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鹏乾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艺术学院
蒙古马不仅是蒙古民族人民从古至今的伙伴、挚友以及财产,还是一种精神图腾。这是因为蒙古马具有坚强、勇敢、刚毅和隐忍的特征。
蒙古马主要分布于蒙古草原和新疆的一些地区,蒙古马体型矮小,其貌不扬,既没有英国纯种马的高贵气质,也没有俄罗斯马的身材高大,但蒙古马是世界上耐力最强的马种,可以在相对恶劣的天气情况下生存。蒙古草原的冬季气温可以达到零下40℃,在这样的极端天气下,很多动物无法生存,但蒙古马却以一种坚韧的品格,加上自身厚厚的皮毛,扛过寒冬。它可以灵敏地找到冰雪覆盖下的草层,得以保存体力。蒙古马的耐力和忍受力很强,它能不吃不喝跑上百里。蒙古马也是很重视亲情的马,它能准确认出父马、母马、以及兄妹马,并保持很好的家族关系。所以,蒙古族人称马为义畜,除非万不得已,很少吃马肉,因而马死后大多会得到很好的安葬。蒙古马是很富有英雄气概的,例如,在《狼图腾》一书中,姜戎写道:“一匹头马为了自己的族群敢于与狼搏斗。”蒙古马一直以来被视为一种精神图腾而存在着,被一代又一代的造型艺术大师描绘创作着。从最早期阴山发现的岩画,到以蒙古马为创作点的雕塑作品、壁画作品,再到如今的油画、国画、版画,无不诉说着创作者对蒙古马的喜爱与赞美。
北方草原文化是最古老的生态文化之一。中国北方辽阔壮美的蒙古高原上孕育了自由豪放、矫健强悍、热情好客、能歌善舞、勤劳宽厚的民风民俗,创造了绵延千年的游牧文化和光辉灿烂的草原文化。而蒙古马作为蒙古族人的文化与生活载体,被赋予极高的评价和赞美。
蒙古马与造型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对蒙古马的造型艺术表达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从最古老的阴山岩画中我们可以发现,人们对蒙古马的精神崇拜由来已久。在人类社会早期,人们就开始用生活工具、石器来描摹马的动态,为后人留下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内蒙古艺术学院的阿斯巴根教授常年研究蒙古马的造型艺术,在他看来,史前考古世界的洞窟岩画距今已有5 万年的历史,其中关于马的造型绘画占有很大比例,而以东亚草原岩画作为主题的社会性造型思考也占很大比例。古人对马的极大的情感投入与审美造型艺术表达延续至今,而当代的造型艺术家仍在继续谱写着蒙古马这一永恒的旋律。蒙古马精神已深植于每位将蒙古马作为情感寄托的造型艺术家内心,因此他们能够创作出展现社会集体精神的优秀作品。在阿斯巴根老师的油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用极其精简的造型表达蒙古马,对色彩的应用也是大面积的纯色,由此表现对马直白的喜爱。不加修饰的直马腿,让人一眼就可以认出这是阿斯巴根老师笔下的马。他在构图上的新颖表达方式展现出其对草原与蒙古马的强烈热爱。
在中国北方宽广美丽的内蒙古,无数造型艺术家用画笔、用刻刀、用极为丰富的现代创作材料,来表达蒙古马的造型艺术,表现出他们对草原上蒙古马的热爱。
内蒙古师范大学雕塑系主任陈栓柱老师对蒙古马的雕塑造型表达也让人很着迷。他的作品《疾驰》通过结构、线条与整体轮廓让马呈现出飞奔的状态,活灵活现。这幅作品只雕了人物与马的前半段,即马蹄、人物离开地面的瞬间,全身肌肉紧绷,人物几乎与马平行趴在马背上,手死死拽住缰绳。骑手与马的结合让观者感受到那种驰骋草原的状态,即风驰电掣般地飞奔,偶尔还会发出几声尖利的嘶吼,让人精神一振。这就是草原人民的质朴情怀,通过造型艺术实现了完美重塑。
我们沉浸在对广袤草原的幻想中时,就会想到那一匹属于自己的蒙古马,带着我们远走他方,寻觅那未知的旅程。而艺术的表达就是带着那一股浓烈的情怀,让人们感知蒙古马精神。这种吃苦耐劳、不畏艰险和一往无前的伟大精神一直鼓舞着草原人民。
在艺术创作的路上,艺术家们依然秉持这样的精神服务着人民。当今,以蒙古马为主题的造型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我们精神世界的灯塔,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指路人。这是一种为人民奉献一切的精神,而造型艺术也是要服务于人民,此外,创作者应像蒙古马一样,用坚强的意志披荆斩棘,踏实苦干,树立为伟大的民族复兴和繁荣昌盛奉献的精神。中国造型艺术以其独特的文化视角,正在为民族精神的传承做出巨大的努力,同时蒙古马精神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优秀的造型艺术创作者,促进中华民族文明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