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文婷
(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0)
当代大学生是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在这个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受到多元化文化的影响,整个求学生涯过程中,学校更加注重对文化理论知识的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一般都在语文课中体现一部分,重视程度不是很强,这对于学生未来走入社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保证了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
若将传统文化进行解释首先就需要将这个词汇拆分成“传统”和“文化”两个部分,传统是对当下来说的,一般指的是过去已经存在的习俗和生活内容,在时间的长河中,传统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变化,一般都带有极其强烈的本地风俗,这也是时代传承的结果。在整个文化体系中精华和糟粕是同时存在的,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反映的是文化中精华的部分,是能够激发全中国人民强烈自豪感的精神支柱,是全国人民一起奋斗的动力支持。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的时间沉淀下来的文化精髓,以人为本的观念在中国古代就出现了,在现代教育的理念中更加强调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占据的是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需求来进行指导,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材施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在儒家孔子的理念中应该挖掘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优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发光点,这样的观念穿越了千年的时间依然是值得借鉴的。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中华传统文化已经逐渐与当下时代相接轨,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应该做到修身养性,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实现思想和技术的双重能力提升,才能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大学生是未来时代的主人,也是未来形成怎样社会风气的主要影响者,所以在大学期间接受怎样的教育观念就显得意义非凡。我国是人口数量十分庞大的国家,高校中的舆论导向和价值导向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格外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能够在学生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既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还不会让学生产生抵触的心理,真正做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大学生的宏观思维模式还没有完全的形成,而且这代人受到网络冲击较大,在他们还没有正式步入社会之前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洗礼不管是对学生自己,还是对社会风气的形成都是十分必要的。
新时期对大学生的素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更多的企业对人才的聘用也不仅仅局限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层面上,高素质的人才既需要过硬的技术水平还需要具备较高的道德品质,尤其是在公司中比较重要的职位,管理者需要考察员工的忠诚度和思想品质。中华传统文化是整个民族千年传承下来的精神宝藏,在里面蕴含了大量的道理,能够教育当代的大学生在技术和思想上双重进步,在互联网信息爆炸的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能够让在海量信息中的大学生们保持初心,用正确的价值观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例如,在传统文化中比较讲究“尊师重道”的思想,而在显示中很多大学生自己能够独当一面的时候却藐视带领自己最初学习的“师傅”,认为他们思想传统,不懂变通,甚至刻意打压,这明显是错误的,不管对方是否存在思想老旧等问题,“师傅”是应该永远值得尊重的。
中华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十分的丰富,其中历史学、逻辑学、美学和文学的内容都很多也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另外,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中还能够提升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让高校学生形成积极拼搏的精神,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当今的时代生活节奏都很快,这样快节奏的社会氛围让很多大学毕业生在初入社会时承受着较大的压力,中华传统文化除了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文化底蕴外,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业余爱好,让他们在压力很大的生活中找到压力的释放点,从而健全了他们的心理素质,增强了自信心。
爱国主义不论在历史的哪个时期都是极其重要的思想,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既符合国家社会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必然。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相对灵活,学习能力也很强,但是生硬的讲授爱国主义教育课题,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对于青年大学生群体来说,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将爱国情怀融入生活,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实现教学思想的传递,常识性教育和理性教育的融合,能够启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用更加成熟的心态来思考问题。例如,在寝室、教师的宣传海报中进行爱国主义的植入,让学生时时刻刻都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也可以结合地方特点,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爱国主义纪念馆,听讲解员讲授感人的爱国英雄可歌可泣的故事。这样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让爱国主义精神渗透进学生的价值观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校工作管理理念需要以学生发展为前提,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在具体实施方面,学校首先需要对基础设施进行修缮和更新,让学生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教学设施也需要结合目前的科技技术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实现技术水平符合社会的需求的目的。另外,每届学生都有着不同的变化,高校在学生管理中也应该“与时俱进”,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并在大学校园中得到锻炼,建立起自己的信息和人生目标。
中华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在古代孔孟的思想中就有“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也是高校管理中较为重要的理念。作为学生管理的主要负责人,辅导员在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需要积极的挖掘其身上的闪光点,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优势在大学期间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来锻炼自己的核心能力。在选修课程的选择上,辅导员应该结合自己对本校的了解,指导学生根据喜好和实际应用来进行选择,避免学生因为信息差导致没有学到应该学习的内容。例如,在综合性较强的高校,学生的专业是经济管理类,但是对音乐十分的感兴趣,教师在与之沟通的时候发现其在唱歌跳舞和乐器方面的才华,就应该指导学生去参加乐器社团和系内晚会来实现自我的价值,在选择课的选择上,教师也应该告之学生去参加音乐系教师开设的选修课程,从而提升自己在音乐方面的能力。虽然可能达不到专业音乐学生的标准,但是在经济管理类的学生中绝对是十分亮眼的技能,在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后,音乐方面的才华也能够在公司年会等活动中展现,为自己博得领导的认可和好感。
中华传统文化中是比较重视有功则奖,有错责罚的教育理念的,高校学生管理也需要有明确的制度来对学生日常的行为进行规范,规范执行的过程中奖罚制度也要做到清晰明了。制度的设定需要根据学生日常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合理完善的奖惩制度对高校学生管理是有助益的。例如,学生代表学校获得奖项时,奖学金和评优都优先对待,帮助同学或者在社会上做了好人好事,学校也应该设立专项的奖励制度鼓励。当学生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或者出现了不当言论时,按照要求需要对学生进行处罚,但是处罚的方式和力度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处理,在确保有一定惩罚力度,让学生知道自己错误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不能应该处罚力度过大造成学生心理伤害。
综上所述,中华传统文化是历史的沉淀,是中华儿女几千年精神的结晶,是民族的生命之魂,不管在哪个时期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学生管理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也应该在这样的背景下转变,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技能水平,忽视道德标准,只有内外兼修的人才才能在社会上获得尊重,有更加长远的发展。虽然,这项工程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完成,但是只要用创新的思想,坚持落地的原则就一定能够取得好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