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怡 朱雯 李秋怡
(1、3.广州航海学院;2.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700)
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疫情防控取得战略性成果,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局势,整个社会也将进入“后疫情时代”。此次疫情不仅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对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考验。
高校团学工作包含团委,学生会两个方面,高校团委工作主要是对广大团员的管理,学生思想政治活动的引领,组织团员特色活动(如团日活动、团干培训、理论学习、星级团支部评比等),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等。高校学生会主要负责组织学校各类文体比赛,对外交流,学生社团的管理等。疫情防控要求下团学工作如何开展,成为后疫情时期摆在团学面临的现实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探索新时期疫情防控背景下开展团学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大学团组织主要由各个团支部构成,班级团支部是共青团工作和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广大团员联系最直接、最广泛的组织,在团结和教育青年中起着核心作用,是团的各项工作的显示终端。因此班级团支部的工作水平决定着学校整体团工作的水平加强团的建设。班级建设的核心是营造良好的班风和班级文化。后疫情时代,应当更加注重班级团支部的建设,利用好团支部与广大团员的直接关系,开展团员的思想引领工作[1]。
1.可以在日常团支部会议上学习抗疫英雄事迹,加强大学生政治信念,让学生深刻领悟此次疫情防控取得良好的结果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以此加强广大团员的身份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认知与坚守,立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
2.利用团支部会议学习此次抗“疫”先进人物事迹,引导广大团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后疫情时代要加强培育青年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形成主流价值认知,架构正确的价值认知体系。在灾难来临时不临阵脱逃,做出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选择摆正学生的价值认知。
3.制定新的班级管理制度,将疫情防控工作作为班级的一项基本工作进行,每日健康打卡、出行报备行程、发热立刻上报等。班级应当储备一定的防控疫情有关的抗疫物资,以防突发事件及时处理。并定期开展促进疫情防控的主题班会等。
后疫情时代仍需重视疫情反弹的风险,部分高校结合工作实际开启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的日常管理也开启了新的管理模式。团日活动作为团支部对团员进行管理、教育、监督和服务的重要形式,也要根据实际需要创新工作理念和思路。
结合疫情防控中“少聚集”的要求,团日活动也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构建网络平台,线上平台不仅可以减少聚集,也可打破传统隔阂,是不同年级、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同学得到充分的交流。
2.树立身边典范,习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指出:“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2]团日活动可以发掘身边一些在学术领域、社会活动、疫情防控等方面比较突出的先进人物,利用活动机会宣传榜样力量,使广大学生切实感受到榜样就在身边。更加积极的效仿学习。
3.线上线下相结合,借助新媒体和软件平台,观看红色影片,开展答题挑战赛,普及党史知识,利用 QQ 群、微信群、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形成活动记录和总结,线下再进行交流学习。
疫情防控背景下,鼓励学生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志愿服务。开展“线上培训”和“线下实操”,每天推送经典案例供学生学习,并邀请老师以公开课的形式进行线上教学,让大家了解志愿服务的精神和意义,志愿者应具备的素质,在志愿服务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如何培育志愿者及志愿服务项目等。同时,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所、站、点)根据“线上”学习内容,结合实际开展线下志愿服务活动,也可在实践中采取在线直播的方式,让同学之间进行互相学习、互动点评、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志愿者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一)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进一步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切实贯彻各级政府部门关于做好疫情防控的指示精神和部署要求,提升师生疫情防控的自觉性、主动性。团委应该利用自身优势,发动班级党员、团干、班委构建“学校-院系-辅导员-学生干部”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对学生进行网格化精细管理[3]。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及时传达上级要求,及时反馈学生问题。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进行精细化追踪了解,协助辅导员开展学风建设、防控疫情宣传、爱国主义教育学习等。网格化管理体系,既可以保障信息的畅通性,也可以做到精准化地管理服务学生,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拓宽的途径,也是发挥团支部的纽带作用的重要体现。
(二)团学组织是联系师生的重要纽带,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保障疫情防控背景下,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正常进行,学生组织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联系师生,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生的组织建设应当与思想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发挥学生基层组织、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榜样的力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在各学生组织的工作平台中,开设疫情防控网络专栏,定期对网络谣言或误解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及时向学生群体传达上级防控精神和普及防控知识,积极把握教育契机,寓教于活动之中,以新颖丰富的活动形式,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发展,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热情,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活动中宣传普及防疫知识,引导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
大学生文体活动不但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放松、解压的休闲形式,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人际交往、接触社会的实践平台,大学生文体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现校园整体风貌、增强大学生体质的有效途径。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4],通过开展大学生文体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其责任心、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传统的大学生文体活动主要包括各类晚会,运动会、宿舍装扮大赛、辩论赛等。疫情虽缓,防控未松。在避免人员聚集,造成交叉感染的前提下保障广大学生的体育运动,丰富的校园文华活动是摆在团学工作面前的一个重大难题。所有活动的开展必须遵守: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一)个人与集体相结合,开拓体育比赛新思路
课外体育锻炼是自我完善、自我锻炼及战胜困难和惰性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健身习惯,提升学生的身体机能的重要手段[5]。在日常体育锻炼中,可以利用简单易行、灵活方便的基本运动形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生活习惯,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锻炼过程中以不同点位的方式,保证学生不扎堆、不聚集,错位锻炼。而开展体育竞赛可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参与感。但是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开展大型的体育竞赛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可考虑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体育竞赛。利用手机软件的记录和定位功能记录参赛人员的个人完成情况,再进行线上比对,择优奖励。
(二)做好把关,安全开展线下文体活动
坚持“早计划、早准备”的原则,提早完成文体活动策划书和其他准备工作,对所有参与人员提前14 天上报健康状况,提醒参与人员非必要不离开居住地,生活学习尽量保证“两点一线”,提高疫情防控要求。活动期间,学生会干部全力做好后勤服务,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三)开展学生思想引领、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学术讲座
此次疫情具有传播速度快,时间短,缺乏特异性防控困难等特点。高校作为人员极度密集场所,一旦高校发生重大疫情,就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因此许多高校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已经进行了严格要求。在此影响下,一些学生会出现了恐慌、困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而疫情期间国际贸易摩擦加剧,中美关系在疫情影响下日趋激化,西方媒体借疫情来攻击中国政府、抹黑中国形象、抵制中国发展,此情况可能会对大学生的政治立场、思想认识和价值取向产生不良影响。在此背景下,开展心理健康、思想引领等方面的讲座,增强学生的对外交流可以防范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的产生,及时化解学生的心理问题。
综上所述,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的团学工作更应该迎难而上,把握机会,找准思路。此次疫情带来的不仅是挑战,也对高校团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团学工作应当进一步改革和创新,通过工作手段和方法的创新,解决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团学工作开展和创新过程中的问题,对于现有的工作路径和方法进行创新管理。在实践过程中还要能够结合本校当前团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在了解自身的不足的前提下寻求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