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加快推进怒江州稻渔综合种养助农增收的措施与建议

2021-11-27 23:07和健英
现代农业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怒江州养鱼种养

和健英

(怒江州水产技术推广站 云南,怒江673199)

近年来,怒江州紧紧围绕渔业增效、农民增收,立足产业结构调整、抓科技、促发展,在泸水市、兰坪县、贡山县等部分乡镇大力开展推广稻田养鱼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新技术培训、试点示范及推广工作,逐步形成了稻鱼、稻鳅典型新技术模式,稻渔综合种养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生产发展经验,并初具发展规模,但就目前来看,稻渔综合种养还存在发展无序、生产技术水平不高、产业链较短、产品竞争力不强、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产品深加工缺乏等问题,产业发展总体上仍处起步阶段。

1 怒江州稻渔综合种养生产现状

怒江州深处云南西部横断山脉的纵谷地带中,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气温均值在11.3之间,且年降雨量均值介于980~1800mm之间。怒江、澜沧江、伊洛瓦底江三大水系分布其中,河流数量众多,水域(江河、湖泊、库塘)面积约16万亩。2018年耕地总面积75.85万亩,水田总面积约10万亩。怒江淡水资源富集,但渔业发展水平还非常低,部分水田长年种植蔬菜等经济作物或因灌溉系统不完善存在水改旱的情况,截至2018年全州水稻种植面积6.9万亩,稻谷总产量28482吨。全州稻谷平均单产水平411.35千克。实施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的稻田面积达到了1476亩,主要以稻鱼共作模式为主,稻鳅、田塘式稻田综合种养及冬闲田养鱼150余亩,水产品总产量1000吨,渔业总产值3381.5万元;稻田养鱼产量53吨,水产品自给率仅18%。

2 稻渔综合种养带来的效益解析

2.1 稻渔综合种养的生态效益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应用,是一种顺应绿色农业技术发展的重要表现,力求在发展农业生产活动的过程中确保水稻田自身的生产力可以得到最大化发挥的同时,对周边的生态系统做出全面的保护,减少化肥农药以及饲料等物质的使用数量,从而借助物质之间存在的内在循环关系,进一步提高水稻和渔业生产的产量。通过采用稻渔综合种养,有效提高稻田养鱼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鱼苗通过稻田生态养殖后,大幅度提高鲜鱼品质,提升农产品附加价值的同时也为当地农民群体经济收入得以稳步提高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极大地降低了水稻生产环节中诸如化肥农药等各类化学物质的使用数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怒江州农业绿色发展。

2.2 稻渔综合种养的经济效益

通过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广泛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水稻的实际产量以及水产品的经济效益,其本质上是一种将农业标准及规模化生产作为实际特点的综合性农业种养模式。并且在综合稻渔种养技术不断应用的过程中,可以逐步形成一条平稳运行的农业经济产业链,从而为广大的农民群体带来十分可观的经济收入。稻田养鱼既增粮又增鱼,可以使农民收入有显著增长。而且可使稻田少施化肥,少喷农药,节约劳力,增收节支,一般养鱼稻田每亩可使农户增加收200多元。

2.3 稻鱼综合种养的社会效益

稻田养鱼的示范推广可引领和带动农民自发进行水产品的养殖,为社会增加水产品供应,丰富人们的“菜篮子”,对改善人们膳食结构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一些交通闭塞的山区或半山区,发展稻田养鱼,就地生产,就地销售,有效地解决了山区农民长期“吃鱼难”的问题。

3 存在问题

3.1 种养结构模式单一

本州在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农业模式的过程中,仍旧处于传统养殖和稻渔综合种养二者并存发展的阶段上,技术模式上依旧遵循着传统水产养殖的技术,并且稻鱼共生是整体稻渔综合种养农业模式发展中的主导模式,上市高峰期集中在8-10月共4个多月的需求旺季,稻田养鱼时间短、产量较低,无法适应通过丰富养殖品种、延展上市时间,以扩展和提升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空间和规模发展的需求。

3.2 田间工程标准化基础设施薄弱

按照《稻渔综合种养生产技术指南》标准,目前我州稻田实施种养一些养殖稻田存在田间沟函配套面积和深度不足、围埂矮窄等问题,无法适应稻渔综合种养多元化、高水平的发展需要。

3.3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山区农业的发展面临着很多困境,如资金不足、劳力欠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差等。要解决此类问题,必须依靠各级政府的政策扶持,虽然从国家到省市各级政府每年都出台一些支持农业的相关政策及不少的农业扶持项目,但对于实际需求来说是杯水车薪。

3.4 生产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由于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发展时间相对较短,部分农民对于这类农业技术仍旧没有太多的了解,加之对稻渔综合种养农业模式宣传力度不够,从而使得农民对这种全新的生产模式了解不足,即便是发展了该种农业模式,但却仍旧遵循着传统粗放型的农业管理模式,在水产品和稻种的选择、水产品喂养等工作上存在着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不高的现象,使得稻渔综合种养农业模式的优势未能得到全面发挥。

4 主要推进措施

4.1 做好技术指导,提高绿色健康种养水平

抓住节令期,择适宜当地种植条件的优良品种、气候条件等情况,引导农民在稻作区实施“稻+鱼”(鸭、泥鳅)、冬闲田养鱼等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组织农技人员技术力量,积极推广稻渔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技术。并建立科技示范户,结对到户跟踪指导,通过印发技术指导“明白纸”,因地制宜开展技术服务,同时宣传和推介稻田养殖的生产模式、养殖技术和综合效益。

4.2 加大政策扶持,扩大宣传力度

通过了解我州农业生产的一些实际情况,虽然《怒江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中将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纳入其中,但由于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原因还需在全面优化当地农业生产发展布局的基础上,借助鼓励扶持稻渔综合种养农业产品加工及休闲农业,进一步促使稻渔综合种养中的一、二、三产业的深层融合发展。此外,还需要借助现如今火热的自媒体将稻渔综合种养农业模式的优势做出大范围的宣传,确保更多的农民支持稻渔综合种养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4.3 创建示范基地及坚持产业发展

通过稻田养鱼示范推广,带动稻田养鱼向标准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规模化,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通过示范带动,以点带面,创建“稻渔共生”示范基地,并结合当地现状,与农家乐、乡村旅游等挖掘休闲渔业、农业相结合,促进乡村建设,助力脱贫攻坚。

4.4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和产业模式创新力度的强化

我州在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农业模式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确立产业化发展的主导模式,按照稻渔综合种养农业发展中的稳粮增收、借渔促稻的发展目标,选择适合我州的稻渔综合种养农业模式,在全面遵循标准化、规模化农业发展要求的前提下,使用合理的稻渔综合种养经验的基层技术开展对应的配套种植工作。同时,进一步强化创新研究的力度并始终坚持将农民根本利益作为核心的稻渔综合种养农业推广体制,积极培养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农户和龙头企业,形成本地特色的强有力稻渔综合种养农业模式品牌。

4.5 强化稻鱼综合种养技术理论方面的研究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广泛应用需要相关技术理论的研究作为前提,在水稻产量的持续稳定提高以及综合效益最优的前提下,筛选出适宜我州种植的水稻品种及其种植密度,按照实际的农业生产投入和产出数值,将稻田单位面积的新增经济效益进行相应的计算,做出立体化的稻田生产效益评价,为今后的稻渔综合种植农业模式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

猜你喜欢
怒江州养鱼种养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为什么自来水不能养鱼?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
反思与展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传染病防控研究——以云南省怒江州为例
怒江州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思路探析
怎样避免网箱养鱼患“营养不良”症
怒江州畜牧业跨越式发展现状与建议
怒江州村级动物防疫队伍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