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竹天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 珠海 519090)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任务。“三教”改革中,教师是根本,教材是基础,教法是途径,解决教学系统中“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其落脚点是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也是“双高计划”建设中“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首要任务。当前,“三教”改革和课程思政建设是高职教育的两个热点。“三教”中的教法改革,对于许多高职院校来说变得刻不容缓。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提升以及人们教育理念的改变,互联网介入的课程思政已经逐步走入高职院校,提升了高职院校的教育水平,同时也更加符合现代学生的学习特点,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探究性。课程思政与互联网教学技术的融合可以为高职院校的教学打开更加丰富多彩的领域,切实促进教学改革。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研究税费计算与筹划教发的课程思政改革已经成为当前领域内研究的重要课题。
传统的高职教育模式往往更加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思想引导教育较为薄弱,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认识到自身教育的特点与优势,延续着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高职教育是面向职业岗位的应用型教育,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育,而且也要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让学生认识到专业领域内的职业道德与操守,从而在未来的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心态,自觉抵制不良的社会风气,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意识[1]。这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也是学校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多媒体教育已经逐渐走入课堂,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方式,并且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将互联网与高职课堂结合在一起,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习兴趣,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到互联网发展给教师带来的挑战,增强现代化媒介素养,增强思政教育的与新技术的融合,将枯燥的理论知识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表现出来,进一步增强思政教育的水平。
思政教育一直都是学校教育的重点,但是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单调,主要以宣讲与灌输为主,随着学生思想与教育观念的变化,思政教育必须融入新技术,新思想,与时俱进。当前以各种微课、短视频、动画等为媒介的思政教育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能够形象生动地将思政课堂融入生活场景中,延伸教育的空间,并且能够增加知识的感染力,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提升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效率。
税费计算与筹划课程是财经类与法律类专业的基础课,内容主要涵盖税费计算与筹划基础知识与相关的法律制度,对于学生就业起到重要的行为规范的作用。因此加强经济法课程的思政教学是有实际意义的。学校要加强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对思政教育进行专业领域内的顶层设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价值观引导。学校首先要认识到税费计算与筹划教学的重点,要求在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情感与价值的教育结合在一起,调整教师的传统教学思路。同时要改革课程的考核标准,除了考察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加强对价值观的考察,改变传统的生硬的口号式的价值观考核方式,要将价值观的考核融入经济案例分析的过程中。通过对复杂的现实经济问题进行法律与制度的考核的基础上,加强对情感与价值的审查。同时考核的方式方法可以更加多样化,不再一味要求采取试卷与论文的方式,可以开发互联网实践环境,加强考核场景的复杂性与现实性,更加全面精准地提升税费计算与筹划教学的效率。
在开展课程思政的建设中,实现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深度融合。这是一种教育生态的重构,是一种精细的浸润式的隐性教育。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须坚持以课程为载体,实现自然融入,润物无声,不能生硬植入思政内容。也不能把课程上成思想政治理论课,须努力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1+1 >2 的效应。教师在展开税费计算与筹划教学的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只是强调学生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提升学生对强制性规定的敬畏心理,而是要从专业素材中挖掘思政教育,从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建立职业底线。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增强课堂的现代化思想,使课堂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与特点。学校可以利用校园局域网为教师提供线上校本研修的入口,鼓励教师在平台上主动学习,主动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师之间可以就某一个主题进行讨论,也可以在网上分享教学方案,并且接受点评。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集体智慧,系统总结课程思政集中备课和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成果。组织教师整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编写课程思政实践教材,把专业知识与思政理论有机结合的典型案例转化为立体化教材、网络化资源,推动各门课程更加有温度、有质量、有思政味。学校也可以展开各专业的教学方案或者要求教师录制网课,通过专家评比、教师评比、学生评比等多种方式,调动教师挖掘教材内容的积极性,在拓展教学资源的同时,也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微信群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并且及时地与课堂内容相结合,从而让学生发现思政教育就在身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政教育与其他的教育不同,它没有专属的理论知识,也不存在教学的体系与结构,也没有明确的情感教育的目标,看起来比较容易,却往往成为教育的难点。教师难以从专业教学过程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而且在展开的过程中也往往更依赖教师的教学能力,没有统一的模板可以供教师学习和借鉴。当前的高职学生的媒体素养比较高,对于现代化的传播与学习的方式接受程度比较高,也更加善于利用自媒体宣传平台,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使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思政隐形教育,让学生能够在喜爱的学习方式中进行自主探索,防止出现强硬的灌输教育,保障思政教育的质量与效率。教师也要充分地利用现代化教学方式,主动学习网课录制以及直播课程,短视频录制等方式进行多元化的教学,将思政教育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出来,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现实场景应用指导,从而更加利于学生接受专业知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也更加利用专业知识的普及与传播,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可以起到大众教育的作用,增强经济学教育的社会价值。
有些老师对于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概念混淆不清,甚至把这两个名词混为一谈,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绝不是词序的简单调换。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而思政课程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所以,厘清这两个名词的概念,对于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要加强对教师的思政教育水平,全面提升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与职业素养。只有思想政治水平合格的学生才能够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正确的价值观,给学生提供积极的思想推动力。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直接关系到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是教学实践的主体,教师应自觉增进自己的德育意识,收集道德教育资源,找准道德教育时机,自觉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同时,教师也应增进自己的育德能力。教师应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针对大学生成长特点,着力于学生道德素养的熏陶,加强正面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教师出现了思想滑坡的问题,这一方面与教师受到网络上不正确言论以及负面的舆论导向的影响有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与学校在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流于形式,片面追求思政教育的次数,不重视教育密切相关。身为高级知识分子的高校教师,要从政治的高度严格要求自己,提升自身辨别是非的能力,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相关思想培训活动,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不断深入探索课程思政的教学规律,多层面增加课程思政实效,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将课程育人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影响学生,力争做到经师和人师的高度统一。学校也要加强对教师教学的监控,禁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不当的舆论宣传,影响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学校也可以组织全校师生参与主题式的思想教育活动,通过专业领域人士的现身说法,提高思政教育的感染力。
任何教学活动都不能离开实践活动的配合,高职院校的教学的优势也在于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因此近年来我国对高职院校实践水平的提升投入较大,不断鼓励学校探索专业实践的新模式,让学生能够在接受理论的系统教育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实践操作能力。很多学校尝试建立专业实践学院,并且将其纳入教学考核范围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税费计算与筹划教学是一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学生要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去了解理论在实际经济案例中的分析与运用情况。学校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实践机会,让学生更加了解现代社会对专业的需求,了解要适应岗位工作必须要培养的基础素养与能力,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始终坚守政治底线与职业道德,用坚定的信念与精湛的理论为未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可以清晰地看出课程思政对于提高学生的价值观与就业观有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也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课程思政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最终体现在行动中。在课堂教学环节,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在实践环节,紧扣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课堂所学不仅装在头脑中,更落实到行动中,实现学生的知行合一。在互联网参与下,课程思政的方式方法更加丰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到互联网背景下的课程思政教育,探索课程思政模式,创新教学方式,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的多层次的教学环境,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