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小宇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925)
进入创新型社会,创新创业教育逐渐兴起,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更要提高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但就目前实际发展现状来看,尤其是在我国的高职院校当中,创新创业教师指导能力仍有待提升,目前还很难满足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而这也会对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产生一定影响。鉴于上述情况,高职院校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强化对创新创业教师的教育培养,以全面提高其指导能力,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当中,教师能力主要就是指为了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所要具备的专业素养、综合能力和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求广大教师具备良好的创新创业思维、丰富的实践能力以及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在实践教学当中,要具备较高的课程研发能力、信息化教学水平、课堂教学组织实施能力以及教学设计能力等等,要能够在视频、案例、教学软件等的辅助之下展开市场调研,充分借助企业资源,在校企合作的前提下强化课程研发,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启发,借助现代化先进的教育技术,对科学化教学方法进行探索,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创新创业实践,形成良好的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综合素养,培养出更多符合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技能型人才。
首先,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教学资源也日益丰富,但由于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尚处于初级起步阶段,因此,与之相应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且教育资源的质量也参差不齐,由于存在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上的缺失,从而也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产生直接影响。在实践教学当中,大多数教师都比较注重理论教学,无法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互动,学生接触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机会较少,不仅难以启发其创新思维,同时也不利于其创业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在对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进行设置的过程中,往往要求教师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牢固掌握基础性教育内容,同时还要对企业应用技术、企业管理文化等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但就目前实际发展现状来看,很多教师都难以满足这一要求,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其次,高职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采用现代化先进的教学方法,但就目前实际发展现状来看,很多教师仍然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且教授的内容也比较老套、陈旧,与现代化企业发展要求不符。与此同时,在教学考核方面,所采用的考核标准也比较单一,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另外,由于个别教师的企业实践经验缺乏,对企业的技术发展运营管理等不够熟悉,且自身的能力素养也与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相脱节,只能对创新创业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在涉及到具体问题时很难进行深入讲解,而这也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产生了直接影响。
最后,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方面,也存在一系列问题,正常情况下,教师在开展创新创业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要思考如何在专业教育当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同时也能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的有效融合,这样才能成为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但就目前实际发展现状来看,有很多教师在教育观念方面比较落后,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从而在教学实践当中,并不能将创新创业教育很好的融入到专业教育当中。因此,在今后的教育实践当中,广大教师必须要积极主动地对创新创业知识进行学习,同时还要创新教育观念,这样才能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供保障。
高职院校教师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对专业课程当中的创新创业内容和教育资源进行挖掘,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通过开发专创融合课程,引导学生对专业先进知识进行掌握,提高其实践能力。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要为广大教师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通过在校内外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实验区以及工作室,为师生共同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支撑。若现实条件允许,高职院校还要定期组织广大教师参与企业实践,以积累更多宝贵的实践经验,之后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全新的教育教学指导方案进行研究,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在专业知识教育当中,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案例和知识进行渗透,将教学成果以及理论知识及时的转变为教学内容,以强化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了解和认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其能够对最新的专业研究成果和热点加以掌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业精神和创新思维,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质的技能型人才。为实现上述目标,教师必须要加大教学资源开发力度,同时还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具体如任务驱动法、项目导向法等等,使学生能够参与具体的项目和任务,提高实践能力,而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必须要进行及时的指导和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师生的共同进步,提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为了强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首先就是要提高对教师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程度,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和管理机制。而要想实现上述目标,高职院校必须要建立起一支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团队,引导广大教师对专创融合课程及教材进行开设,以促进高职院校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培养出兼具良好创新创业能力、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与此同时,为提高创新创业教师指导能力,还要对教师考核评价机制进行完善,其既要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任务进行明确,还要能够对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进行指导,通过制度对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进行激发。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要对科学合理的教师培训体系进行构建,使广大教师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育培训,对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更新,拓宽视野,以逐渐形成丰富的知识储备,具备多元化教育技能,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供保障。
为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师指导能力,还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全面优化,作为创新创业教师,必须要对行业发展前沿知识有所了解,以提高自身基础素养和教学实力。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改革,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教育要求,广大教师必须要从课程设计、教材、教学大纲以及教学辅助设备等方面入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全面创新与优化,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强化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交流与活动,积极尝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参与式教学以及案例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与此同时,教师在对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讲解的过程中,也要结合专业发展要求和课程特征,制定出针对性的教学方案,鼓励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以充分出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与此同时,还要转变以往的说教式教学,并逐渐向问题式教学发展,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而被而非被动学习,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反思,培养其创新思维,另外,通过体验式教学的开展,还能激发学生的感知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方位、立体化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除此之外,广大教师还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起全新的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就是要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并要强化其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要对未来职业发展方向以及岗位对于人才的要求有所了解,之后以此为基础对教育理念进行全面创新,强化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引导,提高自身引导能力,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6]。
综上所述,文章主要围绕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师指导能力提升途径展开探究,为积极响应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要求,我国各大高校纷纷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而这也对广大教师的教学和指导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以高职院校为例,创新创业教师指导能力还有待提升,因此在今后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要提高对创新创业教师培养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还要强化教育资源开发,强化师资团队建设,积极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提高广大教师的指导能力,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