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安
(铜仁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相对于传统传播媒体而言,新媒体传播的内容愈加丰富和复杂,同时,所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和多元化,推送者和接受者之间可利于社交软件进行双方互动和交流,传播对象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受众群体更为广泛。而人们在接受新媒体信息的过程中并不存在任何阻碍,其只需要一台电脑或一部智能手机即可实时获取到信息。基于新媒体传播的诸多特点,一方面,其为商家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为消费者获取海量信息乃至获得个性化需求提供了可能。但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也存在着社会问题,造成了重大的信息危机,本文就基于此来探讨新媒体传播的社会问题和其规避手段。
所谓新媒体,可以认为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利用网络进行资源与数据传递的媒体介质或者平台,这些内容都可以被称作是新媒体。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新媒体传播路径主要依靠于网络,其同时也具有多样性的传播特性,特别是在近几年新媒体平台的兴盛及其规模的壮大下,不断有人开始在这些平台上进行媒体活动,包括部分品牌纷纷在这些平台上进行新型营销。基于新媒体的传播的多样性、广泛性的特点,用户将获得更多的新闻信息,但这些信息也具有不定性,其真实性依旧存疑。另外,目前我国对新媒体的管理还存在欠缺的地方,虽然已经出台了关于人肉搜索等一系列关于网络信息犯罪的法案,但对新媒体市场的管理制度依旧并不完善,直接使得部分媒体为了获取点击量或者是为了获利而扭曲事实,营造不良的社会风气,为人们带去不好的新闻观感,甚至会误导群众,这一点是目前必须要着重关注的问题。
网络所涉及到的信息容量是非常庞大的,其运转过程中存在海量的信息流。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人们开始更加关心网络信息的内容,倾向于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这种行为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可以说,现阶段的新媒体发展中,人们会根据自身的兴趣去选择观看哪些信息,包括从标题、导语、首语到结尾等内容,此时,部分新媒体便会抓住这一点,通过制造噱头来激发读者们的情绪,确保读者们被标题或者是主题内容所吸引,将自身的主观情绪带入,新媒体则由此来进入赚取点击量。该种类别的信息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是谣言,会引起大众的误解,甚至某些热点新闻在媒体的传播下会误导大众在道德价值层面的判断[1]。
所谓报道力度失衡的问题,就是指新媒体为了能够营造噱头,吸引人们注意,一味的去强调某事件的负面性,却没有去对该新闻的正面性进行报道,忽视了该事件对社会的影响力和所造成的社会效果。在报道力度失衡的情况下,即使媒体并没有歪曲事实,无疑却违反了客观的原则,新闻的负面性会对大众的道德观和价值观造成负面影响,在一定的程度上绑架了大众的道德判断。当这种具有负面性的新闻越来越多,人们会越来越怀疑自己的生活环境到底是否安全、稳定,而极端者则会开始失去对社会的信心,萌生出犯罪的念头,这不利于社会的稳定[2]。
媒介审判不同于上述的负面报道,其不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且存在有扭曲事实、主观看待的情况。实际上,媒体审判就是指媒体越过司法界限,对所报道的内容与对象进行一种审判,本质上就是为了吸引读者,增长阅读量,从而增强与其他媒体的竞争优势。可以说,这种内容属于新闻竞争的产物,也是现代媒体失格的体现。媒介审判在短时间内会造成一定的舆论,妨碍真正的司法决定,主要源于媒介审判会将事件的性质、判决、立场等先行代入读者,妨碍司法公正。
随着网络的兴起,人们开始毫无顾忌的在网络上面发表言论,该种时代背景下“墨镜效应”衍生出来。人们都希望自己戴着墨镜,以便满足自己作为一个看客的心理偷窥欲望,媒体就看准这一点,在报道的过程中,对新闻当事人进行全方位曝光,所曝光的信息包括有姓名、家庭、工作单位等私密性极强的信息。一些不良媒体借机对这些受害者的详细信息进行描述,有时并未调查清楚事情原委,使得受害者的信息被全盘泄露,这无疑是更加增添了受害者的心理伤痛。
新闻主管部门一般包括党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局等。在两个部门的合作下,需要制定出能够限制新媒体环境下新型媒体的道德规范,加强对新媒体新闻报道的筛查与监督工作。两个主管部门要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行业规范,包括对外部的惩戒措施,确保主管单位的行政监督机制和新闻协会的行业监督机制。因为网络本身具有自由性等特性,该领域的任何言论必将受到相应的监督,从而防止有虚假新闻、不良报道等[3]。
部分失格的媒体所报道出来的新闻与实际情况存在着非常大的偏差,这使得媒体的公信力降低,舆论的导向与现实情况存有偏离。为了能够解决这个情况,新闻媒体可建立起相应的道德预警机制,及时对大量的网络新闻进行筛选,逐渐扶正网络新闻媒体在大众心中的地位。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作用,实时监管网络言论,一旦发现不良新闻督促发表者及时整改,并要求媒体表达歉意,构建良好的社会氛围。
在报道社会新闻时,需要保证社会新闻的真实性和公正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将新闻当事人所说的话全部报道出来。媒体要所报道内容的社会影响,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做到本质真实、整体真实和具体真实。新闻工作者要能够有能力、有自信,积极承认自己的报道内容的真实性,对新闻内容有着深刻理解,对新闻进行公正、完整、准确的报道,确保该新闻面向全部群体,力求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网络媒体一旦在报道社会新闻时出现了舆论导向偏差,会使得人们产生更加消极和极端的行为与情绪,该种情绪往往会伴随着读者进入到家庭、工作、生活上,带来极大的问题。所以新媒体工作者必须要确保自己所撰写的新闻具有真实性,以正面宣传为主,确保新媒体环境中所存有的舆论为健康、积极、向上的舆论。新媒体从业者必须要能够坚持自我,坚持真理,处理好一些敏感性的社会新闻问题,要避免夸大其词、过分追求趣味性等问题。
一方面,新媒体工作者不能够利用自己的自由权利而去违反职业道德,坚持以理性的精神报道所获取的社会新闻。新媒体工作者要能够对当日发生的事情进行真实、全面且富有智慧的报道,在论坛或者交流平台上对所获取的新闻进行报道分析。另一方面,新媒体工作者必须要加强对所提取出的新闻信息的社会目标和价值观的正面呈现,充分理解新闻信息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对自己的报道行为负起责任。可以说,社会新闻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道德基础上的,是对社会中的道德问题、风气问题进行反映。新媒体工作者需要找到公正、公平、可观的社会新闻报道与责任、经济和收益之间的平衡性,积极为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安全、受众的精神与健康而努力。
要保证新媒体工作者的能力必须要从人才的培养机制入手,要求新闻人才在培养时有着较高的职业精神,确保我国自媒体人才坚持理性精神,对任何事情理性和科学思考,采取更加科学的方法报道社会新闻。自媒体工作者要有远大追求,但这些追求包括但不限于真理、公平、独立思考、勇于改错等。网络媒体要能够了解并明确自身的职责所在,恪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当然,光靠自身坚守与追求还不足以达到完善新媒体环境的目的,需要在采信程序上对其进行规范。新媒体要更加严格的遵守采信程序,对每一则新闻的内容进行重点核实,并检验舆论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本文探讨了关于新媒体传播下的社会问题及其规避的内容,在简单阐述了关于新媒体的特点之后,则需要了解新媒体的传播中可能导致的社会问题,并提出了几点规避措施。新媒体是未来媒体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所以我国更加要注重对新媒体行业的管理,减少其带来的社会问题,确保新媒体的正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