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四新”战略视域下职教专业建设匹配产业发展的新思考

2021-11-27 15:37刘红兵郭辉
魅力中国 2021年49期
关键词:劳动力职业院校转型

刘红兵 郭辉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1)

一、引言

在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美国“重返制造业”战略与技术人才发展困境并存的大背景下,2020 年9 月习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湖南要着力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为现代新湖南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涵,明确了实践途径、注入了强大动力。作为湖南工业重镇、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打造“三高地”的新株洲,随着产业转型发展、跨界融合、集群更迭的不断深入,导致专业(群)建设赶不上产业转型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供给的数量、层次、类型等现象。职教界关于区域产业调研与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有效衔接(谷中秀[1]、马廷奇[2]、刘康[3])、产业价值链更新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重组(朱苏[4]、孙峰[5])、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层次提升(刘云波[6]、高宏梅[7]、赵京岚[8])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研究内容呈现碎片化、浅显表面化问题,研究方法缺乏顶层设计和整体思考。本文借鉴习总书记提出的“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思想内涵,基于霍利斯·钱纳里(Hollis B.Chenery)“发展型式(Patterns of development)”理论的需求侧三维框架,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为依循论述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与产业转型发展的匹配逻辑,以发展演进的历史逻辑为依据构建匹配理论框架,以开启新征程的现实逻辑为依托提出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与产业转型发展匹配的行动策略。

二、专业建设匹配产业转型发展的新思考

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是职业教育与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原动力。[9]理论框架的构建关键在于厘清产业转型发展过程的普遍诉求,以此确定匹配需求与匹配对象。

(一)产业结构匹配专业布局的结构性思考

产业结构是在产业内部各生产要素之间,通过产业时间、空间、阶层的相互转化来改善生产要素,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系统工程。[11]随着“三高四新”战略的深入,政府工作报告诠释了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红利,职业教育置顶宏观政策层面,以及高职扩大百万人等为职业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12]改革开放40 多年来,专业布局在外部形式上,随着支柱产业集群式的发展,在保持动态调整的同时,其内容也取得了一系列发展。专业建设目标是从“面向岗位、服务就业”发展为“面向产业、服务经济”,演变到“融入产业,协同发展”。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从“面向岗位,匹配学历”,向“面向产业,匹配专业”,发展为“面向发展,匹配技能”。[13]

(二)就业市场匹配专业规模的配置性思考

在产业转型发展的背景下,以“云、大、物、智”为代表的新技术重构了产业发展路径,重构了生产组织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当代职业院校除了培养生产、服务、技术、管理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应用性人才外,还突破了单一育人功能的枷锁,突破了系统思维、资源管理、数字化素养、重视培养以自主学习为特征的成长技能,注重培养文化交流、沟通、合作、灵活的适应技能。为了满足不同地区就业市场的劳动力需求差异,专业规划必须根据就业市场的需要进行调整。合理的职业教育专业规模是就业市场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产业结构反映了人才供给结构的必然趋势,就业结构反映了人才供给结构的现实状态。两者偏差的程度直接影响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职业教育的专业规模作为控制就业市场流入劳动力的控制阀,协调着各专业培养人才的数量和专业人才培养结构。

(三)产业技术匹配技能培养的技术性思考

产业转型发展在局部层面上表现出越来越复杂和多样的技术能力。与科学技术相比,产业技术具有更直接生产力。决定了产品的品质、成本、水平和性能。因此,产业技术是人才培养与技能培养的逻辑出发点,过去职业教育对学生技能培养主要集中在生产技术上,重视产品生产过程的部分或环节,具有明显边界属性的培养方式。进一步强调这种技能的熟练度、精度的纵向深度,弱化横向发展路径。伴随着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的不断进步,机器不再是延长劳动力生理功能的“工具”,而是一个“工人”。人也不再是机器协作的操作者,更是作为旁观者,成为产业全体的决策者、协调人和管理者。

三、专业建设符合产业转型发展的框架设计

(一)专业目录符合产业人才需求的框架设计

根据国家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按照“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和2035 年长远目标,科学分析区域产业、职业、岗位、专业逻辑关系,有效对接现代产业体系,服务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对标《国家教学标准》《国家职业大典》统一采用专业大类、专业类、专业三级类别,一体化设计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层次专业构架,从而解决了产业发展中不可避免劳动力到底“要什么”的问题。因此,职业院校专业目录有效对接区域产业转型发展需求,实现国家或区域产业转型发展逻辑匹配,根据劳动力种类不同的多样性需求,实现“应该给什么”促进职业教育专业层次结构与当前产业相匹配。

(二)专业空间布局符合产业空间布局的框架设计

在倡导“一带一路”、推进“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三高四新”等重要战略的同时,城市发展呼吁产业升级,人才培养需要改革创新。对于株洲来说,产业和职业教育的合作还不深,融合还不够,需要致力于形成政府“出政策、出投入”行业“树标准,强产业”,企业“愿参与,乐合作”,学校“育人才,优服务”多方联动的产教融合新生态。只有这样的职业院校专业领域可以覆盖这个地区的产业类别,产业转型发展对劳动力来说可以解决“哪里需要”的问题。产业空间的配置反映了不同地区劳动力不同类型的结构要求标准。职业院校专业空间布局反映了区域职业教育对劳动力供给类别的现状。

(三)人才培养层次符合产业劳动力需求层次的框架设计

现在,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两个方面的转型特别突出。一是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转型,一是就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转型。这两个方面的转型的出发点是劳动力质量,但制约了区域经济结构中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的决定和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质量和发展速度。因此,只有大力培养职业院校多层次人才,才能有效解决劳动力市场供求不一致的问题,帮助区域产业转型发展,使其上升到全球价值链中的高端。这是解决产业转型发展的劳动力“更好”问题的重要途径。

四、专业建设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发展的服务策略

(一)以创新链为导向的专业(群)布局策略

“十四五”期间的产业发展趋势是职业教育的专业配置、专业设置的依据和参考。专业(群)布局基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本和技术服务需求,以服务产业链、岗位链不同的环节专业(群)为节点基于“核心产业—周边产业—附加产业”的“产业链”及相应的“岗位链”构想,形成有机联系专业集群。另外,集群分布不限于学校的围墙,而是在区域范围内有计划地建设,不断提高对地区产业发展的贡献度。同时考虑到产业分工的精细化趋势,专业群将产业、行业、岗位各环节和产品结合背后的技术链特征,以创新链为导向,精密构建专业配置。

(二)以新技术为重点的动态机制调整策略

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相一致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途径,也是区域产业转型和发展的迫切诉求。专业(群)建设不仅需要“连接”“服务”“促进”产业的发展,还需要对产业的转换发展做出正确的预测,进行适当的调整。也就是说,专业调整在产业调整之前进行,引导产业发展。通过培养职业教育人才、技术研究开发、产品转化,促进专业领先产业。同时,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紧跟市场,紧跟产业,紧跟职业,继承“差异化发展”“错位竞争”的理念,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集中完成区域经济社会所需的特色优势专业使学校的专业和区域产业的良性相互作用和同时发展成为可能。明确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框架,逐步缩小发展之间的错位程度,实现职业教育的快速和高品质发展。

(三)以跨界人才培养为导向的专业发展策略

专业发展的韧性主要体现在专业人才培养的效果中。也就是说,专业人才在面对外部风险、扰动时所具有的压力、恢复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十四五”时期,面对“百年不遇的大困难”,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遵循集中资源、整体优化的原则,进一步紧密专业间的整合,进一步发掘专业发展的红利,按照“重要职位—次要职位—边缘职位”的“职位群”设想与职位群相对应,相互支持的专业集群。专业小组内的专业对所有学生开放。在各专业人才培养中体现“一岗多能”的培养构想,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市场运营学校,着眼于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学生一生发展的基础。

猜你喜欢
劳动力职业院校转型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