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杨洋 董子铭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8196 班,河南 郑州 450045)
我国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相应地养老服务也逐步得到发展完善,我国目前已初步构建了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其中社区养老服务处于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之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相应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研究表明,我国社区养老服务业存在服务对象群体化、服务内容单一以及服务方式固定等问题(王莉莉,2013),此外,养老服务供给高于需求,而利用率远低于需求的供需矛盾也不容忽视(丁志宏、王莉莉,2011)。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完善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适度普惠型福利理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与福利多元主义理论等,从老年人需求理论出发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视角来分析社区居家养老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更加微观具体的针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出改善措施。
Shi Jing(2020)分析了社区居家护理服务的发展现状以及当前金融体制导致社区居家护理服务供给不足、不平衡、不均衡等问题的根源,提出了合理划分社区居家护理服务的财权和行政权,优化社区居家护理公共财政支出结构,提高社区居家护理服务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Bookman 和Kimbrel(2011)认为以往的养老服务从“整群”视角对服务需求予以统一性安排,而忽视多样性与异质性的影响,将会造成老年人服务获取机会的不公平问题;Spritze,G.&Logan,J.R(1992)认为在老年父母与成年子女之间的互动关系中,涉及了父母与子女的互惠和子女对父母的责任等传统文化因素;Stoller,E.&Pugliesi,K(1988)研究发现老人经常会从家庭那里获得日常生活活动方面的帮助;Quinn,W(1982)和Langlie,J.K(1977)研究表明,在家庭照顾的背景下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日常互动和支持对老人的身心健康有较明显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不断完善,形成了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三大模式,其中居家养老服务是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核心和基础,绝大多数学者也对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比如于俊和范维珂(2020)提出了多元筹集社区养老服务资金、建立完善的社区居家养老评估体系、建立养老公益服务资源的内循环等,优化我国现存社区养老服务项目的相关建议,以期引起社会关于该种新型养老方式的关注,推动其进一步发展;胡翔凤(2020)研究了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多中心治理模式,并基于W 市在发展“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推进医养结合的实践中发现,基于多中心治理的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在实际运行中偏离理想架构,出现了治理差距和治理偏差,主要表现在“单中心”治理格局独大、行政化色彩浓厚,以及各中心治理主体利益不同导致无法协同发力的局面,对此,要瞄准多元主体的实际定位,探索多中心治理的协同发展,同时也要推动“助医”服务体系、多层次长期照护体系、服务监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侯冰(2019)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中老年人服务需求准确识别的这一基础性环节出发,以“依赖性”为标准,提升服务对象的靶向精准、服务内容的识别精准和供需匹配精准,并依据“短期-长期”两种路径来解决当前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中的供需不匹配等问题。
通过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理论的五个需求维度对老年人的需求进行分析,将老年人的需求进行不同层次和不同维度的划分,从而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准确性,同时也能够在此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完善该理论,通过实践中老年人服务需求的调查,改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之处。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增长,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特征。由于老年人这一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社会对于老年人的需求服务供给并没有真正的针对老年人的需求进行精准匹配,而只是一味地追求数量上对于老年人服务需求的满足,忽略了老年人对于服务的质量上的要求,由此出现的一系列服务精准性欠缺、供需错位等问题,导致有效需求难以满足、潜在需求难以释放和服务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Maslow,1908--1970)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需要层次理论是在其《人类动机理论》一书中提出的,即人的各种需求具体归纳为五种,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中国居家养老基金会统筹,社区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按照我国民族生活习惯,选择居住在家庭中安度晚年生活的养老方式。它以社区为平台,整合社区内各种服务资源,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其中,创办老年食堂是开展社区居家养老助餐服务的重点和难点)。
它是维持人类自身生存和生活最基本的需要,包括衣、食、住、行、性以及其他身体需要。养老首先要解决老师年人的生理基本需求,并且对严重失能的高龄老人、中度依赖和轻度依赖的老年人这三类不同老年群体对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在基础菜单的需求之外,他们的个性化菜单是不同的。
它是关于人类寻求保障自身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健康发展的需要,包括生命安全与健康、财产安全与可靠、职业安全与稳定、生活有保障等内容。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不同的老年群体对于安全需要的程度是不同的。
它是在生理需要和安群需要得到满足后,人类主动寻求到满足的一种更高级的需要,主要包括爱的需要和归属的需要两大内容。在一些养老服务机构中,会有志愿者定期的到访,跟老年人进行谈话交流,每逢节假日,比如九九重阳节,志愿者会越来越多。但这些工作有太多的作秀的“表演”意味,有无法给老年人提供精准匹配的贴切服务。
它是指人希望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得到尊重的一种需要,是比社交需要更高层次的自尊、自信、自重以及受到被人尊重的需要,主要包括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由于老年人这一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他们对其的服务往往只停留在物质层面的满足,对老年人的服务供给中缺少了一份尊重。
它是最高层次的需求,是指人类追求个人能力极限的内驱力,是一个人努力发挥自己的潜能,使自己能够成为自己所期望和所向往的人物的愿望和要求。相比其他需求,我国老年人的自我实现需求更容易受到忽视,其满足情况不容乐观。
在物质层次方面做好完善工作,建立完整的硬件设施,提供完备的客观环境基础,给老年人的服务工作营造一个充实的环境,满足他们的基础生理需要和物质需求。
兼顾精神文化生活和老年人的尊严,每一位老人都有着自己的思想,不应该仅仅被当作一个喂养的机器,一个服务的没感情的机器,在服务的同时应当和老人营造一种良好和蔼的氛围,尊重老人的不便,加大社会主体的参与力度,构建和谐的社区文化环境。
仅仅依靠社区的单方位资金和管理并不能完全满足社区建设的需要,应当适当引入一定的社会资本,让市场发挥作用,弥补一定的资金不足和管理经验不足。从而进一步规范化和精细化。
在制定评价养老服务的标准的同时,不应该单纯只看一个方面,而要建立多方位多层次的完善的评价标准,综合物质服务,态度服务,服务周期,服务时间等共同营造平衡标准。
在养老的服务建设过程之中,不应该用填鸭式的输入,单纯地给老人单方面的输出服务,让老人也能自主参与制定个性化的服务,做到三方共同建设,从而进一步完善制度。
加强社区之间的横向交流,扩大老年人的交际圈,给予他们心理上的安慰,在减轻社区工作量的同时,满足老年人真正的需求,使其在自身生理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心理需求也能得到关照,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