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模式下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2021-11-27 09:36:52刘薇
魅力中国 2021年23期
关键词:计算机知识点教学内容

刘薇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沈阳 110122)

引言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化进度越来越快,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出现了很多新型的计算机技术,但是在高职学校里计算机课程的教育和学习还有待提高。同时,在教育教学领域当中,出现了很多微信教学、腾讯会议等新的教学方式,如果教育行业能够把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新兴的创新性教育模式相结合起来的话,就能够实现线上和线下的同时教学,实现多种方法进行教师教育和学生学习,从而建立创新的教育行业与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行业教师的教学效率水平和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

一、混合式教学应用到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意义

(一)创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育方法中,通常情况下都是教师先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学生对教师讲的知识进行掌握并理解,在这种教学方法下,课堂是不够鲜活的,教师是整节课程的主要人物,整个教学是围绕老师展开的,如果没有了老师对知识的讲解,学生可能不会愿意自己提前学习课程,这种教学方式带来了很多的缺点,比如会让学生消磨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由此让学生感觉很疲惫,课堂不够有趣,在想要调动学生活跃起来就显得有些困难,而为了缓解这些问题,很多高职选择了给学生们上网课的方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出现的某些问题,但是这种线上教学的方法也有一定的缺点,也会带来一定的问题,比如学生线上教学的时候因为自我控制力比较差,可能不能按照标准按时完成任务,而且如果只是进行线上教学的话,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及时回答,也可能因为距离问题不能解决,比如网络延迟,不能够及时接收到消息及时解决问题等,同时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不能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不利于师生和同学之间关系的促进,不利于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培养,相反的是,如果把线上线下两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话,就可能会减少这些问题了[1]。

(二)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对于老师来说,只需要把每节课要讲的内容进行准备,然后负责在课堂上给同学们讲解明白,这样的教学方法并不能发展教师的能力和讲课水平,也同时减少了教师讲课的乐趣和热情。在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模式之中,老师的地位和职能也得到了一定的转变,这种模式下的教师不单纯是课堂的开发人了,老师们不仅仅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基础专业的知识,同时还应该掌握网络方面的其他基础知识,教师们也可以适当学习软件开发项目的学习,对一些学习软件进行改进和开发,提高自己的能力,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老师们同时也需要对自己的知识进行不断地更新和增加,要不断的提高自己,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量,同时还应该加强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完善对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详细表达和讲解的能力,这样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教育水平,发挥其教育者的作用,也能促进自己和别的教师培养高素质人才[2]。

(三)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

在如今我国的教育情况下,虽然教育水平和教育资料有了一定的增加,高素质发展也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尚且不够平衡,我们国家的人口数量也很多,相对于大量的学生数量,教师数量却不够,但是不同的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学习产生的问题也是不同的,在后期的计算机学习中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挑战,毕竟我们每个人都不一样。因此,我们还需要对于这些问题认真解决。

二、基于混合模式下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应用

在对于混合式教育的模式进行研究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将计算机课程讲解步骤划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课程内容引入、网上授课、线下教师讲课、学生和教师分别评价四个步骤,在这四个步骤中就可以看出混合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首先在课程内容引入课堂中,混合教育方法通过将向上讲课和线下教师讲课的方法融合到一起对学生进行详细基础知识的讲解,在这样的讲课方式的基础下,老师可以在线上网络讲课的条件下,通过下发调查问卷让学生填写等方式了解学生具体掌握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没有掌握,或者是哪些知识掌握的不够完全,这样的话教师在线下教师讲课的时候能够有重点的讲,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在网络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将提前录制好的课程内容发到网络上,学生进行学习,也可以在课外时间进行学习,如果别的同学还想再看一遍讲解视频的话也很方便,可以促进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利用网络上的软件进行学习,可以节约学生的时间方便学习。然后在课堂教育和学习中,老师可以下发一些任务给同学们,让他们分别完成自己的任务,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对课堂的融入和积极性的发展,减少学生走神的时间,促进学生课程的认真程度,督促学生学习,在最后的学习评价过程中,计算机考核的方法更是多种多样,可以通过每一项教师下发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分别评分,最后进行分数整合[3]。

(一)班级里各个地区的学生都有,各个地方的计算机教育情况都不太一样,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一方面,计算机作为公共基础课,一般都是不同班级,学习不同专业的同学在一起上课,每一堂课可能会很多人;另一方面,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的计算机基础都各有不同。比如说,经济发展比较好或者家庭情况较为良好的同学可能对计算机的基础水平掌握比较好,他们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应用计算机的能力都比接触计算机少的同学更好一些。所以在后来的教育和学习中,如果教师只是采用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育和学习,可能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热情,降低了学生对计算机的接受程度。

(二)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陈旧

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很多高职目前还是采用的“教师主动讲,学生被动听”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师生之间缺少互动,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求视而不见。就是学生能够对教师的操作进行学习并运用,就是我们在上机的实习课中,许多学生也仅仅只对老师的操作方法进行了简单的练习和模仿,并且缺乏创新。再次,当前的普通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十分陈旧,根本就不能与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现代化和迅猛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进行紧密地结合,学生从计算机课程所学到的知识不能够被融入到日后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实际中去,这必然还会直接导致大部分学生的厌学心理情绪产生[4]。

三、混合模式下高职计算机课程的实际发展

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想要真正地实现多元混合模式课堂教学改革,如果光是靠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混合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加强相关的教学管理。这就要求高职院校首先需要制定教考分离的标准化考试,通过量化数据的方式来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比如:高职学校可以将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成绩纳入到计算机应用课程考核的标准当中。SPOC 辅助课堂教学内容SPOC 混合模式课程内容改革,其内容涉及从学习的时空两个维度进行研究。依靠师生间的互动、联系以及参与,使不同课程教学维度间关系上升,从而进行快速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堂讲解和线下解疑。将知识点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同时依据知识细化与综合程度,将知识点颗粒度定义为复合知识点和元知识点。利用知识点颗粒度的不同,不断细化教学目标逐级划分,再将课程内容分化各知识模块后,划分至合适大小的颗粒度知识点,将各知识点分别做成视频,上传到教学平台。知识点的划分依据学生起点能力、教学目标以及微视频时长,对学生特定知识与能力做出分析。结合学生在特定领域与技能学习时具备的与学习当前新内容相关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状况,才能更好地确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可能会受到起点能力以及非智力因素影响,导致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同[5]。

对一些起点能力较低的学生,对简单的知识点容易吸收,但对一些内容较多的知识点不应跳跃学习,而对一些起点能力较高的学生可以跳过这一部分知识内容。依靠教学目标划分知识点,其细化过程可视为对教学目标的细化。知识点划分在考虑到微视频时长的基础上,时间大多在5~15 分钟。这一时长内,学生能够保持较高专注度,同时又可以满足课程内容学习需求。根据知识点时长,调整单个视频教学内容,其教学内容不宜过于复杂也不宜过于简单,对于太复杂的教学内容仍需要再进行细分。而时长过短的教学视频,会影响学生的专注度和投入度。教学内容中将教学信息在过程中呈现出来,将每个步骤作为一个知识点,明确学生在掌握教学目标后会完成的操作。将教材作为教学内容选取的主要依据,从教材中直接提取知识点,采用直接摘录、归纳概括、演绎生成等方式,对教学中知识点不断补充与深化[6]。

结语

在高职计算机技术基础的教育和学习中,较好地利用了现代的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和方式相互结合的教育方法,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基础知识水平的提升和培养。因此,在高职的计算机技术基础教学中,老师们应该做到的是,把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微信教学、腾讯会议等多种教育手段相互结合的一种教育方法,这样不仅可以促进目前教育的发展,还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们对自己所授课程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能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对于课程的乐趣改变和创新,提高了教师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课程的教学水平,让高职的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计算机知识和技巧。

猜你喜欢
计算机知识点教学内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34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40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关于G20 的知识点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