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类型及适用范围

2021-11-27 22:07:11李一杰
魅力中国 2021年46期
关键词:适用范围微课模块

李一杰

(大厂回族自治县祁各庄镇祁各庄中心学校,河北 廊坊 065300)

引言:新课改大背景下,微课程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更为常见,在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微课来说,其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而每种类型的微课视频所对应的适用范围也有所不同,从这一角度来看,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的应用范围保持在较大水平,不仅可以应用于正式学习,还可以为非正式学习提供支持。基于这样的情况,对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类型及适用范围展开深入分析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的定义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对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做出如下定义:以小学生实践活动表象、问题解决方法的掌握为基本标准,依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手段策略展开教学设计,并依托微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1]。

二、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的主要特征分析

基于微课的教学模式是现阶段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新手段,并在新课改背景下逐步得到更深入的使用。对于小学信息技术微课而言,其所具备的显著特征主要如下:

第一,学习形式的微型化。包含着的学习内容相对微小,一般仅设定单一性主题;设定学习时间相对较短,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注意力规律相匹配;学习形式灵活性强,能够为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提供支持。

第二,学习主题的聚焦化。微课视频的时间长度一般在5-8 分钟,而微课程的展开时间普遍维持在10 分钟以内,这样的时间长度约束就要求着必须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与提炼,聚焦于教学重难点。相比于传统课堂及其教学资源来说,微课的问题更加聚集,且主题突出[2]。

第三,学习技术的现代化。微课视频为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其中汇聚着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内容,上传至互联网平台后,学生可以进行在线观看或自行下载,因此有着更强的技术性与先进性。

第四,学习应用的多样化。微课的应用情景相对广泛,受到微课类型差异性与多样性的影响,其适用范围也保持在较大水平,不仅可以应用于正式学习,还可以为非正式学习提供支持。

三、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的分类及其应用范围的分析

(一)以模块内容为依据进行分类及其适用范围

以模块内容为依据展开分类的方法主要指的是根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所设定的技术模块完成对微课的分类,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将技术模块划分为基础学习模块以及拓展模块,单个模块还能够进一步细分为若干个小模块,具体如下:第一,基础学习模块可以细化为硬件系统管理模块、信息加工与表达模块、网络与信息交流模块;第二,拓展模块可以细化为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机器人设计与制作模块。依照这些技术模块能够制作出不同类型的微课,其适用范围为相应模块单元的教学活动,依托对应类型微课视频的制作与投放,可以达到丰富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与展开模式的效果,由此促使整个课堂的质量升级。

(二)以应用场合为依据进行分类及其适用范围

第一,前置学习类及其适用范围。对于前置学习类微课来说,其主要为学生在课前展开预习、自主学习提供指导与支持,促使学生可以在实际教学前正确理解教学重难点内容,提升预习质量,也为后续课堂教学的顺利、高效展开创造更好条件。该类型微课主要适用于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依托微课资源的提前发放,促使学生高质量完成课前自主预习,并带着疑问展开课堂学习。

第二,探究启发类及其适用范围。对于探究启发类微课来说,其虽然也能够发挥出与前置学习类微课相同的导学功能,但是两者之间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同,其中,最为直观的差异就是使用阶段方面的不同。探究启发类微课并非在学生的课前学习阶段投放,而一般在课堂教学阶段应用,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或是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相应知识点内容。

第三,练习测评类及其适用范围。对于练习测评类微课来说,其主要为学生深入理解、巩固知识点内容以及所学技术内容提供支持,以此达到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实践能力的效果。基于此,该类型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的随堂练习环节或是课后知识点巩固环节中更为适用,引导学生更好的展开知识点巩固与练习。

第四,综合创新类及其适用范围。对于综合创新类微课来说,其主要为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持,同时促使学生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逐步强化其实践能力与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在当前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该类型微课更加适用于问题解决、知识点拓展讲解与创新拔高训练等教学环节中,推动小学生的技术创新实践。

第五,导学宣传类及其适用范围。对于导学宣传类微课来说,其主要在调动学生学习与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并促使学生掌握整个教学阶段的学习路线图,直观感受技术出成果。在当前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该类型微课更加适用于在课堂起始阶段投放,依托震撼人心的作品、动感的画面等直观展示出所学知识与技术的最终表现效果,以此达到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效果,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以技术手段为依据进行分类及其适用范围

第一,屏录式及其适用范围。对于屏录式微课而言,其主要依托专用软件工具完成录制,其中展示的内容一般为各种技术的屏幕操作过程。通过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播放屏录式微课视频,能够达到让学生直观了解正确操作步骤与方法的效果。屏录式微课不仅可以在课堂教学阶段播放,还可以在学生课前预习阶段投放,帮助学生完成高质量预习,也能够在课后复习阶段传递给学生,支持学生在课后实施复习与多种操作技巧、知识点的巩固。

第二,DV 式及其适用范围。对于DV 式微课而言,其主要为利用数字化视频拍摄记录的微课视频类型[3],能够为学生展示出更为丰富、多样的现实场景,将教学知识点融入生活与实际操作中。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微课视频来说,DV 式微课的制作成本更高,且不适合应用DV 直接录制屏幕,因此在当前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一般被应用于创设技术应用情境、演示难点技术、展示实体模型、辨识与搭建硬件设备等方面。

第三,生放式及其适用范围。对于生放式微课而言,其主要为利用特定软件脚本所制作的视频动画,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微课视频来说,生放式微课视频在故事设计性、画面表现灵活性等方面有着更高的优势。但是,由于生放式微课视频制作的技术性相对较强,所以在现阶段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一般被应用于难点技术与重点知识点的动画视频制作方面,引导小学生更准确、深入的理解教学重难点。

(四)以常用教学方法为依据进行分类及其适用范围

第一,设定分类依据为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一般使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问答法)、启发法以及讨论法,所对应着的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类型分别为讲授类微课、问答类微课、启发类微课以及讨论类微课,不同类型微课的适用范围如下所示:1.讲授类微课。其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最常见、最主要的一种微课类型,主要在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中使用。2.问答类微课。其主要在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巩固检查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使用。3.启发类微课。其主要在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教学过程中使用,促使学生能够在更为生动的环境中完成学习。4.讨论类微课。其主要在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活动中使用[4]。

第二,设定分类依据为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一般使用的教学方法为演示法,所对应着的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类型为演示类微课。该类型微课主要适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直接向学生展示实物或直观教具、作示范性的实验,结合实际观察促使学生获取感性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第三,设定分类依据为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一般使用的教学方法包括练习法以及实验法,所对应着的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类型分别为练习类微课以及实验类微课,不同类型微课的适用范围如下所示:(1)练习类微课。该类型微课主要在学生受到教师指导反复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的教学环节中更为适用,依托这样的微课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2)实验类微课。该类型微课主要在学生受到教师指导,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并控制条件,引起实验对象发生某些变化的实验教学环节中更为适用,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而获取新知识或是验证知识。

第四,设定分类依据为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一般使用的教学方法为表演法,所对应着的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类型为表演类微课。该类型微课主要适用于在学生受到教师指导对教学内容进行戏剧化的模仿表演和再现的教学活动中,依托这种微课的使用,达到学习交流和提升教学趣味性的目的。

第五,设定分类依据为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一般使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以及探究学习法,所对应着的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类型分别为自主学习类微课、合作学习类微课以及探究学习类微课,不同类型微课的适用范围如下所示:(1)自主学习类微课。该类型微课主要适用于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课堂中,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与知识点学习中展开独立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从而实现学习目标。(2)合作学习类微课。该类型微课主要适用于小组合作教学、团队合作学习、项目教学的课堂教学中。(3)探究学习类微课。该类型微课主要适用于学生主动参与并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展开问题探究与解决的教学活动中,促使学生在实际的问题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更好的促进其思维发展并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

总结:综上所述,微课视频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而每种类型的微课视频所对应的适用范围也有所不同,因此微课的应用范围保持在较大水平。对于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来说,依照模块内容、应用场合、技术手段以及常用教学方法进行分类,可以细化出多种类的微课视频资源,可以在课前预习阶段、课堂教学阶段以及课后复习阶段中针对性投放,以此为学生的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展开提供支持。在未来的发展中,微课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会得到更为深入的应用,因此还会生成更多类型的微课视频,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展、应用成效持续增高。

猜你喜欢
适用范围微课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2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06
论犯罪公式及其适用范围
法大研究生(2020年2期)2020-01-19 01:42:28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3:00
叉车定义及适用范围探讨
选修6 第三模块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s
城市地下车行道路功能定位及其适用范围研究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