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内涵演变及其在英语世界的传播

2021-11-27 22:12陈万明罗小蓉
普洱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内涵世界

陈万明,罗小蓉,陈 燕,陈 英

1.重庆对外经贸学院,重庆401520;2.中共南充市顺庆区委宣传部,四川 南充637000

文化的结晶在于文化术语的形成。中华文化术语历经千百年的洗礼,内涵凝重,语义浩瀚。它凝聚了中国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1]。文化术语的翻译必须追根溯源,充分了解其内涵变迁,才能根据具体语境实施正确的翻译策略,否则可能导致误译错译,从而有违文化传播的初衷。2019年11月27日,联合国大会宣布每年5月21日为“国际茶日”,以赞美茶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2],这标志着“茶”及其所承载的文化理念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认可。

一、“茶”在东方文化中的内涵演变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的传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00多年前的神农时代[3]。据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4],而后茶“闻于鲁周公,兴于唐而盛于宋”[5],先后经历了从药物到饮品,从强身健体到修身养性的发展演化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茶的内涵深化表现在哲学、文学和医学领域。

(一)哲学领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圣先贤对茶情有独钟。中国传统哲学的精髓乃一“和”字: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即“五行”)相生相克达到和谐。茶以及由此衍生的茶艺与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之“五行”学说一致。茶艺讲究圆满调和:茶自身质地从“木”;泡茶之风炉从“金”;置之地上从“土”;炉中烧木从“火”;茶汤从“水”(陆羽)。历史传承深厚的中国茶道讲究“天人合一”,讲究“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即天道、地道、人道三位一体。种茶、采茶、制茶等须注重气候时令、风调雨顺为“天道”,土壤地理民俗地域为“地道”,以人为本为“人道”。茶之哲学基础乃以“和”为贵,此乃今国人“以和为贵”之为人处世哲学。宋代著名的地方志——台州《嘉定赤城志·卷第二十九·寺观门三》“完美诠释了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与儒、释、道三教密不可分的关系”[6],有“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之美誉。

儒家之“和”含“度”之意。煮茶过程则讲究张弛有度,“初沸则水合量,调之以盐味,谓弃其啜余,无乃而钟其一味乎?第二沸出水一瓢,以竹筴环激汤心,则量末当中心,而下有顷势若奔涛,溅沫以所出水止之,而育其华也”。喝茶也要恰到好处,“诸第一与第二第三碗,次之第四第五碗,外非渴甚莫之饮”(陆羽)。“张弛有度”“恰到好处”是儒家为人境界。

道家之道,主张万物不争,道法自然,无为而为。品茶悟道,茶心、人心、道心相互交融。老子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老子追求无为、不争,“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庄子则强调“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即以人为本的万物之合和。中国茶道之“三才杯”思想——茶具之杯盖为“天”,杯托为“地”,杯身为“人”,托杯而饮为天地人“三才合一”。

茶与佛教之间的渊源颇深。佛讲究的“四谛”,“苦、集、灭、道”,以“苦”为首,茶性亦“苦”。从茶的苦后回甘,苦中有甘的特性,佛家可产生诸多联想,从而有助于修习佛法,品味人生,参破“苦谛”终归极乐。茶道讲究“和静怡真”,佛家品茶过悟出“禅茶一味”的茶道真谛,达到“梵我一如”的禅学境界。

(二)文学领域

“茶”丰富的哲学内涵逐渐渗透到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成为文人墨客的必品之饮。中国最早的茶诗词类作品,当属晋代诗人杜育的《荈赋》:

灵山惟岳,奇产所钟,厥生荈草,弥谷被岗。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霖之霄降。月惟初秋,农功少休,结偶同旅,是采是求。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择陶简,出自东隅;酌之以匏,取式公刘。惟兹初成,沫成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

唐宋诗人则更好以茶为题吟诗作赋,表达深情厚谊:“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客有衡岳隐,遗余石廪茶”;“愧君千里分滋味,寄与春风酒渴人”;“故人有意真怜我,灵茶封题寄荜门”;“因甘野夫食,聊寄清玉家”。唐代诗人卢仝在品尝友人所赠新茶之后,诗性大作,一口气写下《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又名《饮茶歌》),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茶农们的深刻同情。该诗对饮茶的普及以及茶文化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医学养生

医学上,茶除了去毒功能,还能“调神、和内、解倦、除墉”。“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茶之为用,味至寒……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陆羽)茶的除毒去病和养生功能可见一斑。

三、“茶”在西方文化中的译介与发展

“茶”不仅在中华本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还远涉万水千山,东到日本朝鲜,西达印度西域等地,足见中华文化之独特魅力。在延绵千年的中外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中,茶历经千年涤荡,和丝绸、瓷器一道,成为中华文化在异域的历史见证。

茶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可追溯到公元17世纪。当时荷兰商人将茶叶从中国转运至英国,在英国上层社会备受推崇,并开始流行。18世纪,喝茶之风在英国各阶层普及并延伸出“茶舞”。随着茶在英国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单从中国出口已经不能满足国内需求,于是在19世纪,英国成功实现了从印度、锡兰等国输入茶叶的多元格局。20世纪以来,茶在英国稳居“国饮”地位[7]。与此同时,“茶”顺利完成了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传播与本土化过程,并成为其文明、文化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之所以能在英语世界的普遍接受和认同,究其根本原因,或许在于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哲学、文学和医学养生等普世价值得到域外人士的认可和推崇。有趣的是,“茶”在英语世界不仅完成了能指与所指的华丽转身,就连其发音也被移植在英语语言之中。英语之所以称“茶”为Tea,是因为其复制和演化了厦门方言“茶”的发音“Tei”[8]。茶学专家程启真认为:茶的英译主要有两种发音,一种源自厦门方言语系(Te/Tay),而另一种来自于广东话语系(Cha)。厦门方言“Te”经由航海技术发达的荷兰人传入欧洲,经历了“te,tee,tay,tea”并用的时期,最后采用“tea”来统一称谓[9]。因此,中国“茶”用音和义同化了英语世界。

“茶”在变成英语世界耳熟能详的tea之后,不仅保持着它在东方语境中的基本要素,还不断衍生拓展其内涵,甚至作为一种本土意象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之中。它“作为基础的情感寄托,已成为集体无意识或者文化基因”[10]。今天的“tea”在英语世界不仅作为高雅饮品誉满全球,还表示“政变”“财富”“高雅戏剧”“安慰”“舞会”“糕饼”“美味佳肴”或“冲突”等现象或事实,如:a storm in a teacup茶杯风暴(18世纪的圣马力诺政变),all the tea in China(巨大的、无法估量的财富),teacup and saucer(描写中产阶级的文雅的戏剧),tea dance(下午)舞会,teaman(英国俚语)每晚可以喝一品脱茶的囚犯,tea shop(英国)便餐馆,beef tea(英国)浓牛肉汤,high(or meat)tea(英国)午后小餐,tea basket(英国)餐篮/野餐篮。“茶”在英语世界还表达一定的心理情感或社会现象等,如,tea and sympathy(安慰与同情),take tea with somebody(与某人狭路相逢)。除此之外,英语世界甚至以“茶”为媒,用俗语或俚语的方式来引申或比喻一些难以直接言说的事情,如Another cup of tea(俗)一件完全不同的事,one’s cup of tea(俗)正中下怀,tea leaves(英国俚语)贼[11]。作为英语世界各民族共同的心里表征或思维模式,中华“茶”的文化理念已经深入到英语世界日常生活。

四、文化“走出去”战略下茶的英译

“茶”成为英语世界社会生活的重要元素,这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作出的贡献。在民族复兴的今天,要向世人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准确翻译“茶”及类似文化术语,就应站在文化本体的立场,追本溯源,在充分了解其内涵演变的基础上,以语言为载体,根据具不同语境进行对等翻译。

“茶”的内涵不断演变使其主要表现为三类含义:基本意义、引申意义和借用意义。具体如下:

第一类:基本意义不变时,直接翻译成tea,实现“茶”在自然世界的返璞归真。

通常按照制作方法分为四种茶,即绿茶、红茶、乌龙茶和花茶。

According to the way it is produced,there are green tea,black tea,oolong tea,and scented tea.

早先对红茶的研究已经表明,它可以有效地对预防某些类型的癌症,甚至可能预防心脏病和肝脏疾病。

Earlier studies on black tea have shown that it can be effectively against some forms of cancer and may even prevent heart and liver diseases.

第二类:意义引申,根据上下文所指对等翻译。

短梗霉菌团常形成奶油色或粉红色,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成茶褐色。

Colonies are usually of the shade of cream to pink,becoming dark brown with age.

那些金融笑话已经成为了美国人茶余饭后的最新流行。

Those financial jests have become American’s new fan at their leisure.

替他擦皮靴的那个茶房觉得,像他这样一位有钱的绅士,他的这双皮鞋真是旧得太滑稽了。但是新的他还来不及买。

The servant,who cleaned his boots,thought they certainly were a shabby pair to be worn by such a rich gentleman,for he had not yet bought any new ones.

第三类:借用意义,即与本意只是影射关系,并无直接关联,此时应根据实际所指对等翻译。

杏仁茶是由宫廷传入民间的一种风味小吃。

Almond paste was a snack introduced by the civil court.

正如俗话所说“看花容易栽花难”,栽培茶花是很不容易的。

As the old saying goes:“Flowers are pleasant to look at but hard to grow”,it is much difficult to grow camellias.

五、结语

中华文化术语“茶”承载厚重,使用频率高,已渗透到英语世界的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蓬勃展,本身阐释了中西文化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性。文化术语是打开中华文化大门的钥匙,将中华文化术语“茶”翻译成英语,需要站在文化本体的立场,在追本溯源、充分了解其内涵演变的基础上,以语言为载体,根据具不同语境进行对等翻译,从而彰显中华文化的自信,实现文化的共享与文明的互鉴。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内涵世界
夏粮丰收:内涵丰富 意义重大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照金精神的内涵
华侨图书馆将建海外漂流站 让中华文化传播海外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