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亮 叶曌 徐珂 陈革豫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医药学院,陕西西安 712046)
从古至今,人们从未在追求“美”的道路上有丝毫的懈怠,而不同时代对“美”的定义皆有不同,但“手如柔荑,肤如凝脂”“一白遮百丑”似乎一直以来都备受推崇,白皙的肌肤自然是美的标配。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多的人对变美护肤有了新的认识和要求,在常规美白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安全温和无刺激的调节方式。纵观古今,古代人更是在追求美的道路上从未停歇,从日常的胭脂水粉,到历代医家的美容美白组方,有很多美白的实例可以追溯。在这其中,白芷是众多医家特别善用的美白中药之一,但其在现代研究中被发现具有呋喃香豆素类光敏性成分,而被禁止添加在化妆品中,因此限制了其在美白产品中的应用。如果能清楚地分析出白芷中的美白活性成分,建立白芷中美白活性成分与呋喃香豆素类成分之间的关联度,在保留美白活性成分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呋喃香豆素类成分的含量,就可能进一步对白芷相关产品进行研究和开发。
白芷,为伞形科植物白芷(Angelicadahurica(Fisch.exHoffm.)Benth.etHook.f.)的干燥根,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等功效。其中主要含有香豆素类成分,例如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等,另外还含有少量挥发油等。白芷的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表明,白芷水煎液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所含成分中的异欧前胡素还具有降血压的作用[1,7,9]。
有诸多记载可以对白芷的美白作用予以肯定和追溯。有研究表明[2],雷公炮制药性解中记载白芷的功能有润肤除皱、悦泽容颜、去斑白面、长发洁发、乌须黑发、除臭香身、白牙香口;《神农本草经》中谓白芷“长肌肤,润泽,可作面脂。”无论是《千金面脂方》或是《玉容散》,均把白芷作为制作面脂的主药,可以美白,又可美体。《肘后备急方》卷八中也记载,将等分的川芎、白芷、藁本磨为细粉,涂身,可使肌肤润滑美白[3-8]。白芷在古代美白方剂中也较为常见,有研究[4]查阅包括《普济方》《本草纲目》《肘后备急方》《备后千金急方卷》《神农本草经》《外台秘药方》等在内的104部中医中药著作,其中记载的美白外用方剂中收录白芷的就有有119个。由此,不难看出在中医药美白的历史长河中,白芷在美白方面的应用是有据可寻的。
有研究[5]对白芷的美白活性部位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对比了白芷不同提取部位的美白活性及香豆素类物质含量,期望找到光敏物质含量低而美白效果较好的活性部位;该研究主要采用酪氨酸酶抑制试验方法和人体美白试验测定了白芷不同提取部位的美白活性,并采用HPLC测定白芷不同提取部位中所含香豆素类物质含量,研究结果表明,白芷水提液比醇提液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更强,且在人体美白活性实验中活性更高,而香豆素类物质含量较少,从而显示白芷美白应选用其水溶性部位,但该研究并没有分离得到白芷中起美白作用的单体成分,为后期白芷的进一步研究发展提供了参考。
同时,也有研究[6]就白芷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进行了评价,其研究将白芷通过95%的乙醇进行提取,再采用不同极性的溶剂进行萃取,各萃取相再测定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最强,而石油醚部分和萃取后水部分则对酪氨酸酶均无抑制作用。上述研究均对白芷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进行了评价,但最终均未分离得到美白功效明确的单体活性成分。
酪氨酸酶广泛分布在微生物、动植物以及人体中,是生物体合成黑色素的关键酶;它是一种含铜的金属酶,可催化L-酪氨酸羟基化转变为L-多巴,进一步氧化L-多巴形成多巴醌,进而形成色素,其在人体中过量表达是导致雀斑、黄褐斑、黑色素瘤等色素沉着疾病的主要原因。当然,酪氨酸酶只是黑素产生过程中较为关键的一种酶,黑色素的合成是一个复杂的多步反应,因此,酪氨酸酶抑制实验只能初步地评价待测成分的美白功效。
其中,由于黑色素的合成机理相对复杂,美白活性成分可能同时作用于多个靶点,甚至可能存在对多种酶均具有抑制作用,一般情况下,化妆品的美白功效评价需要在了解配方思路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综合评价。现阶段对美白产品进行美白功效评价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体外法和在体法。其中,体外法则包括生物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细胞生物学法等。其中,较为方便简单的方法就是测定其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基于酪氨酸酶抑制作用来评价中药提取物的美白活性,其测定原理则基于酪氨酸酶可以催化氧化左旋多巴生成多巴醌色素,该色素在475nm处有最大吸收,因此,通过测定加入中药提取液前后对酪氨酸酶催化氧化生成该色素多少的影响,进一步评价所加中药提取液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
为了进一步分析白芷中的美白活性成分,可基于酪氨酸酶抑制实验,联合DPPPH清除实验进行初步评价,进而在白芷醇提物和水提物的基础上,利用不同极性溶剂进行萃取,将各萃取相再进行酪氨酸酶抑制实验和DPPH清除实验,以综合评分的方式对白芷不同萃取相的美白作用进行评价,可以弥补单用酪氨酸酶抑制实验可能造成的实验偏差。在得到综合评分较高的萃取相以后,将该萃取相进行分离分析,试图分离得到白芷的美白活性成分。在建立基于酪氨酸酶抑制实验评价白芷的美白功效的同时,注意最终所得的萃取相中呋喃香豆素类成分的含量,如最终可以得到美白功效确切且其中呋喃香豆素类成分含量又少的组分,就对白芷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一方面,广阔的市场需求提示我们挖掘美白活性良好的中药提取物或者天然的美白活性物质是尤其必要的,另一方面,对历代医家喜用的美白中药白芷中的美白活性成分的深入分析有助于中药美白活性成分的结构修饰和新型美白功能因子的挖掘有着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