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霞
(武汉市工业经济保障中心,湖北 武汉 430023)
财务控制是事业单位运行的基础,虽然随着社会发展,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已经较为成熟,但在工作落实上仍因为一些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了各种问题,削弱了财务内部控制效果,增加了财务风险。本文将从行政事业单位角度对财务内部控制展开分析探讨,对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予以详细说明。
所谓财务内部控制,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实现经营发展目标,确保资产的完整性与安全性,加强会计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确保经营发展战略方针得到落实,推动经营管理活动有序开展,所采取的一系列自我约束、规范、调整、规划、管理以及评价的措施。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实施财务内部控制的主要作用是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性、稳定性与安全性。建立健全的财务内控制度,是财务内控工作得以有序开展的必要前提。同时,也可以全面且客观的分析经营管理环节存在的缺陷,结合自身的社会性质与经营特点进一步优化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制定和实施财务内部控制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如下三方面:首先,可以加强财务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完善性与精确性,能够如实反馈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运转情况。还可以对本单位的关键环节的财务数据信息实行合理控制,提高整体财务数据信息质量。其次,可以最大程度保障资产的安全性。制定和实施财务内控制度,可以进一步明确资金流转方向与实际用途,对财务工作进行全方位、动态化、精密化的控制,预警财务资金风险点,避免财产非正常流失,保障资金安全。最后,可以从根源上杜绝贪污腐败问题,约束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分配利用与管理的实际行为,及时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原因,杜绝滋生贪污腐败现象。
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对财务内部控制的认知不到位,风险意识淡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大多停留在文字层面,甚至是应付上级部门检查,在一定程序上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的财务内控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体财务内控工作水平。然而现阶段,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仍保留着传统的财务内控理念,肤浅的认为财务工作就是汇总凭证、记录账目、制作报表,同时,对财务监督管理职能缺乏客观认知。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对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阻碍了财务活动的有序开展,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此外,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员工的财务内控意识薄弱,在实际工作中仍以传统方法为主,部分职能部门员工甚至认为财务内部控制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与本部门工作不存在任何直接关联。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意识与沟通意识淡薄,参与财务内控工作的积极性不足。归根究底,上诉情况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员工对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缺乏重视。而这也是制约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
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加大了对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视,但在内控制度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尤以执行约束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不完善最为明显。前者会导致财务人员管控不到位,工作完成上存在马虎大意、职能划分不清等问题,后者会使财务人员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结构组成,部门间的关系及运行情况了解不全面,在资料数据收集上存在片面性,降低了财务分析的准确度,最终财务内部控制无法达到规定目标。当然,部门提交材料不精准、提交及时性不高也是导致财务内部控制不到位的主要原因。为此,建立健全的内控制度,完善体系内容,是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开展的首要任务。
预算管理是财务内部控制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财务预算可靠性如何,关乎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规划和落实。预算管理要求遵循事前审核、事中监督和事后总结这三项基本原则,按照前后顺序合理规划管控内容。不过在目前实际行动中,管理人员却难以严格按照原则要求落实工作,这使得预算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如预算编制中,受到管理人员主观意识的影响,工作全局性、整体性缺乏,预算编制会存在一定疏漏,最终后续管理工作落实中存在偏差,甚至产生了风险隐患,对行政事业单位运行带来了不良影响。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还不够规范,财务内部控制在预算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财务预算编制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不高,财务预算控制程序不够完善,预算实际支出没有与员工的绩效考核相结合。虽然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制定了完善的内控制度,但在预算管理上存在执行力不高、监管不到位等情况,难以达到规定要求。再者,由于思想理念老化,在预算管理上,先进技术应用不到位,预算管理的合理性、可靠性大打折扣,这也影响了财务内部控制效果。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中,内外部监管水平不高也是产生风险问题的主要因素。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中,监管机制不够完善,再加上独立监管部门缺失,监管工作一直都是由其他管理人员代管,人员难以做好科学把控与实时化监督,工作落实中出现各种不良因素,降低了工作质量。行政事业单位外部监管工作多是由上级主管部门、审计机构和第三方机构审计机构负责的,但监管重心却是放在财务核算上,工作内容包括资金使用和流向检查,查看单位账务是否严格按照相关财务管理规定处理,预算与财政资金的完成情况等,但是对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则监督不够,最终削弱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效果。
目前,大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工作繁复,领导往往把精力放在常规业务开展上,疏于对财务工作的管理,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缺乏对财务管理政策法规的了解,未将相关法规学习纳入工作日程,对于单位内的财务管理人员的调配以及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的工作素质并没有重视,对引进财务管理人员和素质培训工作,并没有长远的打算。
由于地方财务专业人员不足,加上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财务管理的意识不够强,存在任职财务人员不具备专业素质或未经业务培训上岗的现象,甚至部分单位存在财务人员缺岗现象。有些行政事业单位任用的财务管理人员不具备相应岗位的任职条件,工作经验不足,造成了许多财务业务上的问题,给财务工作带来被动。
1.履职尽职方面
履职尽职程度不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没有对一些发票、经济凭据等进行核实考察,只做到了上级审核通过没有做到具体金额的核实。其次,在一些记账凭据填写时,没有按照标准进行填写,一些发票填写失误会造成后期账目结算时出现错误。最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没有严格的根据相关条例进行档案、数据管理,时常会将一些财务报表和经济凭据疏忽装订,在财务审核时出现漏洞,距离会计规范化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2.职业素养方面职
业素养主要包括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意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对一些账目的审核不够仔细,没有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严肃性和重要性,缺乏责任意识。在财务管理中时常偷懒,态度不端正,存在一些得过且过的思想,缺乏思想道德意识。财务管理工作本身就是确保相关财务法律规章的贯彻执行,如果财务工作失误就会造成严重的损失。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工作的开展需要负责人的有效支持。为此,要做好培训和教育工作,提高其综合能力,正确看待财务内控,并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完善财务内控机制。再者,健全考核机制,确定责任人的能力素质,合格后方可参与到财务内控工作当中。
针对财务内控存在的执行机制、信息管理机制不健全的现象,财务部门人员需加大分析探讨力度,跟进工作内容和要求,不断尝试优化和调整,完善制度体系,改善财务内控水平。对于信息管理机制不健全情况,可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力度,构建信息平台,同时高度落实联动机制,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交流,确保信息资料上交和收集的齐全性、准确性,了解经济活动落实及资金支出具体情况,做到科学分析和调整,以此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另外,根据单位具体情况,现有制度要求,开展业务连接点的梳理工作,确定各部门对口财务工作的负责人,由财务专业人员对这些人员展开培训,熟知财务部门需要的信息点,要能够报得准、报得快。且增强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做到联动合作,这样才能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更好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实现财务内控统一管理和调配,开展信息采集和分析,以此为财务内控提供科学保障,降低风险隐患的出现概率。
控制财务预算是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科学管理和调配的重要环节,在提高资金利用率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对预算收支平衡的分析,对单位经济活动资金的调用加以分析,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不足,总结出现过的所有问题,再对制度进行完善。科学有效的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加强预算编制的合理性。财务人员应明确自身职能,提高专业水平,保障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并在预算编制完成后展开细致审核,合格后应用到财务内控管理中。其次,加大执行力度,选择合理的执行方法,按照预算编制内容开展作业。同时安排专人对预算编制落实情况展开监督控制,避免超预算情况的出现。最后,将预算管理与奖惩机制、考核机制连接起来,用以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加大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力度,避免各类问题的产生。同时对于表现良好的员工,给予适当的奖励,以激发其工作热情。
内外部监督管理也是推动财务内控工作顺利进行,优化财务内控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保证行政事业单位长远目标得到落实的关键要素。行政事业单位有必要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管机制,设置专业性和独立性强的监管机构,配备高素质人才,落实监管作业,及时发现财务内控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相关部门加以探讨研究,制定合理的解决措施和方案,以改善内部监督和管理水平,优化财务内控体系。与此同时,在保证内部监管的同时,还应加大对外部监管的重视力度,这要求领导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第三方机构间的密切协作,准确了解外部运行情况,将以往单一的监管重点加以调整和优化,在做好资金支出及动向监管的基础上,参照活动开展情况,对比实际支出与预算设计间的一致性与否,一旦出现偏差,立即上报解决,以免出现超支的情况,引起财务风险问题。
希望上文论述可对行政事业单位在解决财务内部控制中的问题方面有所帮助,让财务部门提高对财务内控的重视程度,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做好内外监管,且加强预算控制,健全管理制度,以此发挥出资金的最大利用价值,为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