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寿永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在高校不断完善自身不足之处的过程中,资助育人工作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高校的发展是本着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教书育人的机构,所以必须要落实好各方面的学生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在2017 年12 月6 日,教育部门推出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扶困’与‘扶智’ ‘扶志’工作的共同实施,对于由于家庭经济原因,无法及时缴纳学费的情况,高校需要予以一定得经济支持,做到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共同落实,这样才能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并且为我国高校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对于我国未来的社会建设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能够为我国未来国家的繁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对于青年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持导致失学的现象频有发生,这对于我国未来的社会建设来说,具有很大的不利影响,所以我国需要大力推崇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为青年大学生提供物质帮助和精神扶持,这样不仅能够减轻学生的经济压力,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给予学生平等学习的权利。
高校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主要场所,也是为国家的兴盛谋求更大价值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所以为了能够使学生能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健康的成长、成才,就需要大力推动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的建设,如此才能够培养学生高品质的道德素养和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健康的学习过程中,树立起全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全方位的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校型资助育人工作的真正落实,必须依靠更加全面的资助政策的引导,才能实现有效的资金帮助,并且极大程度上解决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问题产生的休学、弃学现象的发生。不过,现如今的资助政策中存在一些政策执行的问题。
首先,在进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时,无法清楚地分辨出真正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导致没有清晰的界定,所以无法精准认定学生享有获得国家助学金的资格,在各个部门进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书的审核时,无法全面、准确地掌握真实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导致证明材料无法确保真实性和准确性,并且部分学生由于想获取更多的助学金,而假意编造家庭困难以及出具虚假证明材料等情况,导致各部门难以真正分清真实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使各部门的认定工作难以精准落实,学生无法真正获得准确的困难证明。另外,还有部分学生由于自尊心问题,不愿意透露家庭的真实状况,导致学生自身承担了高强度的经济负担,这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来说同样具有很大的不利影响。
其次,在高校专项资助政策中设有建档立卡学费减免政策,其中就存在政府相关部门和高校之间的建档立卡信息不对称、不统一、不及时等情况,使高校没有清楚地掌握建档立卡学生,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及时申请到学习补助。
现如今,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还存在一味的进行物质帮助,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有些学生由于心理精神上的问题,难以得到实质性的帮助。这些都是由于学校对于学生心理状态,没有过高的关注,导致资助育人工作难以实现更高的效果;另一层面,学生对于资助育人工作的具体理念认识不清晰,认为资助工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使其没有感恩学校、社会的意识,这就体现了整体学生道德素养水平低下的情况。
在学生心理问题方面,主要会因为父母外出打工,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关心和帮助,导致学生面临很大的经济和心理双重压力,无法进行健康的成长和学习而产生自卑、焦虑、懈怠等负面心理;在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由于所成长的环境不同,比如偏远地区、山村的学生,认为只有学习才能够为未来争取更多的机遇,而没有关注与人的和谐相处、团结合作的意识,导致综合素质偏低的情况。
高校如果想要真正意义上,实现高效发展资助育人工作的效果,需要充分利用企业校友捐助的资源,为发展型资助体系提供支持。
我校与多家企业进行合作,拓宽了助学金的获取渠道,这样不仅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经济帮助,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资助育人的名额,使部分学生能够减轻经济负担,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些不仅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实践、导师课堂提供有力的资金帮助,还能使学院和校友保持密切的联系,拓宽了资助的途径。
高校必须建立更加全面的资助政策,以学生为主体,维护学生的受助权力,推动四位一体资助体系的真正落实。
在学生的心理方面,需要辅导员,经常走访宿舍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对学生家庭状况进行基础的了解和认知,保证极大程度上,降低学生虚假谎报家庭困难情况的发生,为真正困难的同学提供资金帮助,并且还需要辅导员,细心倾听学生的心理想法,为学生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避免学生因为自尊心而承受高强度的经济负担。另外,辅导员还需要结合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进行定期的电话回访工作,熟悉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家庭困难情况,为了能够避免学生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对于隐私信息不予以公开。我校为了能够保障资助政策的落实情况,设置了班级-学院-学校管理模式,并且还成立了民主评议小组,对于同学的申请状况进行鉴定,尽可能避免谎报家庭经济困难情况的发生。
在高校管理工作中,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以及多元化的教书育人平台,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日常培养和管理,并且开展具有特色的创新型育人活动,不仅要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需要培养学生感恩、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首先,可以建立道德素质培养平台,我校所开设的“勤业励身践恩守诚”特色系列活动,通过真实的活动,引导学生提升诚信感恩意识,对于国家助学贷款的发放需要按时进行规划,以及开展了全校学生的诚信感恩演讲比赛活动,从思想上,提高学生的感恩诚信理念意识。
其次,可以建立心理素质培养平台,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阳光励志的心理教育,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压力紧张的情况下,提高积极向上的学习意识,使学生能形成健康的学习理念,并且辅导员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家庭状况,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最后,还需要建立素质培育平台,我校建立了社会实践活动、创新活动和团结协作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使学生能够学会人与人的沟通方式,并且学院还组织了青年志愿者活动,组织学生能够投身于社会公益活动,另外还开展创新创业比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
对于我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来说,必须结合我国发展的国情和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实际状况进行现有体系的完善,并且还需要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趋势下,完善我国高校资助体系中出现的不足之处,更新老旧保守的封闭理念,提升体系的创新性和合理性,崇扬科学发展观念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提高资助体系的科学性,并且还需要结合需求层次理论、积极心理学,以学生为主体,大力推动高校型资助育人工作的全面发展,确保资助工作效果的最大化。
高效型资助育人工作需要以学生为主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更新现有的资助育人工作理念和工作内容,保证资助育人工作的创新性和科学性,确定学生工作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教育工作的全方位发展,另外,还需要坚守以帮助学生解决经济困难的初心,改变为自主学生学习发展的方向,综合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水平和综合能力。学校还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发展状况和家庭情况,从思想教育、心理方面进行疏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心理观念。
为了能够使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效果,发挥到最大,就需要确定以学生为主题的地位,对于资助工作中的载体和方法进行更新,确保其具有创新性和科学性,需要在学生的心理方面学习发展方面进行教育,帮助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诚信自信的美好品质,学校还需要对于资助项目的各个环节,建立更加完善的精细化管理方式实现最大化的资助育人效果。
现如今,在高校教育中存在部分学生家庭经济困难问题和心理扭曲的问题,这些多样化的心理问题出现在高等教育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此类问题学校必须要高度重视“奖、贷、助、补、勤、减、免”的多元资助体系的完善,加强学校对于学生心理情况和家庭情况的了解,并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理念,从而推动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的长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