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瑞净
(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天津 300467)
自主学习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一种学习形式。自主学习能力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线上教学是以网络以及相关软件资源为媒介来开展教学的教学方式,并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授课和双向互动,以录播课、直播课、自主学习教学资源以及线上答疑讨论等形式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为了真正让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做到与时俱进,培养学生们吸收新知和新技能的能力。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除了课本之外的其他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关注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给予他们足够的独立思考空间,让他们能够获取更多的相关知识。
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而言,要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提高,引导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以往相对来说比较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提不起兴趣,通过对其进行创新,能够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的基础上,还能实现教学目标。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与创新,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对实践课程进行设置的过程中,要对实践技能进行强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实际学习中,不仅需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还需要教师可以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学生也需要具有一定的学习热情,这个时候需要教师积极的创新教学思路,涉及更多的有趣和新颖的教学环节,使其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热情,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升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使其能够更好地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一年级的小学生都具有一定的竞争心理,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一些闯关比赛内容,通过采用竞争方式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可以根据饱满的学习热情发现知识和收集信息,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和辨别信息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句话说明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学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断加强教学环节创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目前很多小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积极性还集中在电脑游戏或聊天上,而对一些电脑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却没有很大的欲望,甚至感觉枯燥与乏味。此时教师可以创新教学理念,在这些操作中,涉及一些趣味性较强的课堂教学环节,通过采用情境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选择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是需要具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这个时候教师不仅仅需要教会学生一些基础的信息知识之外,还需要适当交给学生一些学习技巧,使其可以让学生能够掌握学习技巧之后有效进行课堂学习,这样才可以在不知不觉中锻炼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建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分层教学,首先需要观察学生的日常学习,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基础知识储备等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实施针对化教育。此外对于这种教育方式而言,也是可以教会给学生更多的理解技巧,采用不同层次的方式去引导学生能够找到属于知己的学习方法,这样学生能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消耗所学习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总结:总而言之,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长,而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时代对于人才的一个基本要求,尤其是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当前,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尽快解决。某些学校没有重视信息技术课程,资金投入也不够,没有增加先进的教学设备,还用着过时很久甚至基本快要淘汰的电脑和无法更新的系统。因此,在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时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具备一定的创造能力和主动探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