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赏细节以情激情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21-11-27 15:37赵静
魅力中国 2021年49期
关键词:情感文章语文

赵静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实验小学,江苏 淮安 223100)

引言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片面重视基础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学生情感方面的发展需求,导致学生仅仅学习到理论知识而未对文章内涵产生深刻认识,不利于学生语言表达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应当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把握情感教育的重要性,适当转移教学重心,通过品赏细节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其与文章内容形成共鸣,进而内化为自身道德品质,带动学生的认知、表达和写作能力的发展,促使当代小学生实现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一、情感教育的作用

其一,情感教育能够拉近师生距离。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为单向传输的关系,其原因在于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宰者,与学生存在一定的距离。然而在情感教育中,教师能够合理转变自身角色,明确组织者和合作者的定位,与学生展开密切的情感交流,从而为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奠定基础。其二,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状态,将学生自然而然引入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在相对自由的空间内积极发散思维进行想象和创造,并在获取语文知识的同时使其智力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其三,能够促进小学生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小学生认知存在明显的局限性,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合理有效的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强大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利于学生实现长足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分析

首先,教师对情感教育的认识不足。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部分教师仍然保持传统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实施教学更加重视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而弱化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教师过度强调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但未认识到语文知识所带有的思想情感色彩,并且忽视了情感教育对于学生健全人格、保持心理健康、增强个人能力的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对于情感教育的认知观念存在偏差使其无法为教学实践活动的展开制定科学完善的教学方案,不利于学生实现身心全面发展。

其次,单一化的教学方式导致情感教育效果不佳。教师在落后思想观念的指导下采取的教学方式十分单一,教学流程反复机械,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状态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容易导致学生形成固化思维,自主思考的能力大大降低,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法不利于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教师片面重视知识教育忽视情感教育的教学模式不具备学科趣味性,对于小学生而言缺乏学习的吸引力和动力,长此以往使得学生对语文学科造成死板无聊的印象,甚至产生抵触、抗拒的不良情绪,影响小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此外,情感教育中教师忽视自身情感的投入,并且缺少对学生的评价。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教学渗入情感教育的过程中自身未对相关情感产生体会,使其在发挥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情感时往往给学生带来平淡、苍白的感受,教师自身无法深刻把握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元素,开展具有实效的情感教育则无从谈起。并且教师自身投入不足使课堂教学氛围死气沉沉,学生在该氛围的影响下学习动力不足,无法长时间保持注意力的集中,难以保障教育教学效率及质量。同时,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对学生及时有效的评价,难以发挥有效评价对学生督促和鼓励的作用。师生之间未形成双向互动关系,使教师无法及时洞悉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学生也无法获得教师的反馈,二者情感无法产生共鸣,因此教师评价的缺失也是造成情感教育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

三、品赏细节,实施情感教育的可行措施

(一)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由于小学生自身存在局限性,教学过程中注意力难以快速集中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以采取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也有利于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创设情境时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兴趣,合理运用实物或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情境。例如,学习《七律·长征》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有关长征的短视频和图片资料,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红军长征时所处的恶劣环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红军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塑造鲜明的英雄形象,从而增强学生内心对红军长征的赞佩之情以及爱国之情。又如,教学文章《只有一个地球》时,在课程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恰当语言进行激情导入,如“我们的地球有数不尽的山川湖海,她慷慨无私地为我们提供着各种丰富的资源,但同时我们的地球也很脆弱,一旦受伤将很难恢复,因此,我们只有一个地球”。随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为学生播放《航拍地球》的视频资料及有关地球生态环境变化的图片,通过视觉刺激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初步形成“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思想情感,进而为后续教师引出教学内容、渗透情感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如此一来,能够为教学活动的展开奠定正确的基调,使学生能够对所学文章产生浅层认知,进而通过教师的引导获得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二)以读促情

对于某些复杂、简短的教学文章,学生难以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此时教师可以采取朗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文章内涵。采取朗读的方式能够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协同配合理解文章内容,并在读的同时加强脑的思考,使其逐步对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形成全面认知。例如,教学文章《少年中国说》时,开展正式教学前教师可以以查找生字为任务驱动让学生进行大声朗读,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有关朗诵音频以供学生进行模仿练习,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然后让学生进行跟读练习,重点强调朗读该文章的语速、语气以及停顿,反复刺激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学生通过体会本文的情感可以增强内心的理想信念和报国之志。以读促情教学方法即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增强情感体验,教师通过学生诵读时的语气,能够基本判断出学生对情感把握的正确与否。例如,教学文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经教师大体叙述文章内容过后,学生能够对全文有所把握,理清本文脉络。随后,教师开展“品读句子,感悟幸福”的环节让学生身临其境,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如赏析文章语句“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要求学生根据所示句子读出情感,通过朗读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对文中卖火柴的小女孩产生深切同情。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将自己的实际生活与小女孩的悲惨遭遇进行对比,增强学生对今天美好生活的热爱与珍惜。如此一来,教师采取以读促情的教学方法能够增强学生对文章情感的把握,大大提高情感教学的效果。

(三)把握细节升华文章情感

品赏文章关键词句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关键词句中往往蕴含文章的内涵,引导学生抓住文章关键句进行分析理解也是开展情感教育的重要方式。例如,教学《父爱之舟》时,教师提出自主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中四次提到“小船”的句子,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句子得出作者借“小船”表达父爱深沉伟大的情感,并让学生联想生活中父亲对自己的爱,激发学生对父亲的感激之情。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抓住文章细节使学生发挥自身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自主创作,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思想情感。例如,教学《穷人》时,文章片段两次写到“桑娜”和“渔夫”陷入沉默状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内容想象主人公“桑娜”在沉默时的心理活动,使学生深刻把握主人公勤劳、质朴、善良的形象,并将人物角色的个性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此外,教师还应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自主学习任务,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积极动脑思考。以教学《慈母情怀》为例,教师要求学生通读全文并用直线画出文中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谈一谈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同时用波浪线画出自己有所感触的句子,如“这是一位辛劳的母亲。……立刻又弯了背。”等句子,再经过教师的详细分析和讲解,深化文中对母亲所表达的感激、崇敬之情,使学生产生切身感受,实现情感教育的目标。

(四)加强人物情绪的体验

实施情感教育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即采取角色扮演的方法将学生带入文章人物情绪之中。例如,以课文《我不能失信》为扮演文本,将全体学生每四人分为一组,学生可以分别选择旁白、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角色,要求学生在活动中准确表达人物当时的情绪,进而借此文章引导学生形成诚实守信的个人品质,并将真诚和信任确定为自身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又如,以教学文章《黄继光》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文章中的某些片段表现出来,如将“……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向上冲……”等精彩片段为表演素材,让学生加入自己的想法将黄继光大无畏的精神表现出来。通过真实情境再现,使学生更易感悟文章情感,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发挥情感教育的育人价值。

(五)联系实际生活,增强师生互动

脱离学生生活的语文教学使学生无法深入文本体会其中情感,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富有价值的内容,将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拉进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真情实感。例如,教学《乌鸦喝水》前,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全文阅读自己动手实验,仔细观察,并得出乌鸦能够喝到水的条件,随后在课上进行分享。如此一来,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有机结合能够增强学生欣赏美和发现美的能力,保障情感教育的审理开展。同时,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及时关注学生的动向并予以其反馈评价,发挥有效评价的督促和激励作用,从而构建高质量的语文教学课堂。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加强情感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总目标的必然选择,教师应当合理借鉴上述措施,切实应用于教学实践当中,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表达的欲望,促使学生的文化素质及共情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情感文章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放屁文章
台上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