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高中历史学生材料解读思维能力的提升策略

2021-11-27 15:37徐芳英
魅力中国 2021年49期
关键词:历史材料情境

徐芳英

(贵溪市实验中学,江西 贵溪 335400)

历史学是记录和解释人类从古至今一系列活动进程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一门学科。是一切人文学科的基础。它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一定历史观的指导下,通过对史料的考证、叙述和分析,不断发掘、理解、解释、评判真实的过去,塑造历史文化认同和家国情怀的历史价值观,探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当今和未来提供借鉴。

历史教育的本质是学生通过学习历史课程,能够进一步拓宽历史的视野,发展历史思维,人情历史发展规律和历史观,取得历史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也是历史学科育人的集中体现。基于2021 年高考全国乙卷41 题中出现了新教材中的知识点,这就给一线教师提了醒,高考复习时不能拘泥于老教材,必须得结合新教材的内容,平时让学生把五本新教材翻看到不陌生。在2022 年高考前不打无准备之战,那么具体如何复习备考,本文初略地谈几点看法。

一、学习掌握

(一)信息获取

适应社会信息化趋势,通过各种方式与渠道获取信息,根据应对问题情境的需要,合理地组织、调动各种相关知识与能力,完成信息获取活动

(二)理解掌握

根据应对问题情境的需要,合理地组织、调动各种相关知识与能力,系统化、多层面、多角度地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融会贯通的把握新旧信息的联系,形成对新信息的准确判断、分析与评价。

(三)知识整合

对获得的学科知识和相关信息进行概括整合,形成知识整合与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对应的产生式系统,能够将新获得的知识纳入已有知识结构或知识体系,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

二、实践探索

(一)研究探索

根据应对新的问题情境的需要,合理地组织、调动各种相关知识与能力,实施研究探索调研、探究或实验活动。分析结果,提出新观点或发现新问题,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

(二)操作运用

根据应对问题情境的需要,合理地组织、调动各种相关知识与能力,运用实验等动手操作方法,探究所要解决的生活操作运用实践或学习探索情境中的各种问题。综合各种技术方法进行组合创新,将创意或方案转化为有形物品或对已有物品进行改进与实践探索优化,创新性地解决现实情境问题。

(三)语言表达

根据应对问题情境的需要,合理地组织、调动各种相关知识与能力,准确传达信息并进行交流沟通。能够根据具体情境的不同,选用口语、书面语等不同语体并灵活转换。熟练运用图像、图表、图片表达思维、观点,借助口语、书面语或绘图等方式表达抽象的概念。灵活运用各种文本形式准确表达个人的情感、思维和观点。

三、思维方法

(一)科学思维

采用严谨求真的、实证性的逻辑思维方式应对各种问题。能够根据对问题情境的分析,运用实证数据分析事物的内部结构和问题的内在联系,以抽象的概念来反映科学思维来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后略)

(二)人文思维

运用历史的、辩证的、审美的、系统的思维方式应对各种问题。能够根据对问题情境的分析,从多元性、情境性、关联性、层次结构性……时序性等方面把握问题与事物的本质。综合运用联想、类比、引申等思维方法,组织、调动相关的知识与能力,解决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情境中的各种问题。

(三)创新思维

运用开放性、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应对问题情境,组织相关的知识与能力,注重独立性、批判性、发散性的思考。综合运创新思维用直觉的、顿悟的、灵感的、形象的、逻辑的方法,提出新视角、新观点、新方法、新设想,创新性地解决生活实践或学习。

四、考纲解读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的人文精神与素养,引导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四大能力目标与要求: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例1 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

通过复习学生能做到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例2.1919 年11 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 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三)描述和阐释事物

能客观叙述历史事实,正确解释历史事物,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比如在学习新教材世界史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认识世界史存在这个历史特点:主体在空间上的分散性,与主体间在进程上的整体性;同时,两者之间又有着辩证关系。1.文化特点:需要跨文化理解,由于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很是久远,并且差异太大,学生难以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感知和思考。2.认知要求:要求学生能够基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关联性思考,形成整体性认识。

(四)论证和探讨问题

通过复习学生能发现历史问题、论证历史问、独立提出观点

例3.(2019 年全国一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1.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历史,应该略有所知。2.所谓对其本国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历史之温情与敬意。3.所谓对其本国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4.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钱穆《国史大纲》(1940)。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论述真题这种开放题型的出现到今天已有十年之久了,命题水平趋于成熟精湛,笔者认为这种题型是最重要的高考历史试题之一,虽然形式总换,灵活多变,但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着基础知识、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等多元因素,考查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区分度较大,本题一般赋分12 分,从考试结果看,高的可以10 分甚至满分,低的只能得0 分,高低悬殊。一些低分的学生对此题会产生恐惧,一遇论述题就空着不写,或者完全偏离材料主旨而乱答一通,其实通过认真分析这种题型完全可以找到方法,可以被破解,在高考中克敌制胜。

高考首要目标就是获得高分,要获得此目标就要有扎实的史实基础,论述题型做到史论结合,此题在高考阅卷中是扫描以后由人工批阅的,阅卷人掌握着巨大的“自由裁量权”,学生在平时的开放型练习中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关注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之前是否有句子,不管句子长短,首先关注它,因为这段话往往是以下几段材料的中心思想或命题立意,也是联系教材知识的切入点,可在平时学生的练习中会发现很多学生往往会忽略这种句子,直奔问题然后答题,最后得分不高。其次,关注材料出处。材料出处往往会提示学生很多信息,如时间、人物、该人物的派别立场等。再次,如何获取有效信息?要根据开头结尾法,找到并概括出这段材料的中心思想,然后分层一次归纳出找出关键词,一般注意句号、分号、省略号等。通观历年教育部考试中心设定的评分标准,可以发现,命题人用词有着惊人的相似:观点明确、史实准确、理由充分(论述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晰、史论结合等。学生答此题要写出一个明确的论题,论题的基本要求是“明确”和“扣题”阐述的基本要求是必须根据准确的“史实展开”,史论结合,不能空议论,具体展现过程要支撑论题、论证充分、文字清晰流畅等。

论述题属于开放题型,学生可以自由发挥,但又不能漫无目的、无限制地任意开放,而是贯穿着一系列的理念,不断研究高考真题,并通过刻苦的模拟训练加以深化,在高考考场上根据平时训练题的具体特征加以调整,才能准确把握。

审题是解题至关重要的一步,关注问题的设问,学生要搞清命题者设置了什么样的问题,提供了哪些有价值的信息,找到设问关键词,确定考查方向,回到材料里去,论述题的材料一般以文字、图片或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或是组合题,这样的材料不想材料解析题那样,可以直接从材料中归纳出答案,这种需要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理解命题人意图表达的主旨,既能看到其中的某一个观点,又能理解其整体的逻辑思路。以2021 年全国甲卷42 题为例,原题略,题目设问:“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在答题卡的地图中标出明代卫所集中分布的区域,并说明集中分布的理由(要求:只需要标示出明代卫所的一个集中分布区域......)”

材料由文字和地图组成,设问采取了一种全新的形式,要求非常明确,首先用示例斜线在答题卡的地图中“标出明代卫所集中分布的区域”然后“说明集中分布的理由”根据文字的交代,卫所是明代常备军的军事组织,设于“各要害地方”“卫所集中分布区域与明代的政治、经济、国防等有密切关系”,这样就将整个问题完全直白化了。京师一带为卫所集中分布区域,按着命题人指出的“政治、经济、国防”这一稳妥路径顺藤摸瓜,择取其中最有说服力的史实,以史论结合的方式分角度阐述,组成小论文。

2022 届历史学科复习中定会困难重重,但按照上述对策,相信能明确方向,正如佛朗西斯培根所说:科学的认识不是像蜘蛛一样不是从自己肚子里吐丝编织出来的;也不是像蚂蚁一样只知道搜集简单、零碎的事实经验,而应当像蜜蜂一样,既从花园里采集材料,又对这些材料加工和消化。只有这样,才能揭示事物的原因,才能从个别事物上升到一般的原理,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强调感性于理性的统一。

猜你喜欢
历史材料情境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新历史
材料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