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彩英
(广东省东莞市路桥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广东 东莞 523120)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深化。为构建自主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必须发挥好党和政府的引导作用,督促企业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导向,并逐步谋求转型。企业要想真正转型并赢得竞争力,就需要优化内部结构框架,对各部门的工作宏观调控,有效的管控企业内部各部分的资源,从而提升企业的预应力。企业基层是企业发展的基础部分,容易被企业忽视,但在新时期,企业必须树立新常态的思维,将基层的组织目标体系建设牢固,才能促进整体效益的提升。在企业基层组织工作中,搭建党建政工工作的渠道,则是统筹规划基层目标体系的关键,对企业的良性发展有着基础性调节作用。本文对此研究和分析,提出当前企业基层党建政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作出具体的创新策略。
尽管步入了新时代,地方各级党和政府制定了市场企业的监督条例,但是并没有针对市场企业各自的发展模式和结构内容等真实情况给予全面指导,需要企业领导者分析和处理,并制定明确的发展规划。但是很多企业的领导者依然受传统思维的限制,将目光聚焦在赢得经济利润方面,片面的认为将成本耗费在营销和内部生产管理上,就能保证企业持续发展【1】。因此,这些企业管理者并不重视党建政工的作用,也没有花心思在党的相关政策主张中寻求思维突破,更没有构建党建培育的职业规划和行为文化体系,在内部组织人员工作中,依然按照发布一套标准的任务模式,让各部门机械式运转,甚至为了追求利润在生产形式、营销手段上原封不动的照搬之前的经验,或者是复刻其他企业的管理模式,缺乏本企业有意识的创新。因为缺乏对党建政工的重视,企业上下都形成了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习惯,并没有投入对企业更良性发展的思考,都是按部就班的完成任务,内部缺乏凝聚力,导致企业无法转型,长期停留在初级发展阶段。管理者需要以利益留住基层工作人员,基层工作人员也需要以利益稳定工作位置,因此内部工作滥竽充数,缺乏责任感。
同样,因为管理者对于党建政工工作认知水平低,因而尽管建立了党建政工渠道,但是往往随意的设计出一些形式化的文件,所谓的党建政工工作也仅仅是象征性的让基层人员互相熟悉个人的工作,对管理中提出的任务要求烂熟于心,并没有根本上将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激发出来,难以提升工作效率。因为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企业管理者片面的认为基层人员只是企业的雇佣,当企业管理者给予基层工作人员一定报酬,基层工作人员就必须按照管理者所给的任务执行,并且将所有产生的利益给予管理者。因而,管理者认为并不需要多花成本在政工工作的研究上,这样能够节省企业成本,使企业更快发展。但是事实上,这只是短期上的效果,企业要想长期稳定的发展,就必须以内部发展质量为核心,而不是局限于成本管控。只有让内部人员凝聚起来并发挥合力,才能让企业的综合效益稳步强化。
虽然有一些企业管理者认识到了党建政工工作的重要性,也在基层工作中广泛开展了党建政工工作的组织工作。但是就效果来讲,这些党建政工工作并没有达到预期。这是因为企业对于党建政工工作的研究不深,虽然认知水平提升,但是组织管理党建政工工作全过程的人员缺乏多元能力,仅仅是能够搭建基础的框架,对目标体系的构建也相对来说并不完整,并没有合理调配各部门开展党建任务的章程,采取笼统的一套标准对基层政工工作人员提出要求,并没有给政工人员作出细致的规划【2】。这就导致党建政工工作人员的思维混乱,虽然知道了基本的目标,但是就如何执行、执行的各步骤以及方法却没有明确方向,只能按照主观判断自我分配任务并且管理目标。尽管他们已经具备了现代化管理和协调局部细节的工作意识,但却缺乏融会贯通的实践能力,特别是缺乏预应能力,无法防控企业发展过程的风险。
另外,虽然企业基层党建政工工作构建了目标体系,也激发了政工工作人员的认知水平,但是在监督管理党建政工工作的制度制定上,企业也并没有深入探索,而是通过加大对党建政工人员的行为文化输出,促使人员持续的投入思考。但是党建政工人员的工作结果无法用精确数据来衡量,相比于企业营销、媒介和公关等部门的工作,更容易流于形式化。管理者可以通过订单增长情况去检验营销成果,却无法在短期内检验党建政工工作的价值。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党建政工工作人员会出现投机取巧的情况,虽然接受了企业的行为文化输出,但是因为如何围绕着目标体系开展工作较有难度,他们不愿意花时间思考,选择短期的形式化工作,获得一定的报酬,对后续结果如何并不在意,并没有站在客观角度真正的审视。因此,除了要构建行为目标体系,企业还必须通过实质性的激励制度促使党建政工工作能够迸发活力。但是就当前而言,很多企业并没有设计和完善这些方面。
新时期,市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要与时俱进,逐步在企业内部渗透现代化理念。相对应的,树立起基层党建工作的现代化思维,对基层和整体的关系、基层党建和基层整体工作的关系等进行梳理,能够将具体的基层党建工作流程搭建,设计出党建政工工作组织的雏形,对其战略导向和发展定位进行研究,作为企业良性发展必须要探索的重要内容【3】。企业管理者只有更新个人的观念,才能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支持,在组织调配政工工作的架构、人员调配以及工作环境等方面,都要围绕着定位和战略目标进行基础的统筹。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拓展基层党建政工工作的应用渠道。
其一是通过建设多元化信息渠道,使党建政工工作能够结合社会各项优势资源,从中吸收国内外有关于党建基层政工工作开展的成功经验,并在组织方式和讨论交流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结合企业发展的情况,对企业基层党建政工工作的定期检验、机制创新和平台培训等提前做好策划方案,从而保障后期党建政工工作人员能够在这些基础上应用方法论,快速的找准个人工作的方向,对目标体系进行完善并创新,从而提升了党建政工工作的效率。其二是对党建工作人员全方位综合的进行人文情怀的渗透,对党建政工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情况检验和监督,除了要稳固党建政工人员的创新能力,还必须让他们持续的在工作中激发责任感。因而,对党建政工工作人员的心理情况和生活情况都必须了如指掌,为党建政工人员定制个性化的发展方案。虽然党建政工人员的工作是为了让内部其他工作人员激发出责任感,使其他工作人员能实现个人的价值。而对于党建政工人员来说同样如此,只有给予他们发展的规划,才能让他们持之以恒。除了让他们能实现对社会的价值,还需要提升他们的个人价值,例如获得成就感、荣誉感等,企业必须对他们的需求清晰了解,并作出适应性的方案。
首先企业应当构建合理的执行体系,对企业高层做出的决策以及相关政策严格按照流程来执行,保证基层党建政工工作的井然有序,从而让相关决策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提升成效性。其次,企业应当对各部门的职能进行合理分配,提升各岗位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及专业知识水平,让他们在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后,能够有效地发挥出自己的职能,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最后,企业在基层党建政工工作中优化监管体系,对违反相关条例的人员予以惩罚,让其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到严于律己,避免这样的错误再次发生。相应地对表现优异的人员进行奖励,以鼓励的方式提升其工作积极性,同时也加强了企业内部的凝聚力,能够有效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企业要做到以人为本的工作准则,并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基层党建政工工作的内容进行丰富。企业不应当一昧地追求效益和创收,在基层党建政工工作中应当适时减少有关企业收益的内容,加大对员工精神文化素质的培养。对于企业来说,开展这项工作的目的是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而员工的精神文明素质则起到了最直接的作用。因此,企业要优化在工作中就中央文件进行学习的方法,让基层党组织成员深入员工内部,了解其实际工作情况,帮助他们解决所遇到的困难,减缓他们的工作压力,让他们在一个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工作,从而推进企业的良性发展。党建工作的开展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党建工作人员需要主动向员工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使他们慢慢接受党建工作教育,让员工由被动转变为主动、由排斥转变为接受,因此党建工作人员需要逐步加大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采用简单的方式宣传党的文化知识,使员工及时理解和消化这些内容。
开展党建工作不能单纯的基于理论拓展,更为重要的是促使工作人员在党建工作中转换角色,使工作人员从接收信息的学习者转化为主动创造党建内容的开拓者,从而能逐渐摆脱党建工作中口头宣传行为文化的困境【4】。因此,最关键的是拓展企业基层党建政工工作的实践内容,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协调沟通的实践,这是考察企业基层人员在社会生活接受管理、参与生活实践的基础。在企业基层党建工作中必须单独将沟通体系设计出来,应用多种方式丰富人员对沟通交流的认知,使基层人员内部的凝聚力得以充分提升。可以有效应用信息技术,通过构建基层党建服务管理系统模式,让人员在数据平台上评价各自在完成党建任务组织协作的情况。党建工作主要是解决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生活、工作中的困扰,从思想上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服务企业。因此,党建工作需要从员工方面着手,站在他们的角度上考虑,时刻关注每个员工的心理健康,加强沟通的方式来帮他们排忧解难。同时,企业员工要行使监督的权利,使他们相互合作、相互监督。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企业必须要随之改良发展导向,才能迎合市场变化,进而长足且持续的赢得竞争力。基层工作是保障整体效益提升的重要部分,企业的管理者必须重视起来,对基层工作的新时代思维确立过程进行适应性的统筹规划。而党建政工工作是统筹规划基层工作的源泉,需要企业领导者逐步建设并完善。只有真正的将党建政工工作的现代化理念打造出来,并且构建完善合理的目标体系,进而丰富基层党建政工工作的内容,才能产生最终的良好效果。本文对此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内容,望予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