能以及材料所具备的文化意蕴等。比如,教师可以让幼儿观察塑料瓶,并尝试着去分析塑料瓶这一材料的特质。这时有的幼儿会说“塑料瓶是透明的。”有的幼儿会说“塑料瓶很轻。”还有的幼儿会说“塑料瓶容易变形。”通过对这一材料的观察和研究,有利于加深幼儿对材料的了解,便于他们更好地运用到绘画创作中。
艺术源于生活,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藏匿了很多可以利用的综合材料,这就要求幼儿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比如,日常生活中的绳子、报纸、石头、木条、树叶等都可以用于绘画创作。每一种材料都有着其独有的特性和风格,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要求幼儿结合创作对象的内容选取合适的综合材料。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去观察、触摸和感知不同材料,为自己的美术创作收集更多的材料。比如,幼儿可以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豆子,通过粘贴的方式进行绘画创作,以此来为美术作品增添别样的艺术风味。
挑选材料是综合材料绘画活动中幼儿比较喜欢的环节,幼儿通过观察、触摸、讨论等方式去了解和掌握各种材料,并选择合适的运用到自己的绘画创作中。由于综合材料不受材料和技法的限制,这也使其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特征。因此,在学前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发挥综合材料的丰富性和兼容性特征,不做材料和技法上的约束,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理解去选择材料,这样不仅打破美术知识的学习界限,而且也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实现对美术题材的进一步理解和扩展。
传统“填鸭式”的美术教育模式已然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这就要求学前美术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将幼儿作为独立的学习主体,充分发挥幼儿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学前儿童已经具备动主动学习和吸收知识的能力,他们会主动接受有利于自身发展和融合环境的经验,并形成主动感知的认知,丰富和充实内心世界。因此,在综合材料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充分体现综合材料的教育性,让幼儿主动去探索和应用综合材料,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幼儿的能力在新的发展中得到进步。比如,在对“蔬菜水果脸”的绘画活动中,教师就可以让幼儿自行观察各种水果和蔬菜的形状、颜色、特征等,并选择合适的水果和蔬菜,摆放成人脸的形状。有的幼儿会利用香蕉弯弯的形状作为嘴巴的部分,将葡萄作为头发,将甜椒作为鼻子。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力,体现综合材料的教育性。
综合材料能够有效突破传统绘画材料和技法的局限性,是对绘画语言的变革。因此,在学前美术教育中,教师也应注重对综合材料教学方式的创新[6]。首先,教师可以将综合材料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开展以传统艺术和民族文化为基础的教学活动,充实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比如,在中秋节来临之际,教师就可以加强中秋节传统文化的传授,并鼓励幼儿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灯笼,以此来赋予美术作品文化内涵;其次,教师可以突破以往固化的教学模式,将西方艺术融入综合材料绘画活动中,探索绘画发展的新途径。比如,将西方油画绘画技巧与综合材料运用相结合,为幼儿综合材料的运用带来新思路。
综上所述,综合材料绘画在学前美术教育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不仅可以实现对传统学前美术教育的优化和创新,提升儿童的绘画技巧,而且还能有效拓展儿童的思维方式,促进儿童创新意识的发展。因此,学前教育教师应加强对这一方面的重视和研究,充分发挥综合材料绘画的积极作用,为现代学前美术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让儿童通过绘画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