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通讯员 冉喜
羊肚菌在平原、盆地、丘陵等地均能种植,但种植场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应具备靠近水源、不积水、排水方便等特点。羊肚菌栽培土壤要求pH为6. 0~8.5,最适土壤pH 为6.5~7.5,适宜选择疏松肥沃的土壤,含沙量高的土壤保湿性差,黏性大的土壤易板结、透气性差。
大棚高2~3米,宽6~8米,长10~30米,距离地面0.5~1米处设置可调节通风口,通风口设置防虫网,棚顶覆盖塑料膜。羊肚菌菌丝生长需要避光,在大棚中栽培羊肚菌需要全程覆盖遮阳网,一般选用4~6 针、透光率10%~15%的遮阳网。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冬季降雪较多的地区应当尽量选择拱棚,避免使用平棚;且当遇到大雪天气时,要及时铲除大棚上的积雪,避免积雪压垮大棚。
栽培前1~2 个月采用人工或机械清除大棚周边杂草,除草后、耕地前棚内及周边应撒适量生石灰,生石灰起到调节土壤pH 的作用,对土壤中的杂菌和虫害有杀灭作用。撒石灰后进行旋耕,土地翻耕深20 厘米,土块粒径3 厘米左右,以土壤不结块为宜。平整土地,按宽0.6~0.8 米作畦,畦面高10 厘米,畦间距30 厘米作沟。畦间开沟的目的是便于管理、采收时人员行走,以及起到排水作用,避免畦面积水。此外,场地四周也可撒生石灰对病虫害起到防治作用。
羊肚菌属于低温品种,自然条件下,羊肚菌栽培季节应选在秋冬季,自然气温下降到18~25℃,地温20℃以下。播种时挑选质量合格的菌种,剥去菌种袋。双手、播种工具、塑料盆等表面消毒后,用手捏碎或用菌袋粉碎机粉碎至直径1~1.5厘米大小的菌种块放于塑料盆或编织袋中,运送至大田准备播种。播种方式可采用撒播或沟播,撒播时将菌种揉散或用菌袋分离机打散,均匀撒于畦面,用钉耙或旋耕机在畦面上旋耕10厘米,使菌种和土壤混合;沟播时于栽培畦面上每间隔20~30厘米挖沟,沟深5~10厘米,将菌种均匀撒入沟中,后用畦面上的土回填沟内,土壤覆盖菌种厚度约3厘米。每亩需菌种150~200千克。
播种后,立即在畦面覆黑色地膜,地膜厚0.004~0.015 毫米,宽度与畦面一致或略宽,膜上每间隔20 厘米打孔透气。羊肚菌生产中通常使用黑色地膜,能起到加快积温、保湿、防涝、促进菌种萌发、抑制无性孢子过度生长及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
外源营养袋添加技术是当前羊肚菌大田生产的关键,目的是为羊肚菌生长发育提供必要的外源营养。外源营养袋制备方法与原种、栽培种相似,常见配方:
小麦40%,杂木屑30%,谷壳20%,腐殖质土10%,石灰1%~1.5%,石膏1.5%~2%,磷酸二氢钾0.1%~0.15%;
杂 木 屑30%,玉 米 芯30%,小 麦25%,麦麸5%,腐殖质土10%,石灰1%~1.5%,石膏1.5%。
播种后7~20天菌丝出土,畦面土壤变白,出现大量孢子时立即放置营养袋。将营养袋用小刀于一面划口或钉板扎孔,以营养袋内营养料不掉落为宜。掀开地膜,营养袋开口(孔)面紧贴土壤,与土壤充分接触,再将地膜拉回。放置营养袋(湿重)每亩750~1 000 千克。补料后畦面的羊肚菌菌丝会分向营养袋内生长,袋内菌丝将外源营养袋的营养成分向土层菌丝传送。
当气温开始回升至6~10℃时,菌丝逐渐进入恢复期,此时大棚塑料膜、遮阳网等设施全覆盖,遮阳网采用4~6 针即可。出菇前20 天左右移除地膜、营养袋,通过创造不利于羊肚菌营养生长的条件,使其转向生殖生长。实际生产中应根据产地气候环境条件确定催菇时间,在严寒时避免处于原基分化期。掀膜、撤袋后进行大水催菇,通过喷灌或沟内漫灌的方法将土壤畦面完全浇透,及时排走积水,必要时可重复2~3 次达到良好催菇效果。此后,控制土壤含水量在20%~28%,通过微喷适量补水即可。羊肚菌原基形成期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原基发生后极易因空气湿度过低造成失水萎蔫,因此,原基发生前及原基分化后均要控制空气湿度在85%~90%,气候干燥时可少量喷水,刺激原基形成。棚内温度控制在5~20℃,昼夜温差控制在10~15℃。催菇掀膜后,羊肚菌菌丝由黑暗环境暴露在一定散射光下,增加散射光光照,通过适当散射光有助于刺激原基形成及子囊果生长发育。
通常10天左右的催菇,畦面出现大量针尖状原基,原基发生后,0℃以下低温、干燥环境及大风等恶劣条件均会给羊肚菌原基造成不可逆伤害,因此提高原基成活率至关重要。依据需要选择保温棉被、草帘、双层棚等措施增温、抗寒。同催菇期一样,原基保育期需要适量通风,且随着子囊果生长要逐步增加通风时间和通风次数,但在原基保育期尤其要避免湿度骤降、原基萎蔫,保持空气湿度在85%~90%,土壤含水量20%~23%,同时原基生长的最适温度在10~15℃。随着原基继续分化,明显能观察到菌盖和菌柄形态分离,形成幼嫩子囊果。此时,保持环境温度5~20℃,二氧化碳含量在400~600mg/L 最适宜子囊果生长。当菇蕾长至2厘米左右时,维持土壤含水量18%~23%,土粒不发白,空气湿度在85%~95%。当幼菇继续发育至后期快速生长阶段时空气湿度可调整至80%~90%。羊肚菌幼菇期是决定其商品性的重要时期,避免大水灌溉,补水以沟内滴灌和喷雾为主。
当羊肚菌整菇长至7~12厘米,菌帽网眼充分张开,由硬变软时即可采收。用手指捏住菌柄基部,轻轻扭转,松动后再向上拔起。采大留小,轻拿轻放避免损伤周围小菇蕾。采下的羊肚菌削去带泥土的菇脚,去除病菇及畸形菇,分级包装。盛装器具应保持清洁卫生,避免二次污染。羊肚菌在成熟后若不及时采收其重量不仅不会增加,还会出现菌肉变薄、香味减弱,严重影响品质,因此及时采收很重要。
近年来,羊肚菌作为一种新兴食用菌,其发展十分迅速,但由于羊肚菌在生产中会受到栽培品种、菌种质量、栽培管理技巧、土壤、自然气候、采收加工、市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对于初次开展生产的菇农和生产企业来说具有较高的生产风险。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