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高校智慧化图书馆建设研究

2021-11-27 15:37王晓
魅力中国 2021年49期
关键词:馆员智能化智慧

王晓

(山东大学图书馆,山东 济南 250100)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不论是智慧城市还是智慧图书馆,必须也必然要适应国家宏观战略布局,纳入国家智慧化战略体系。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大数据技术已充分融入各行各业,如何让新技术为图书馆服务掀起了图书馆界的热潮。因此,本文就立足于当今信息化时代,对高校图书馆的智能化建设进行了深入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智慧化图书馆建设意义

(一)智慧化图书馆概念

高校图书馆,是一所高校的科研学术重地,是读者提升文化素养、丰富精神世界的乐园。所谓智慧化图书馆,就是在一改传统的图书馆模式,有机融入大数据、智能化设备等新一代互联网科技技术,并将全球图书馆信息资源予以搜集、整合、优化,建成集智慧化管理与服务为一体的新型移动图书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读者对于获取信息资源质量和数量的需求越来越高,智慧化图书馆就应运而生。在高校,为满足科研需求和课题申报,读者对图书馆的智能化、高效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更加需要灵敏性、便捷性,能够与读者“同呼吸”“共交流”,为他们提供最佳的用户体验的智慧化图书馆。

(二)高校智慧化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一,高校图书馆是一所学校的“心脏”,图书馆的服务实力和资金投入是衡量一所高校科研水平高低的标准,高校要实现长远发展,提升一流学科水平,提升学科竞争力和科研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就需要加强智慧化图书馆建设。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必须走“智能化”道路。高校面向的是90 后,00 后的学生,智能化的生活充斥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图书馆的硬件和软件都需要及时更新换代,以适应新入学的读者的需要,与时俱进,提升信息化操作水平,在科技智能化的辅助下,提升图书馆美好形象,因此,建设智慧图书馆势在必行。

第二,高校图书馆更多是面向学者、老师、学生服务的,智慧化图书馆的建设,对于科研方向的信息检索,课题研究,课题追踪,以及学科评估,提升学科竞争力等方向有重要保障作用,智慧化还可以给高校师生提供集信息与服务为一体的平台享受体验感。与此同时,智慧化图书馆利用信息技术参与教学与科研,不仅为学校一流学科发展提供科研和技术支撑,还能提升图书馆学科服务水平,一举两得。因此,高校急需进行智慧化图书馆建设来满足读者的需求。

二、高校智慧化图书馆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高校智慧化图书馆发展现状

现阶段,国内很多的大学已经把建设智慧化图书馆提上日程,并加以实践和落实。我们可以看到山东大学图书馆在2020 年完成了书库RFID 射频识别技术的改造,实现图书精准定位,提高书库管理效能,同时,完成了线上数字资源查询功能,正朝着智慧化迈进。

而上海、北京等各大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速度也非常之快,以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为代表,在数字化资源的发展理念、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线上图书信息查询等方面,实现了变革。但是,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智慧化图书馆建设还处于初步阶段。

(二)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智慧化图书馆”概念不明确。高校对于智慧图书馆的研究只停留在更新智能化的设备上,没有摸清楚读者的核心追求和体验需求。错把“智能化”当作“智慧化”,错把新设备的堆砌当成创新服务的终点,没有在图书馆烘托出文化育人的氛围和立德树人的功能,只简单将信息技术融入进设备,在设备使用上和体验上,缺乏美感和一定的顶层设计。以“智能化”的硬件设备代替“智慧化”图书馆的概念,“智慧化”图书馆徒有虚名。

第二,智慧化图书馆服务体验感不足。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师生对于信息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图书馆无法满足读者的信息要求。主要表现在:新程序不稳定,应用界面经常死机,后台数据更新不及时,技术人员不到位,新设备宣传不到位等等,这些都会造成读者体验感差。读者需要便捷的信息化服务和温馨的学术氛围,饱含立德树人的育人环境,缓慢的反应系统和经常瘫痪的使用界面不会得到读者的好感,读者对图书馆的美好想象得不到满足,对图书馆服务能力持怀疑态度,何谈智慧化图书馆?

第三,智慧化图书馆建设专业人才不足。智慧化图书馆需要“智慧馆员”的参与,馆员自身能力水平决定了智慧化水平的高低,这就对馆员专业背景、知识结构、技能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的高校图书馆员因年龄、学历背景原因,对改革抱有迟缓态度,服务意识还停留在传统图书馆的人工服务模式,馆员能力水平跟不上技术发展,使得“智慧化”流于形式。

第四,智慧化图书馆未纳入规范化管理。学校及上级部门并没有将智慧化图书馆纳入规范化的管理范围,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未充分调动馆员转变思想,与时俱进。可想而知,智慧化图书馆缺乏规范化的管理,人员配置相对滞后,服务效果自然不如预想。现今,高校对智慧化图书馆发展扶持相对较少,专业馆员配置不足,绩效分配不合理,无法调动馆员积极性,因此,智慧图书馆急需纳入规范化管理。

三、信息时代高校智慧化图书馆建设对策研究

高校在智慧化图书馆建设过程中,要始终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断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致力于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与体验,具体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

(一)明确智慧概念,认准服务对象

智慧化图书馆是一定要依托智能化的设备,但智能化设备不代表智慧化图书馆。在高校,图书精准定位,简化借书流程,只是智慧化服务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提升读者信息素养水平,并在最短时间内精确查找到想要的文献。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利用新技术采用视频回放的方式进行教学,将各种数据库的使用方法进行视频录制,并定期开展线上讲座,利用新技术将知识信息传递给读者。总之,硬件、软件兼施,一方面为读者提供便捷的智能化服务体验,提升图书馆使用美感。另一方面,积极营造图书馆浓厚文化育人环境,提升读者文化素养,赢得读者口碑,实现智慧化转型。

(二)进行读者调研,强化技术保障

高校图书馆面对的是90 后,00 后的新生代,在进行智慧化图书馆建设中,要充分考虑他们的使用体验和反馈。智慧化图书馆要依托智能化的机器,多引进成熟的技术,吸引读者广泛试用新设备,同时,深入读者调研,及时进行技术改进。既然是智慧化图书馆,就必须要有专业人才来维护后台的运行,杜绝系统不稳定、频繁黑屏等情况。专业馆员还要有能力应对读者提出的整改意见,及时改进网络不稳定,网页瘫痪的情况。读者的意见是图书馆发展的方向,技术保障是智慧化图书的前提。

(三)注重馆员培养,做好人才储备

高校要对智慧化图书馆的馆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确保掌握最先进的操作技术,培养应对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应变技能,切实提升服务水平。比如,定期举办智慧化图书馆交流会、研讨会,并以讲课比赛或说课的方式进行考评,多渠道提升馆员能力。加强与同级院校之间的相互交流,获取最新的行业信息,拓展新思路,开创新模式。学校还可以开设相关的智慧化图书馆专业,提供专业的学习平台,努力打造优秀“智慧馆员”队伍。

(四)制定管理办法,完善激励机制

高校应重视图书馆智慧化建设,引入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并制定相应管理办法,完善人员考评机制。重新考评馆员绩效,调动馆员积极性的同时,发挥馆员主体能动性,利用新技术,主动开发新业务。在信息化模式下,加强“智慧馆员”队伍管理,完善激励机制,及时进行奖惩,在绩效方面实行投入与产出成正比的结果,优化人员配置,切实推进高校智慧化图书馆真正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一所高校要想在图书馆建设方面做出成就,就要走智慧化之路。但是在信息化背景之下,智慧化图书馆的建设与应用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高校要结合实际,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明确智慧概念,认准服务对象,进行读者调研,强化技术保障,注重馆员培养,做好人才储备,制定管理办法,完善激励机制。在促进高校“双一流”建设和信息化、数字化、创新型发展、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满足读者对图书馆的美好想象和温馨体验,实现服务与育人的升华,有效推动图书馆事业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馆员智能化智慧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探讨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住宅小区弱电智能化工程建设实现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素养
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探讨
基于个人发展困境与人力资本视角双维度考量的青年图书馆员培育对策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