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背景下,慢直播在主流媒体报道中的应用与发展方向

2021-11-27 09:36刘薇
魅力中国 2021年23期
关键词:民众内容

刘薇

(海南广播电视总台(集团)海南视听网络电视有限公司,海南 海口 570000)

近年来,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新媒体迅速成长起来,从过去的传统媒体独大到现在新旧媒体平分秋色,为了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融媒体”理念应运而生。主流媒体是党和国家的喉舌,承担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人民、反映人民呼声的责任。“融媒体”背景下,主流媒体在不断思考,着力于内容生产和传播形态的创新,来提升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公信力、引导力。

随着媒体融合的发展,慢直播作为一种媒介传播的形态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也受到了大众的广泛关注和喜爱。慢直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63年美国导演安迪·沃霍拍摄的慢电影《沉睡》,片中记录了男主人公沉睡5 个钟头的过程。慢直播的兴起在挪威,2009 年挪威广播公司(NRK)为了纪念卑尔根铁路诞生100 周年,拍摄一部长达7 小时的旅游直播节目,火车行进306 公里,160 次进出隧道。5 个小时内超过120 万人观看了这次马拉松式直播,占挪威人口的近四分之一。自此,这一特殊的节目形式就开始在挪威流行,11 年来挪威一共播出了28 期慢直播节目,主题可谓五花八门:25 小时直播通宵织毛衣、7 天7 夜直播驯鹿迁徙、42 小时直播母鸡孵小鸡……

慢直播在电视上的应用,是一种马拉松式的节目直播类型,“慢”的命名来源,一方面是指直播时间长,另一方面是指直播节奏缓慢。与传统的电视直播和网络直播相比较,慢直播最大的特点就是展现原生态,没有主持人解说,没有镜头的剪辑切换,没有后期包装制作,只用一个或者几个固定的机位拍摄展现真实的现场。

一、国内慢直播的应用

我国早期的慢直播可以追溯到2013 年,央视网与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合作开办了“熊猫频道”,24 小时直播熊猫的生活场景。国内慢直播的应用一般用在重大新闻事件,比如亚青会主场馆建设、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发射、综艺节目《朗读者》在各地建设的朗读亭,并进行72 小时不间断慢直播。国内慢直播的应用还广泛应用在对自然场景的慢直播,比如《学习强国》APP 推出的《云瞰神州》,对各地标志性景观进行慢直播;央视频推出的“珠峰十二时辰”慢直播、向观众展示了360 度珠穆朗玛峰24小时实时景观变化、“长城十二时辰”、“在线北京的秋”等;还有多家媒体对日环食、猎户座流星雨等自然天象也进行了慢直播。

国内最受关注的慢直播是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央视频和中国电信合作推出《疫情24 小时》慢直播,7*24 小时不间断直播雷神山医院和火神山医院建设,累计观看量超1 亿人、让国民“云监工”见证了中国速度。此次慢直播传播力大,社会影响力大,给主流媒体报道创新带来了诸多启示。

究其此次疫情期间慢直播的传播受到广大民众关注的原因,归根于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信息爆发,难辨真伪,此时传统媒体利用慢直播展现事态原貌,在提升传统媒体公信力的同时,也满足了民众三方面的需求:一是获取信息的需求,慢直播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无剪辑实现新闻的全时直播,满足了民众了解权威信息的需求;二是交流需求、人是社会动物,在非常态的情况下需要通过人和人的交流来抚慰自己的浮躁的心情;三是情感需求,在非常态的情况下,隔离会让人产生孤独感和无力感,慢直播的陪伴可以消除此类感受。

二、慢直播的传播特点

(一)专业性。慢直播对技术要求比较高,需要专业的直播设备、直播技术和专业的工作团队来运行,主流媒体在这两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优势。例如此次在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央视频APP 就运用了5G+4K+AI 等新技术,让视频流畅且清晰,还适用于4K 电视的投屏。重大突发事件爆发的时候,观众对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的要求很高,这些因素决定了慢直播的传播主题必须是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的主流媒体。

(二)真实性。慢直播是通过固定的几个镜头真实的反映现实,内容无剪辑、无脚本、无旁白、大大增加了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和客观性。吸引用户用自己的方式思考和理解,拉近受众距离。比如在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的建设中,从一片空地到医院建成到设备安装,慢直播全程实时直播,让观众了解了事情发展的全貌,在疫情期间给观众带去信心和放心。

(三)便捷性。慢直播的传播渠道非常广,电视、移动客户端、网页都可进行传播,用户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多渠道选择收看方式,收看方式便捷。比如央视创办了央广网和央视频APP,增加了用户的观看渠道从而达到了提高内容的收看率。

(四)共时性。慢直播在互联网环境下,体现的最大优点就是共时性。在同一时间里,观众通过慢直播身临其境。比如疫情防疫期间,医院的建设,观众们好像自己走进了施工现场,夜以继日的“监工”,“云”参与了医院的建设。“云监工”这个热词就是这样产生的。

(五)参与感。慢直播借助于网络吸引用户的另一个原因是用户在观看内容的同时可以通过弹幕功能进行实时互动交流。慢直播因为没有主持人、解说员,观众的发声变成了解说员。大大的增加了观众参与的热情。

(六)沉浸感。慢直播时间长,信息流转慢,能给观众带来沉浸感,一方面是观众沉浸在客观的场景里,另一方面沉浸在看法和情感的交流互动里。在这种沉浸传播中,观众能感觉自己走进了新闻现场,获得一种陪伴式的体验。

三、慢直播的发展方向

在融媒体时代,慢直播是主流媒体应对市场竞争的一个有力工具,所以主流媒体应该研究慢直播的发展方向。

(一)慢直播的形式有点“无聊”,所以慢直播的表现重点是内容的选取,有核心价值的内容。比如国家重大活动、重大新闻事件上,恰好主流媒体更易于获得这些内容;又比如快节奏的生活中,观众往往希望心灵得到一种放松,所以慢直播的内容选择上,可以选取原始森林、海底、沙漠等自然景观,用来满足观众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二)慢直播可向社会服务和社会监督进行延伸,帮助民众做好社会服务,提高社会监督。比如交通路口的慢直播,让民众了解交通拥堵情况和监督民众遵守交规;又比如快递行业暴力快递频发,对快递分拣及运输过程进行慢直播,监督快递员的行为,保障民众的财产不受损失。

(三)实际上还可以把慢直播作为媒体进行信息内容采集的一种工具,相当于现场驻扎了一个24 小时无休息的记者,它会记录下很多有可能错过的精彩镜头。通过再次编辑加工,可以生成供不同渠道传播的新闻产品。

总的来说,在融媒体时代的背景下,慢直播是一种非常好的媒介传播形式,但它并不只是依托于网络,架起摄像机就可以直播,慢直播能否成功,最重要的是内容的选择,只有优质的,符合民众需求的内容才能得到很好的传播效果。内容的选择上,或展现真实的新闻现场,或者提供美好景色体验,或者服务受众吃喝住行。在人人可发声的时代,新闻的数量突飞猛进,所以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慢直播的技术门槛和成本会有所下降,应用场景也会增多,可以从对事件的直播转为人的直播,弘扬一些职业伟大、品德高尚的人。融媒体背景下,主流媒体也不是单纯的内容生产机构,要成为连接社会和民众的服务平台,来建立新闻+社会服务的运营模式。同时慢直播拥有让民众沉浸式的特色,让民众的参与感增强,符合快节奏中民众轻松化的观看习惯。慢直播必将成为主流媒体直播的常态,主流媒体通过慢直播的应用,可以提升自己的传播力、公信力、引导力。

猜你喜欢
民众内容
韩美联合军演遭民众抗议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英国脱欧更多地源于精英政治,而非民众的怨恨
主要内容
让博物馆成为“民众的大学”
圣诞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