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沈阳 110122)
高职院校在开展信息课程的教学时,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创新,并且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工作提出技术要求,本文主要分析1+X 证书制度的优势,提出相关的改革方案,培养新型的信息技术人才,并且制定出混合式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效果,促使高职院校的技术改革和技能等级证书进行有效融合。
混合式教学模式通常是指,融合传统教学模式和信息网络教学模式的特点,传统教学模式与网络信息教学模式的优势互补,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构建平等的师生交流平台,构建系统化的网络教学平台,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推动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发展。
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形成和教育活动特征符合的人才评价机制。通过开展职业教育手段促使人与职业进行有效融合,将就业需求作为价值导向,利用产教融合的教育方式,将培养职业道德技术作为目标,所以,对职业教育的评价通常是指,学校教育的普遍性和社会职业的需求性进行有效融合,职业教育要求接受教育的人员具有正规的学历的同时,具有职业人的就业属性,这是贯彻落实1+X 证书制度的基本要求。1+X 证书制度一般是指学历教育和社会人才需求的科学统一,反映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1+X 证书制度代表教育制度和就业制度的有效融合[1]。
在高职院校的人才教育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的理论学习,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就业状况,缺少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高职院校在1+X 证书制度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转变了传统的院校办学理念,意识到学生就业的重要性,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不但需要具备一定的学历,同时需要掌握相应的职业技巧,实现学生职业技巧的有效提升,促使职业院校的学生们可以凭借熟练的专业技巧,顺利走向社会的工作岗位,进一步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成功率,提高了院校的办学质量,利用结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可以推动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2]。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将理论教学内容作为主要的学习安排,没有意识到实践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学生的技术水平较弱,专业技巧的应用性较弱,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不符,同时无法满足社会企业技术岗位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使学生缺少相应的职业规划。在传统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创新改革,利用1+X"证书制度创新学习。
高职院校的传统人才培养过程中,通常是以技能型人才作为核心培养目标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伴随市场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就业环境逐渐变化的同时,高职院校的传统教学体系,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人才的培养需求,通过在高职院校开展1+X 证书制度,符合现代教学体系的改革目标,并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理论学习状况,构建多层次的课程体系,促使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巧可以得到双重提升,实现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技术融合。
高职院校通过开展信息技术课程,促使学生熟练掌握现代信息网络知识,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使学生可以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未来的实践工作中,让学生成为信息时代的复合型人才,我国现在普遍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信息教育,或是利用数字化的教学工具完成信息教学,我国的信息技术课程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转变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但是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过于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能自主探究教学范围以外的知识。
院校通过开展信息技术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网络技能,促使学生可以充分满足时代发展要求。增加学生的就业概率,但是部分院校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缺少重视,将其作为副课,课程时长较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理论内容较为丰富,教师难以在短时间内讲解完所有的理论知识,因此从中挑选了重点内容进行讲解,致使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信息技术课时与教学内容的比例较为不合理[3]。
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讲解信息技术课程时,其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习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缺少探究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方面缺少自主性,难以和其他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利用传统教学模式,有助于掌控教学节奏,有利于学生学习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难以培养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院校的“1+X”证书制度,1 作为基数,“X”作为“1”的数量延伸,代表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作为具体的人才培养人员,形成高水平的学生。
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为了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国家现有的产业进行优化升级,将高端制造业作为技术核心,现在我国的高技能人才只占据技能人才的30%,高技能人才主要是指智能科技、机械制造、电子产品等行业的技术人才,社会中缺少相关的高端技术人才,就业方面存在结构矛盾现象。将市场需求作为“缺口”,同样作为发展政策的“风口”。“1+X”证书制度作为一种新型“风口”,促使学生形成一技多能的状态,可以迅速填补市场发展的缺口,为社会培养急需的技术型人才,用高质量人才推动高质量的就业发展趋势。
技术人才团队作为支撑中国制造的重要基础,湖南地区通过发展制造强省,迫切需求高水平、多项技能的复合型的技术人才,因此高职院校需要积极培养高端技术人才,利用数控机床、电脑制图等信息方法,实现制造业的转型,院校需要让技术人才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掌握技能,通过实施“1+X"证书制度,打破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间的阻隔,解决职业教学和经济发展脱节的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人才,推动高技术人才的培养,构建一体化的人才培养计划。
院校现行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信息时代的人才需求,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需要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高端技能人才的缺失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由于缺少信息技术型人才,造成人才结构失衡,致使人才供给结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等方面存在错位现象,现代企业十分需求复合型人才以及创新性技术人才,企业的职业岗位对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专业化程度要求很高,加剧了人才供给和需求供给之间的矛,新时代发展新型的技术行业,需要具备适应能力较强的技术型人才,1+X 证书制度明确指向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通过分析现代技能人才的主要缺口,积极拓展学生的就业创业水平,解决结构性的就业矛盾,创新人力资源服务,实现未来职业多元化的需求。
高职院校通过创新专业和产业融合发展的办学理念,在产业园区中建设学院,同时将专业扩展到产业链,通过在产业园区内配备相关的教学设施,对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进行精准对接,培养服务水平较高的技术型人才,增强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需要依据产业需求的变化,设置相应的专业,满足企业发展需求。高职院校把职业技能的培养聚集到专业教学,统筹专业的技术资源,深入研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有关专业教学标准。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将证书培训内容及要求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善课程体系,推动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逐步形成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的工作机制,高职院校坚持工作需求为导向的课程设置,将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标准对接、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逐步形成院校与企业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4]。
高职院校的信息技术课程利用混合教学模式,不局限于课堂教学,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教学,网络教学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利用网络平台的在线教学模式,可以实现部分教学目标,使信息教学性质发生变化,将信息网络平台划分为几种不同的部分,包括网络交流平台、网络教学平台、网络评价系统等。网络教学平台的在线学习模块,可以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继而培养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所以,高职院校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继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院校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信息教学,根据期中和期末的考核成绩,完成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这类学习方式通常是指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识,与学生素质教学的基本目标相互违背,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降评价机制划分为几个不同的模块,包括期末考核、模块考核、以及课程设计等不同板块,当学生完成不同模块的考核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学评价,组成一个完整的评价系统。混合式学习是指传统学习特点和网络学习特点的有效融合,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效率,优化整合各项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过程中达成良好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利用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改革,将传统的教学特点与网络教学优势进行有效融合,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效率,促使学生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有助于学生的持续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