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娟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河南 新郑 451150)
由于女性自身的生理特点,她们在接受教育、应聘工作、社会福利政策的倾斜等诸多方面依然面临各种显性和隐性的性别歧视。有学者指出,在可预计的男女收入差距中,有86%的部分来自于“无法解释”的因素,也就是性别歧视。
(一)新业态是指基于不同产业间的组合、企业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产业链环节的分化、融合、行业跨界整合以及嫁接信息及互联网技术所形成的新型企业、商业乃至产业的组织形态。
(二)统计性歧视。是指将一个群体的典型特征看作该群体中每一个个体所具有的特征,并利用这个群体的典型特征作为雇佣标准而产生的歧视。造成这种歧视的原因是统计方法不科学或者是信息不安全。这主要是因为雇主在招聘员工的过程中最关注的是员工的实际劳动生产率是多少。一方面,要获得求职者详细的资料的代价很高,甚至很难做到,只能获得有限的信息;另一方面,凭借有限的信息,雇主很难知道应聘者生产率的实际水平。所以,在雇佣决策过程中,雇主会自觉或者不自觉的融进自己的主观因素,比如:利用求职者的性别、种族、年龄一些刻板印象决定雇佣谁。所以,利用求职者的的性别、种族、年龄等因素来判断劳动生产率水平以及决定雇佣取舍就是统计性歧视。
(三)搜寻成本歧视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劳动力市场上,不是所有的雇主都具有歧视偏好或具有歧视行为。而正在寻找工作的女性并不知道哪一位雇主会接受或者拒绝他们,即他们没有能力掌握到劳动力市场上的全部信息。这样他们会为了获得与未受歧视的劳动者同等的工作机会,不得不进行更长时间和更为艰苦的搜寻,即只要遇到了有歧视行为的雇主,他们就不得不增加求职的成本。尽管两类群体工人具有相同的生产率,但是具有较高搜寻成本的那一群体的工人所得到的工资却要低一些,在实践中,如果两类工人被同一企业雇佣,那么具有较高搜寻成本的工人很快会被安排到工资率较低的工作职位上去。
(一)女大学生就业处于弱势。2016 年以来,在减少弱势就业上的努力已经陷入了停滞。2018 年全球劳动力中有约42%(14 亿)正处于弱势就业状态,在发展中国家该比例高达76%,令人担忧的是,该比例正在进一步增加,到了2019 年前后,每年增加的弱势就业人口数接近为1700 万。
(二)男女大学生的报酬不公平。这主要是因为不同人口群体之间不一致,性别不平等问题尤其突出。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全国妇联的数据,2011 年,女性在城市和农村地区最低收入群体中都很大比例。相关数据显示,男性在城市和农村地区最高收入群体的比例接70.1%和76.6%。女性在同一年的低收入群体中,接近59.8%(城市)和65.7%(农村)。即:男性多数集中在高收入群体,而女性则徘徊在低收入群体。另外,女大学生的收入刚刚超过男大学生的三分之二(67.3%),在农村的收入和男性相比刚刚过半(56%)。平均而言,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更少参与劳动力市场,并且也更难找到工作。工作中也更可能受到职业等方面的限制,从而降低了女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三)女大学生的就业质量较低
来自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的数据则显示,制造业中女大学生的就业比例从2010 年的43.4%下降到2019 年的39%。这表明,在相对比较重要的制造业领域,女大学生的就业人数比较少。从失业的情况来看,2019 年亚太地区的失业水平与其他地区相比较低,总体维持在4.2%左右,但由于受到中国的影响,东亚地区的就业增长相对缓慢。但是未来一年该地区就业质量仍然会较差。弱势就业占总就业的比重较高,2020 年上半年,受到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女大学生的就业受到冲击。弱势就业在女大学生就业中也更加普遍。中国在农业逐渐扩展到制造业的大规模劳动力缩减,而服务业的劳动力则迅速增加,新业态经济的发展,互联网+服务业将成为提供高质量就业和拉动经济增长的重大引擎,但是,互联网+服务业虽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服务业很大一部分处于传统低附加值服务业中,非正规的弱势就业仍然是主要的就业形势。
(一)生育保险政策不完善。
德国、英国、瑞典是福利制度的代表。外国生育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广泛;待遇标准较宽厚;拥有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现有生育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比较多,起步比较晚。2012 年国务院出台《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2017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试点方案》之后没有再出台新的生育政策。立法层次低,覆盖面窄。截止2017 年末,生育保险参保率为45.5%。此外,还有诸如:统筹层次低,发展不平衡;生育保险待遇偏低、待遇标准不规范;保障面狭窄;生育医疗费支付比例低;有些生育保险项目有名无实;生育保险政策宣传不到位等问题急需完善。
(二)传统性别分工观念根深蒂固
传统的社会分工观念中,女性承担着生育子女、更多的家庭内部劳动比如:子女抚养和培养的工作。这些分工会消耗掉女性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在工作上就失去了和男性相同的竞争力。在我们做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有这样几个因素会影响到女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如:年龄、教育年限、工作经验,工作时间、工作效率。我们也试着对每项影响因素做了与工作效果的关系分析。可以借助一个经济学函数。即:工作效果=f(最佳生育年龄、教育年限、工作时间、退休年龄)。
1.最佳生育年龄:女大学生毕业的年龄大概在22 岁到28 岁之间。而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一般也是在25-30岁的阶段。因此很多女大学生毕业2-3年都要面临生育问题。而如果是研究生毕业一般1-2 年就要面临生育问题。从怀孕之后就会面临一系列的假期,我们梳理总结如下:孕期、(10 个月)产假(98 天)、哺乳期(一般婴儿1 周岁以内)、育儿期(1 岁-3 岁)、抚养教育期(3 岁-18 岁)。所以,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同等条件下录用一名男职工要比女职工有更多的工作时间,可以节省更多的成本。
2.教育年限:由于就业歧视的存在,很多女性热衷于教育投资,在2006-2013 年之间全国大学普通本专科中女生比例上升3.68 个百分点,从发展趋势来看,中国高校里女生的比例越来越高。然而,根据我们对相关资料的查阅和调查发现:2019 年适合女生报考而且就业前景相对比较好的专业是经济学类、管理类、医学类、教育学类新闻传播学类、歌舞艺术类、法学类等,然而我们查阅2019 年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大类排名依次是:电气电子类、计算机类、机械类、土木建筑类、经济管理类、医学类、物流电商类。可见,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大类里又适合女生的专业只有经济管理类和医学类,但是这两个专业排名也不是最好。
3.工作时间:除了上面我们对女性因生育产生的工作时间减少,同样在家务劳动时间上女性也花费了更多的时间,而家庭经济函数中,人们的时间可以分为工作时间、家务劳动时间,余暇时间,总工作时间,从市场购入的物品与服务,其价格,工资率。那么,家庭生产函数能够说明由于技术创新和工资率的变化,家务劳动与市场性劳动的分工是如何变化的,即该函数能够说明劳动力供给。家务劳动时间、消费结构的变化。
或者说,家庭生产函数告诉我们女大学生在婚后如果要想增加工作时间,减少家务劳动时间,又不影响家庭经济总量,需要在家务劳动时间和工作时间之间寻求平衡。
(三)女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固步自封
新业态经济状态下,很多行业发生改变,面对新的就业形势,女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不能依然停留在稳定、高收入等旧有的观念中,尤其是随着大数据经济的发展、共享经济、以及云平台的普遍,女大学生应该及时关注新的行业变化形势,及时调整择业观念,与时俱进,尽快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一)完善生育保险政策
新业态经济形势下,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变大。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共享经济的发展。传统产业逐步消失,新兴的行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产生。传统的生育保险政策已经不能适应新业态状态下的时代需求,政府应该积极发现新问题,及时制定新业态下的生育保险政策,满足女大学生的工作要求。
(二)社会分工观念的转变。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应当伴随着人们对社会分工观念的转变,传统上的”“男耕女织”以及“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主要是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时代,以及为了提高家庭的生产总量而进行的分工,当今,尤其是一个由两个大学生组成的年轻家庭,双方在家庭劳动时间和工作时间上的分配应该根据双方的生产率来决定,或者双方商量决定,而不应该由“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社会分工来固化。这样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的家庭生产时间就不会有很大的差异。而家庭生产时间就不会成为造成用人单位歧视女大学生的重要因素而存在。进而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三)女大学生的择业观应与时俱进
虽然基于中国的传统观念和自身的生理特点,很多的工作有限制。比如:机械类、土木工程类的重体力工作岗位等。但是,新业态经济的特点是很多工作的网络化。女大学生完全可以针对新业态经济的特点,强化自己的某项专业强项,获得比较好的工作岗位。比如:最近2 年兴起的网络直播授课,涉及到幼儿园到高校的各个学科,这个行业对于女大学生来说是优势。
本文从当下新业态经济的特点入手分析了高校女大学生的就业存在的问题,产生就业歧视问题的原因,以及改善就业歧视现象的对策。就业问题一直是国家和各个高校比较重视的问题,就业歧视也是多年以来难以解决的问题,很多的专家和学者都在不断的探索减少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方法,本文对高校女大学生认清就业中产生歧视现象的原因以及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