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视域下美丽乡村建设研究

2021-11-27 23:07聂沉香
现代农业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城乡环境生态

聂沉香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东,佛山528300)

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农村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护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在马克思生态的理念之下,建设美丽乡村有许多需要关注的要点,且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生态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民众对于健康、美好环境的追求也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对城市扩张发展的进一步统筹,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推动乡村建设的生态化,把科技手段作为乡村规划发展的重要工具,促进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 马克思生态文明背景概述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对于生态环境有较强的依赖,生态环境问题是优先于社会环境问题的重要前提,环境与人类的发展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在过去为了发展经济也曾有过一些环境污染先例,但同样人类也面临着较为惨重的环境损失。在马克思主义的理念之下,人类必须要尊重自然规律,达到与其和谐共处的目的。人类并非是统治和改造自然的主宰,只有在和谐共处的背景之下人类社会才能够得到更好的进步发展。在我国有大面积的乡村和原始生态环境为了达到经济发展的目的而遭到破坏,为了更好地维护现有环境、使其恢复生态生机,积极开展美丽乡村的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 美丽乡村的建设现状

在当前的美丽乡村建设过程当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对于乡村的实际发展无法产生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首先,一些乡村建设工程当中为了提升农民靠耕地吃饭的成效,盲目的采用了开山修田等策略,导致大山内原有的珍惜植被遭到了严重破坏,土壤的肥力无法与原本的耕田相媲美[1]。这样的发展和建设理念不仅无法对农民现有的经济条件加以改善,还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生态和社会问题更加突出。其次,由于农村地区本身的建设资金较为匮乏,大多需要依靠财政支出完成改造工作,一些地方政府无法负担较为昂贵的建设价格。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务工,造成了农村地区空心问题更加严重,无形中提升了改造建设的人力成本,导致乡村建设项目不能如期开展。

3 马克思主义对乡村建设的指导

3.1 促进农业转型

在传统的农村发展建设工作当中,对于经济效益的提升过于关注,也导致了一些先污染后治理的遗留问题。在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和马克思生态理念的影响之下,积极促进农业转型是协调经济和环境的重要方式。传统的农业发展当中不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使用的一些耕种设备、农药等都会对周围的水系、土壤等造成破坏,不利于维护生态化。在技术升级和农业转型的影响之下,农民积极学习农业生产技术,使用一些机械设备来提升耕种效率,并积极开发桑蚕、稻田鱼等不同的农业模式,在维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带领农民致富[2]。科技对于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影响巨大,在进行建设改造时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引入一些技术手段,帮助农民更好地解决生存问题和环境问题。

3.2 加快城乡融合

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积极促进城乡融合能够更好地促进产业化,消除城乡差距。在发挥在那过程中,大量的资本和技术都集中在了城市和发达地区,对于农村的倾斜程度较低,对农村的科技化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限制。在城乡融合的理念之下,能够更好地消除这种对立的发展现状,使二者能够形成更加和谐的发展模式。在进行城乡融合的发展过程中要重视对于经验的借鉴和科技的提升,将一些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考虑其中,形成生态化的发展模式。由于农村人员的进城就业造成了严重的劳动力流失,不利于促进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在城乡融合的理念之下能够更好地缓解这种情况,为农村注入了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生命力,对农村地区可持续性发展。

4 落实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路径

4.1 重视环境保护

在落实农村建设的工作当中必须要加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充分保护农村地区的空气和绿化优势,选择合适农民发展的途径对乡村开展建设工作。如一些风景秀美的地区,可以由政府和开发商共同出资对该地区进行改建,通过官方的引导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原有的居民可以根据个人能力选择向导或农家乐等不同的方式改善生活,使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形成可持续性的模式。对于一些原因有自然环境已经受到破坏的必须先进行恢复性修整,包括退耕还林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式改善原有的生态环境,加强对农村地区生态保护工作的开展。还有一些地区的农业较为发达,也可以将农产品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对象,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合理规划农田与其他用地的面积占比和审批手续。

4.2 解决城乡矛盾

为了更好地解决城乡矛盾,必须要重视对乡村地区的生态化建设工作,将乡村地区打造为与城市相连的附属功能区,并加强维护乡村环境,促进乡村与城市的同步发展。由于城乡之间劳动力的差异较大,通过缓解二者的矛盾能够进一步减少农村劳动力的流失,使农村青壮年不需要外出务工也能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进行具体的发展模式规划中需要重视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不能仅仅通过拨款和补贴的方式提升农村的生活水平,还要真正在农村地区建立起能够持续性脱贫致富的模式,提升农村地区环境水平的同时促进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

4.3 施行因地制宜

由于我国大部分的乡村地区地处偏远,在进行乡村建设的工作过程当中,必须要实行因地制宜的政策,充分发挥乡村优势,维护好当地生态环境。在制定乡村发展的战略时要重视前期调研工作的开展,考虑到地理环境、生态现状和经济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更加综合性的发展规划。如在一些北方地区,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需要减少冬季燃煤取暖,利用沼气的方式进行取暖,不仅能够更好地解决秸秆问题,还能够有效降低生活成本,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要求。而在一些南方地区进行生态化发展时需要着重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在进行农作物种植时减少农药产品的使用,尽量选择更加环保的生态肥料,在保证农作物品质的同时维护好生态环境。

4.4 提升科技水平

在国家逐渐迈向现代化的发展过程当中,引用科学技术提升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传统的靠地吃饭中,不仅农作的效率低下,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难以确保实际收成。在农业耕种当中引入一些机械化的技术能够更好地提升耕种和收割效率,通过对农产品加大科研投入能够提高亩产,选择科学的养殖方式提升畜牧质量。积极引入科技下乡还需要许多技术人员的长期努力,加强培养高精尖的专业人才向农民科普科技知识,参与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工作当中,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维护好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避免滥用农药对水土造成污染。农民也能在学习当中如果培养生态意识,促进乡村地区精神文明发展。

4.5 统筹发展模式

在保护乡村环境的同时,可以推动提升农村服务业、旅游业的发展,构建生态型经济模式。这种统筹规划的发展理念能够更好地赋予农村建设工作以生命力,使农民可以在脱离耕种的情况下完成自给自足和脱贫任务,以生态维护驱动经济发展与进步。

5 结束语

总之,在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理念的灵活运用,加强对“三农”问题的科学规划和对其经济、科技的投入,积极促进乡村发展转型。在乡村规划中必须要坚持环境问题和耕地红线的重要原则不动摇,加强建设工作的生态性,根据不同地区的问题要采取差异化的方式进行解决,重视城乡融合过程中的矛盾,加强对农民精神文明的提升,使其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提升劳动效率,从根本上促进农村地区的进步,形成以技术带动经济和生态的统筹化发展。

猜你喜欢
城乡环境生态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生态养生”娱晚年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