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发展群众文化的思考

2021-11-27 09:36:52李漪舟
魅力中国 2021年23期
关键词:群众传统文化

李漪舟

(东莞市横沥镇文化服务中心,广东 东莞 523460)

构建和谐社会并不是一句空谈,需要从各个方面去丰富和谐社会的内涵。群众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群众文化反映了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正反映了群众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只有发展健康优秀的群众文化,才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只有明确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才能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这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一、“构建和谐社会”概述

构建和谐社会是指在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民主法治的基础上构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它使得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模式更加明确。

二、“群众文化”概述

群众文化是指人们在除了工作职业以外,自愿参加的自娱、自我提升、自我发展的社会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群众文化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同时有些群众文化可以丰富群众精神文明、普及一些知识、使群众更团结等作用。

三、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

群众文化的主体是全体人民群众,因此群众文化的参与者众多,导致群众文化的受众面广,影响范围深远,涉及到社会生活中的很多细节,如:教育、经济等,会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极大影响。所以需针对实际情况,发挥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四、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一)精神基础

群众文化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群众文化既是促进我国精神文明的发展,也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许多都表现着“和谐”的寓意,我国自古以来就对“和谐社会”充满着向往和憧憬,如:民间戏剧,诗词文化传统节日习俗等。在群众文化中加入传统文化,更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我们不能全盘接收,应该批判的去继承和发扬。应该一分为二地去看待。选择能够顺应时代潮流的传统文化去继承和发扬。对于不顺应时代发展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及时摒弃。如果一成不变的去继承,那么只会阻碍社会的进步。所以面对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让传统文化成为我们的财富,而不是成为自我包袱。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精神意识形态、思想道德、文化修养的总体,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民族精神。在发展群众文化时,其中的传统文化的宣传,更能让他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群众需要自信心,更需要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然后能让各民族及群众凝聚在一起,共同促进核心社会的构建,成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基础与支柱。

有关部门在发展群众文化时,可以开展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如:举办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文艺演出、戏剧演出等,鼓励民众学习中国书法,中国绘画等文娱活动。同时,要鼓励群众进行思想道德的培养,其实在传统文化中就穿插着许多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这除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可以起到积极作用,也能培养一个人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塑造群众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素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道德修养,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必要条件。

(二)智力支持

国家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人民群众的知识水平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群众文化来源于群众,并且服务群众,受众面广且影响范围广泛。可以起到大范围普及知识的作用。这对于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发展群众文化,可以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加广阔和便利的学习条件和空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认知高度和审美水平等,群众文化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内部动力。在发展群众文化时,国家要鼓励人民群众跟随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多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

21 世纪,是全球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在群众文化发展中加入对于信息化的普及,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信息化技术进入生活已越来越普及,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也使得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3]但如今社会中,许多老年人未能跟随时代的发展,对于信息技术的普及感到陌生,有关部门可以开展一些普及交流会,社区会议等,鼓励老年人接受信息化产品,并教授他们进行学习,实现全社会共同进步,共同构建和谐的社会。同时,群众文化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群众文化可以在职业外,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寻常的教育方式相比,群众文化寓教于乐,不会枯燥无趣,很容易被大众广泛接受,它是一个自觉选择接受教育的行为,并且群众文化丰富多彩,涉及到方方面面,可以让群众学习到更广泛的知识。这就使得群众在娱乐中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水平,推动了社会的整体素养和教育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不同的人才需求。

(三)动力来源

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就是为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人民群众生活的稳定幸福。群众文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也会产生相应的不同变化,对人民的消费方式、劳动方式都有一定的改变。[5]它反映了人民群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精神文化需求的不同追求,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审美能力等。同时,群众文化的变化也就反映了构建和谐社会中各方面不断进化的过程,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群众文化的不断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内部的动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来源。

(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群众的就业压力和生活负担越来越重,导致了我国贫富差距等矛盾的激化。这引起了许多不良的社会问题,和人民群众的心理问题,给社会治安和风气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导致了近些年来报复社会刑事案件频发,给构建和谐社会带来了严重的阻碍。发展群众文化,可以带来积极的作用。让人们在工作之余,可以有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来放松心情,舒缓压力得到充分的休息,也是人们情绪发泄的窗口。同时,优秀的群众文化可以给人民带来积极的影响,在娱乐的同时修身养性,消除人民群众在日常工作中的紧张不安焦虑等负面心理情绪,减少社会治安问题的发生。为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氛围打好基础,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五、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发展群众文化的具体策略

(一)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

群众文化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因此在发展群众文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符合人民群众的喜好,因地制宜,符合当地的风俗习惯,尊重当地的宗教信仰。用人民喜闻乐见,易于人民接受的形式来发展群众文化。如:在中国传统节日时,开展:划龙舟、猜灯谜、赏花灯等娱乐的形式去宣传和弘扬我国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内涵,有关部门要多研究一些新的活动形式,并做好资金、人力等工作的安排。不断丰富群众文化,在满足群众娱乐的同时,发扬我国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

(二)与时俱进,跟随时代步伐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先进的信息化娱乐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慢慢成为群众文化的主体部分。这加快了我国信息化的过程,是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关部门在发展群众文化时应该重视科技化信息化的群众文化发展,鼓励人民群众接受学习先进的信息知识,同时注意老年人的信息技术知识普及。社区可开展一些活动,鼓励老年人接受电子产品,并交给他们一些简单的知识,丰富他们的老年生活,让他们通过网络了解更广阔的世界。

(三)开展公益性活动

在发展群众文化中,注意公益性的宣传。如:尊老爱幼、营造温馨家庭氛围、保护野生动物、关心流浪动物等。这都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有关部门可以通过电视广告,网络短片或微信公众号宣传或举行公益性演出等形式播放公益广告。举行流浪动物收养等公益性活动,倡导民众尊敬父母、热爱祖国、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理念,在丰富人民群众的生活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民群众的思想,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好铺垫。

六、结语

综上所述,发展群众文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影响着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和发展。如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发展好群众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还需要我们立足于国情,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这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只有发展健康优秀的群众文化,才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只有明确了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才能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猜你喜欢
群众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多让群众咧嘴笑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22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人大建设(2018年10期)2018-12-07 01:13:56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谁远谁近?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人大建设(2018年1期)2018-04-18 11:2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