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赟
(陇南卫生学校,甘肃 陇南 746000)
反思是教学创新的不竭动力,是提升教育教学效能基本途径。是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的教育教学是否践行教育规律,是否科学高效,外在的评价固然不可忽视,但更为重要的是持久的自我反思,教学反思是探索,是审视,是理论与实践的和谐统一。教师通过反思,自我评估、矫正,优化认知结构,完善教学方法和策略。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实现教学教研能力的螺旋式上升,完成“教书匠”向“研究型”、“专家型”的逐步跨越。最终,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交出靓丽的答卷。
关于什么是教学反思,可谓仁者见仁,众说纷纭,中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各有论述,主流的观点有:思科恩偏重反思性质,他认为“反思是指专业者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建构遇到的问题,并在问题背景下进一步探究问题”;英国哲学家洛克说“反思是指对自身心灵状态的知觉,是对思维的思维”;北京师范大学申继亮说“反思是指教师为了成功实现教育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积极、持久、周密、自我调节性的思考”。浅显地说,教学反思是教师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支撑,积极主动对自身教育思想及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批判性的思考与研究,扬长避短地调节教育思想与行为,以期获得专业发展和教学实践的优化。它是将实践与探究、经验与理论升华相结合的活动,其特性也就是本质属性有自主性、批判性、内隐性、全面性、动态循环性。
反思具有自主性。教师是反思的主体,反思对象是自身教育教学实践,教师以研究的眼光拷问教学,通过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多问几个“为什么”,进行自我评估和审视。是教师主动将教学实践与探索有机统一,是自觉调节教学理念与行为,同时进行自我监督和自我调控,没有外部力量的强迫,是个体主动行为,是教师自觉自愿的行动。
反思具有批判性。反思具有批判性。教师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自我剖析和矫正,通过评估和审视,发现问题,矫正不良教育教学行为,对原有的认知结构重组或构建。也要对同事教学实践进行理性的解读和评判,有时必须作出价值判断,具有批判性。
反思的内隐性。教师反思过程具有复杂的心理机制,它反映教师对其教学状况的认知。反思者本人反思对象和反思行动与一身,是双重角色,这种自我剖析,或肯定或否定,或强化或矫正,有时甚至需要冥思苦想,绝大多数过程在头脑中考察评估,是内隐的,显然具有内隐性。
反思具有全面性,教育教学无小事,处处需反思,教师要对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智慧等全方位,多层次反思,才能取得反思效果,提升教学水平,才能将教育实践上升到教研理论,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反思具有动态性循环性,教师的反思伴随教育教学实践,随时进行自我审视和评估,课前、课中,课后,评课后可以实时进行,是动态的。教学反思是伴随整个教育生涯的探索活动,不是一天二天完成的事情,需要通过实践—反思—矫正—再实践的多次循环往复,需要反复的假设验证,多次的提炼创新,教学中验证反思,反思中优化教育教学,才能改进教育教学技能,丰富完善教学理论,专家型教师才有望实现。
教学反思是经验转化为理论的催化剂,它赋予教师持续发展的能力,贯穿于教学实践活动全过程,是多维度的反思,对于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专业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教学反思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可以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瑕疵,思考怎样教更好,怎样教出风格,教出特色,如何教学相长,进而有针对性调整设计教学方案,使教学向更合理方向努力,从而使自己教育教学观念更科学,使教育实践更契合教育规律,通过实践与理论的反复磨合,不断改进教学实践,丰富教学理论。其次,教师以反思促教研,教师把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遇到的问题,进行审视、评价、修正和解读,通过哲学思辨,洞悉规律,有助于教师将经验升华为理论,变特殊为一般,能将个人经验转化为普遍实用的教学理论。
没有反思的教学,只是机械的、原地踏步的重复,自然谈不上知识的收获,教师积极主动的反思,使教师原有的良莠并存的知识获得检验,通过筛选、对认知结构进行重组或改造,使个人实践知识得到发展、拓广,从而使知识结构获得优化。
教学反思使教师不但学会“如何教”,而且能学会“怎样改”通过自我剖析,解决疑难,处理困惑,实现重新构建,完成实践—反思—构建—再实践的循环,使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更优化更科学,从而使教学效果更好,教学质量更高。
从反思的动机上,可以将反思分为自主反思和被动反思,自主反思是教师自发、主动寻求问题并针对问题探索解决策略。被动反思,是教师因他人的引导或外在力量而进行的探究。
从反思的过程看,可分为教育实践后的反思、教育实践中的反思、为教育实践的反思。
从反思的内容上,可以分为教学策略的反思、教学过程的反思、教学效果的反思。教学策略的反思是指,对教学智慧、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反思。
从反思的主体研究,可分为个体反思和群体反思。个体反思,是个体对教学实践进行哲学思辨,洞悉规律。群体反思,主体是由众多个体组成,个体间相互探讨,相互促进,经过思维碰撞,形成群体反思结论。
所谓策略就是方法及途径,或者说是一种程序,教学反思的策略有:
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闪光点、失误或者觉得有待优化的点滴,用案例的形式撰写出来,进行探讨评估,反思完善,具体可考虑的方面有:一是研究自我,研究自己教育教学,研究自己学生的学法及情感意志,从自己教学实践中积累案例;二是观察他人的教学,取长补短,并从中捕捉案例;三是从教育网站、书籍资料及名师教学音像制品中搜集优秀案例。
撰写教学反思札记。类似于教学心得,不过要偏重于自我剖析和矫正,教师要及时对教学实践中成功体验和遗憾失误进行分析、总结、记录。作为今后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的依据。反思札记内容广泛,覆盖教学的方方面面,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审视。可以写自己的学习研究,记教材处理及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感悟,总结得失,抒发感想体会,记录同行及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等等,为改进教学,积累素材,收集信息。
互动交流反思,通过相互评价,思维碰撞,取长补短,构建互动机制,启迪教师教育智慧。具体有:师生互动交流;同行互动交流;与网络交流;与科研交流。尤其现在是互联网时代,网络交流更应特别重视,因为网络交流具有交互性、高效性、共享性、广泛性等特点,教师在网上提出困惑问题或者分享经验心得,可以获得热心网民甚至专家点评和建议。另外,还可以利用教育网站交流,发掘优秀案例和素材,汲取有价值的信息,这样能使教师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拓广反思渠道,提升理论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后再备课。课后要自我提问,不规避失误。从教法创新、教学规律践行、情感教育、学法指导、激发兴趣、创新思维培养等多角度多层次反思,以便进一步修改优化教案,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接受反思指导。作为教师有必要接受一定的反思指导,从理论上丰富完善自己,提高反思能力,要创造条件,接受专家指导,或者通过阅读专家理论著作、观看名师视频等弥补。反思指导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反思策略的学习,即反思的流程、方法、技能等;二是学习中外先进的反思理论,减少反思误区。通过优秀反思理论指导教师的反思活动,完成实践—反思—矫正—再实践的循环,这是一个反复循环过程,通过这种反复循环,教师的个人经验才能升华为具有示范性的理论。
反思教学态度,态度成就行为,教师教学态度是教育实践的基石,决定着一切教育教学行为。教育是良心事业,以爱为基础,是爱心呼呼爱心,是激励,是唤醒,是鼓舞,教师如何应对教学,是仅仅传授教学内容,还是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有没有用“心”,正如鲁迅所言“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爱”,优秀的老师不仅仅是课讲的精彩,更在于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学生的心灵依靠,只有爱学生爱教育,才能创造和谐课堂,才能充分进行师生情感交流,唤醒学生沉睡的自信、自尊,激发学生成功、成才、成人的内隐需求,使学生潜能得以发挥,求知欲得到激发,从而亲师信道,师生良性互动,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反思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是否践行教育规律,教学理念是否与时俱进,素质教育是否切实有效地贯彻;是唯“分数论”还是教书与育人并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有没有重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塑造阳光心灵做的到位不到位。是眼里只有好学生,还是面向全体学生,是否承认差异性,是否注重个性发展,是否把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贯彻于教育教学。是仅仅灌输知识,死记硬背,重复练习,还是注重创造力培养、思维的启迪、学习方法优化。
反思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反思的重中之重。一节课讲完,不能以下课铃声为终结,要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化反思,剖析总结。具体要反思教学目标完成情况,是基本完成,还是创造性超额完成,教学目标是否合乎学生实际,需要强化和修正之处;要反思教学设计与实际授课吻合程度,教学设计是教学的整体规划和预设,一般应得到很好的落实,没有落实之处,是设计不合理还是实际授课出意外,是根本性问题还是技术性枝节;反思教学策略的有效性,重点难点处理是否成功,板书设计是否优美,那些策略适合教学情境,需要发扬,那些需要避免;反思讲、练、评以及重点、难点的时间分配,总结不同教学内容授课时间的合理分配;宏观上,要反思授课特色,反思精彩之处,反思失误,反思突发问题处理是否得当,反思师生互动是否流畅,反思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是否贯彻,反思课件、多媒体应用是否喧宾夺主等等
反思教学效果,教学效果是教学活动的落脚点,是对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价值判断,教学效果好坏是评价教师主要依据,教师对教学效果反思自然不能忽视,要反思阶段性教学效果好的原因,是教师教的好,还是学生学得优秀,甚至是内容恰好简单。教学效果一般,是教师的因素大,还是学生的问题多,教学环境有无影响,各方面因素都需要认真剖析,仔细评估,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提供借鉴。
另外,还有教师对个人教育教学经验的反思;对学生学习、学法的反思;对学生情感、意志、价值观培养的反思。这里就不在具体阐述。
总之,教师反思是教育教学实践不可或缺的构成,是伴随整个教育生涯的探索活动。教师不能以"完任务”的心态被动总结、回顾。教师要培养审视自己的行动及情景的能力,养成主动反思,积极自我评估的习惯,认真探索总结,将感性经验优化为成熟理论,从而不断提升教学教研能力,感受教书育人的乐趣,收获成功的职业体验,笑迎桃李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