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珍
(徐闻县博物馆,广东 湛江 524100)
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省抚州临川人,明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职授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礼部祠祭司主事。才华横溢且不畏权势的汤显祖,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闰三月二十五日,上疏《论辅臣科臣疏》严词弹劾首辅张居正、申时行和科臣杨文举、胡汝宁,等辈把持朝政的权臣,揭露他们徇私舞弊、刻掠饥民的罪行,“…‘乞立斥文举、汝宁,诫谕辅臣,省愆悔过。’帝怒,谪徐闻典史”对万历登基二十年的政治都作了抨击,激怒了明神宗朱翊钧,一道御令贬汤显祖谪徐闻仼典史添注。铁骨铮铮的汤显祖不为被贬谪而忧虑,满怀舒逸地藉此实现游历察访岭南社会的夙愿。于是,汤显祖满怀豪情,从容南行,于万历十九年(1591)九月初日乘船往广溪,经浒湾过石门峡,沿旴江而上到南城从姑山,然后乘船从南城经南丰到广昌上岸,步行到宁都。由宁都取水路经于都、赣州、南康到达大庾县下船,登游大庾岭,越梅岭,自保昌(南雄)下船,过英德浈阳峡,到广州,迂道往游罗浮山,又自南海经香山、澳门、恩平到阳江,由阳江乘海船(乌艚船)过琼州海峡直抵涠洲岛采珠池。然后折回徐闻是万历十九年(1591)十二月,历时四个月。他一路采风,轉爉焙怀系黎民,爬山涉水,察访民情土俗,彰显其心存君国的豁达胸怀。
汤显祖1950 年出生于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汤尚贤知识渊博,是明嘉靖年间著名的老庄学者、养生学家;伯父汤尚质精通乐理,从事戏曲创作。祖父辈均为满腹经纶的学者,汤显祖幼小时耳濡目染,在心灵中产生了学则贵为重的理念。他的父亲在临川城唐公庙创建“汤氏家塾”,聘请江西理学大师罗汝芳为塾师,汤显祖深受恩师罗汝芳“赤子良心”的哲学思想和“以德化民”的政治主张影响熏陶,打下对道学理性认识的厚实基础。
汤显祖乘着乌艚船,抒情吟诵,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章。有《听香山译者》、《莲塘驿》、《阳江望夫石》等诗,折返徐闻泛舟琼州海峡时的《徐闻泛海归百尺楼示张明威》一诗中,却看到“沓磊风烟腊月秋,参天五指见琼州。旌旗直下波千顷,海气能高百尺楼。”的惊涛骇浪之雄浑。汤显祖经海路对海的观察,是对道学“格物致知”的认识,加深了他对“天地之性”的理性诠释。
汤显祖踏上徐闻的红土地,遍访民情风土,发现徐闻乃穷乡僻壤,民众穿着很为素朴简陋,住舍土坯茅屋有太古风,“徐闻族尚朴侈不齐,城中冠服大类中州。子弟竞于学者有邹鲁风。西北上瘠俗淳,东南土沃习于纤漓,而尊巫其蔽一也”社会生产力落后,乡间之民衣食生活简略朴拙而性悍喜斗。然而“乡落间瓦盖者少,农家竹篱茅舍有太古风,但终岁拮据未可以为安也”的住宅虽有砖石瓦盖的稀少,乡落农家竹篱茅舍简陋有太古风,生活艰苦不能为安。“总不好纸笔,男儿生事穷。几番春欲暮,惭愧白头翁”这一切的落后状况,皆源自于不读书而造成社会文化之不发达而已。正如汤显祖给朋友汪云阳的书中所说“十科九废”的文化教育有关,以致造成徐闻“其地人轻生,不知礼义,弟故以贵生名之。”因故,汤显祖从考察徐闻社会落后陋习现象的析释因缘,逐步产生形成了“贵生”的理念,提出“天地之性人为贵,知此则思生生者”的“贵生”思想。
汤显祖初来徐闻,既为徐闻当地士气民风淳雅可爱而高兴,也为“此地人轻生,不知礼仪”而生恻隐同情之心。他深知要扭转这一鄙俗的根本在于加强教化,改变人的思想和文化素质,于是他在徐闻开始贵生的人性化教育,提出以人为本的“贵生”思想,创建“贵生书院”,希望通过文化教育人们,改变穿衣的“褴褛”与居宅的“太古风”以及“性悍喜斗”的陋习,要珍惜生命来之不易,认识生命的贵重价值。
汤显祖与知县熊敏倡建贵生书院,主要是把“天地孰为贵,乾坤只此生,海波终日鼓,谁悉贵生情”的贵生思想去教育人们懂得天地生人,人的生命最为宝贵。他在《贵生书院说》一文中提出“天地之性人为贵,人反自贱者,何也。”的办学宗旨,着重要求人们“知生则知自贵”,认识生命就是自我珍重,每个人都应当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汤显祖在《贵生书院说》中论及:“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鲜明地阐述了人生于天地间是天地之大德,赐予大位的圣人,要为天地人大生广生。天地赐予生我之位,则要重视我生存于天地间的宝贵,知晓贵生之情。
“知生之为性也,非食色性也之生。”汤显祖告示人要自贵自爱,要懂得天地之性在于“贵生”之情,要知“生”且要贵“生”,不要自贱自弃而轻生,所以“君子学道则爱人”,则是使自己知道重生、贵生。老子在《老子》中提出:“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老子认为,只要懂得生命的贵重,用恬淡自适的生活求得生存,才是贵生。汤显祖的贵生思想与老子的贵生论是一致的,汤显祖一心想把贵生思想文化通过书院,从本质上去教化人们,懂得自尊自重,爱人爱己。
汤显祖所说的“此地人轻生,不知礼仪”,不是指徐闻人“性悍喜斗”的不怕死之轻生妄为,而是“不知礼仪”而没有自爱自贵之理性认识。因此,汤显祖在徐闻建立贵生书院,移风易俗,教化贵生,昌启社会文明,把儒学与道学的理性有机地连在一起,全面系统地进行“贵生”思想的教育,教导世人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以人为本,用仁爱之心去感化人,引导人摒弃恶陋向善,体现生命的珍贵价值。
汤显祖在徐闻创建贵生书院,讲学施教,尊师重教之风盛行,文风蔚起,“贵生”思想影响了一代代徐闻人。正如《五夫子宾兴条例芳名碑》碑文所云:“自明汤义仍先生来徐创建书院,而徐盖知向学。”而且徐闻学子勤奋苦读,人才辈出,这里一组对比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自明洪武1388 年至1591 年的203 年间,徐闻仅出举人14 名,而1951 年到1644 年的53 年间,就出了举人13 名。可见“贵生”思想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改变了人们的观念,昌启文风蔚起,激发了学子的向上精神和考取功名的理想,为徐闻的社会文明和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汤显祖“贵生”思想于徐闻而言,不仅体现在文化教育事业中,在社会民生深入人心,当作精神崇拜予以传承弘扬,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记得在一次采访徐闻县锦和镇六极岛的渔民蔡放、蔡赤两兄弟在前山罗斗沙岛海面勇救6 名遇难船员的英雄事迹时,当问到蔡放,徐闻三面环海,供奉妈祖,而在当时如此危急的情况下勇救遇难者,有没有心念海神妈祖保佑相助?蔡放说:“我家供奉汤显祖公。”我一下明白了,汤显祖的贵生思想在哺育着一代又一代徐闻人。他们深知生命的宝贵,但在危急时刻却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别人。“君子学道则爱人”,他们不止一次在海面勇救遇难者,是贵生精神在召唤、在指引,他们的精神是多么的可敬可嘉,彰显了贵生精神在徐闻社会发展中产生的深远影响和重大作用。
众所周知,徐闻是农业大县,尤以菠萝最为出名,但由于各种因素,徐闻菠萝一度出现黑心现象,从而导致菠萝采购商望而生畏,农户苦不堪言,加上2020 年疫情影响,徐闻菠萝销路严重堵车,农户更是雪上加霜,万幸的是,徐闻县委县政府忧百姓之忧,举全县之力力挽狂澜,近几年来采取传统营销和网络营销模式双管齐下,通过举办“菠萝文化旅游节”,网络平台直播带货,农产品大数据分析等形式,助力徐闻菠萝从困境“逆袭”,从销路不畅到逆市出口,农民的脸上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再者,2020 年疫情发生,面对滞留在徐闻的湖北籍游客,徐闻县委县政府更是率先果断伸出援手,设置安置点,医务人员、人民警察、新闻工作者等全力以赴,特别是志愿服务者,无所畏惧日夜坚守在安置点,陪伴了一批又一批湖北旅客,最后还感动了湖北旅客出钱出力主动加入“徐闻捐赠果蔬支援武汉”的行动中。以上种种都是源于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都与汤显祖留给徐闻人的“贵生”思想息息相关,有根才有本,人就是在一来一往中,怀着对生命的敬重,将善意播撒才能将人世间渲染的更加美好。
当今弘扬和传承“贵生”思想,要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要接地气,要持之以恒。记得2016 年,我们县在纪念汤显祖逝世400 周年时举办了一系列大型活动,包括召开“岭南行与临川梦——汤显祖学术广东高端论坛”、雷剧版《牡丹亭》和原创作品雷剧版《贵生情》剧本的演出等,全面加大加强了“贵生”思想的传播力度和广度,鼓起一阵汤显祖文化春风。尤其是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要加进贵生的内容诠释,使广大党员干部、师生等男女老少,全民参与,要持之以恒才能取得好的社会成效。
汤显祖的以人为本则指出,作为父母官,要为民请命,要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以民生为重中之重。党员干部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要做到自尊自爱、廉洁自律。汤显祖在《贵生书院说》一文中提到《四书》曰:“无起秽以自臭”,又说,“言破坏世法之人,能引百姓之身邪倚不正也”,说的是父母官要从内心约束自己,若参于恶邪就是污臭自己,违背道德法规的人,能影响普通的百姓,造成身心不正,这些都是因为不能认识自己和天下人生命的宝贵,导致仁义孝悌毁弃,就失去了人的生命价值。对于学生来说,要通过“贵生”思想,积极引导他们树立一种正确的人生观,高尚的价值观。通过努力学习,克服困难,改变自己的命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去体现人生的重大价值。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讲,最重要的是通过贵生,引导他们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承担起赡养老人的责任。“维仁孝之人,事天如亲,事亲如天。”指出仁孝是人主敬存诚的伦理行为。
汤显祖以大仁大爱怜惜苍生、以人为贵教化民众,以高洁姿态置身官场,也曾挫败,也曾失意,但不曾失掉自我自尊自贵之心。数百年来,汤翁的贵生思想和人格魅力已深深扎根在徐闻这片肥沃的红土地,深深地受到徐闻人民的敬崇,立为明神,俎豆千秋!徐闻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汤显祖贵生文化的宣传推介,大力度打造汤显祖贵生文化品牌,让社会更多的人们了解汤显祖、学习汤显祖,使汤显祖的贵生精神彰显出更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使汤显祖的贵生思想文化传承发展,弘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