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瑞红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我国属于人口大国,近些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持续性发展,慢性病与残疾群体不断庞大,同时其中也涉及到许多存在日常生活活动障碍的老年群体,急需大批量的康复医疗专业技术人才。按照国际相关标准,康复治疗师中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的需求量为10 万人需求25 名,基于此进行推算我国需要至少30 万人康复治疗师。但是目前我国康复治疗师专业人员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和我国实际需求、卫生部的最低要求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类型康复治疗专业人员显然无法满足临床需求。对此,探讨融创新精神于实践教学,注重康复治疗学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具备显著实践性教育价值。
学生所获取的知识大多数都是教师所提供的,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在重点步骤上进行指导。教师的思想品质、康复医学理解的深度以及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程度,直接决定着整体教学效果与人才培养效果。目前来看,我国康复治疗学的课程存在着分布广泛、人员流动大的特征,想要稳定提升整体教学质量以及人才培养水平,就必须从康复治疗学教育团队角度着手,强化教师团队培养工作,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效果[1]。在学员结构和学历层次的基础上,应当逐渐培养丰富康复治疗工作经验的治疗师教师队伍,同时鼓励部分在职员工攻读硕博学位,基于康复治疗技术的专业特点,在校学习基础课程以外还需要注重专业课程学习。另外,还需要基于计划性、步骤性原则,从康复医师角度上承担课程需求,并以康复治疗师承担课程为主的方向进行发展,追求更快速度与国际市场衔接,并培养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需求的高质量师资队伍。
首先,在课程教学定位方面,康复治疗学实践教学的教学期间,需要基于理论、实践、专业、生产等进行结合从而明确教学定位。基于康复治疗学教育的课程教育内容,学生已经掌握了关于康复治疗学的基础理论以及实践教学操作的相关要点,但是学生缺乏具体的理论和生产结合性能力,所以开展独立实践教学显得非常重要[2]。在课程定位方面,需要有意识的强化实践教学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应用康复治疗技术知识的能力。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康复治疗技术实践教学并不是单纯将实践教学内容简单的积累起来,病人的情况复杂多样,即使同一病种不同病人在性格、病情、康复需求等方面也会有各自不同特点,需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应变能力,按照学生的工作岗位需求设置相应的实践教学项目内容。
在康复治疗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强化学生实习制度的管理工作,并尽可能为学生创建临床实践学习机会,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当尽可能减少医学基础课程的占比,增设专业、基础课的比例,同时提升课程之间实习课的比例,强化实验室开放性建设工作,完善实习计划的制定,在实习期间需要尽可能配备带教老师。在实践技能培养方面,其基本思路主要在于三个方面:1、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针对实践能力较强的专业课程,例如康复功能评定、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学、传统康复、物理因子治疗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设置情景模拟方式进行学习,通常分组以PT 床为单位,一张PT 床四名学生为一组,其中两名学生扮演患者,另外两名学生扮演治疗师,进行情景模拟实操练习,这样每名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在操作过程中学生要互相交流感受,授课教师进行循回指导,并选出有代表性的操作进行演示,通过学生互评、教师总结时的方式发现操作中的问题,并进行规范。2、构建理论实践并重的考试模式。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方式,针对操作性强的学科,比如康复功能评定、运动疗法等考核包括平时表现、过程性理论考核、过程性技能考核,期末理论考核、期末技能考核等方面。在分数分配上,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分数比重基本相同。通过考试这根指挥棒引导学生重视技能学习。考核成绩和毕业直接关联。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提高学生临床技能并为就业奠定基础[2]。3、推行周志法。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需要跟踪观察多名患者,其时间应当维持在10 个月左右。针对多病种患者从评定到治疗,进行每周记录,记录中要体现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问题解决思路和具体方法,指导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观察患者人数没有具体要求,根据实际实习情况如实记录即可。如需要跟踪观察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针灸推拿、物理因子等主要治疗项目,要求学生在实习期可以参与康复评定,熟悉掌握基本的康复评定方式,制定具体的康复治疗计划,并将其纳入到实习考核重点[3]。通过记录周志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根据临床实际情况,用心观察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治疗效果,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传统的实践教学教育方式主要是以验证性实践教学方式为主,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先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并准备实践教学的材料,在课堂中通过教师进行讲解,之后再促使学生进行示教,学生可以以机械化模仿方式学习[4]。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并不需要预习或思考,只需要跟着操作即可。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无法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学生还会形成对教师的过度依赖,导致学生知识获取的积极性遭受严重阻碍,无法实现对学习兴趣的激发,许多学生对于实践教学准备、实践教学方案的设计都存在不了解表现。对此,为了有效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在教学期间需要针对性改革实践教学方案并做好实践教学准备、完成、总结等多方面对于学生的引导,在教学期间应当尽可能弱化教师的讲解过程与作用[5]。在教学期间需要注重不同阶段的教育管理措施。例如,在实践教学之前,需要先让学生阅读实践教学原理,并分析实践教学要求、方法以及操作步骤,做到基本的原理掌握、心中有数,规避实践教学期间慌忙与差错现象。在实践教学期间,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杜绝怕脏、怕动手的现象,促使患者可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仔细观察,做到实事求是。在实践教学结束后需要客观撰写实践教学报告,并保障记录内容全面性,记录内容、目的、操作要点、方法以及结果结论。
综上所述,康复治疗技术实践教学的教学属于操作性、实践性要求相对较高的课程,在学习期间学生需要以已经掌握的康复治疗学理论知识以及基础操作技能作为基础,基于课前资料查阅解决预留问题、课上实践操作、课下实训室开放练习的教学方案,在校学习期间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把基础打牢。在实习期间能快速融入临床工作,通过有效的管理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应用能力。符合在教学中教师基于能力型的人才培养需求。通过应用能力培养,针对性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操作水平,促使学生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岗位需求,提高院校教育综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