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付英
(湖南省泸溪县潭溪镇林业管理站,湖南 泸溪 416100)
森林旅游指以森林、荒漠、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外部物质环境为依托,所开展一系列观光游览、健身养生、休闲度假、文化教育等众多旅游活动的总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回归自然的愿望日益强烈,森林旅游已成为现代化建设一大亮点。森林旅游产业不断形成规模化,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稳步增长,为保护森林资源,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农民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为推助乡村振兴,全面发展社会经济起到积极的作用。发展森林旅游可与多产业相结合,如与休闲产业相结合,向观赏森林、采摘农业、游乐森林、养生等发展;与旅游地产结合可形成分时度假酒店等带动效益;与文化产业结合可借助地方民俗文化打造森林文化旅游。振兴乡村,最大的优势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林业。结合泸溪县实际情况,对该县发展森林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进行了相关探讨。
泸溪县位于湖南省西部,湘西自治州东南端,沅水中游,319国道、常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全县有11个乡镇147个村(社区),总面积1565 m2,总人口3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比重达60%。泸溪交通便捷,武溪千吨级深水码头已建成,沿沅江而下经洞庭可通江达海,距州府吉首约1 h车程,形成水陆配套、相互贯通的交通网络,特殊的地理位置为泸溪县旅游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全县林地面积达180.03万亩,活立木总蓄积280万m3,森林覆盖率达60.86%,且古树名木众多。城市绿化面积60.24万m2,城市绿化覆盖率48.1%,良好的空气质量、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被称之为“中国最年轻的氧吧城”。
近年来,森林旅游已逐步走入百姓生活,成为当下的旅游热潮[1];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泸溪县不断加快生态保护步伐,在开发森林旅游、促进森林旅游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行业优势,泸溪森林旅游呈现蓬勃发展的好势头。县旅游部门依托丰富的森林及古树名木优势资源,因势利导巧做森林休闲养生旅游,形成了沅水风光、峒河湿地公园光、天桥山、潭溪新寨坪、沅水绿色旅游、浦市现代生态农业长廊等绿色生态旅游景点景区。日益备受青睐的森林“绿”游,成为全域旅游亮点。
泸溪县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总要求[2],加快实施推进乡村农业产业现代化、生态环境优质化、农耕文明特色化、乡村治理高效化“四化”功能建设。泸溪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实施工作,并出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着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奋力谱写美丽文明和谐幸福新泸溪。泸溪县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把产业振兴作为基础,在众多乡村产业发展中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不可或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使产业欣欣向荣,环境舒适宜人,人民安居乐业,让文化一脉相承,让乡愁有处安放,就能使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市民乐。因此认为,乡村旅游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农业产能、发现乡村价值。
泸溪县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为促进旅游业发展,该县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履行行政职能、发挥行业优势、开发特色旅游、促进旅游发展。把天桥山、巴斗山、军亭界、上云界、沅江风光带、辛女壁峰群、辛女溪、杨柳映峒河等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来开发,增加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为代表的各类森林旅游地数量,如潭溪镇新寨坪古树村落、城南森林公园、武水国家湿地公园。目前天桥登山、巴斗赏杉、青架瞰阔、上云观林、沅江观光、辛女壁峰、辛女溪边、水上穿柳等已成为该县知名旅游景点,是游客田园休闲的首选地。由此可见森林公园依然是森林旅游发展中的重点领域,年接待游客量增大,2019年国庆“黄金周”,泸溪乡村旅游持续火爆,全域旅游呈现勃勃生机[3]。据统计,10月1~7日,全县纳入监测的天桥山景区、岩门古堡景区、马王溪景区、白沙景区、新寨平景区5个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3.86万人次,同比增长12.44%,实现旅游总收入7501.17万元,同比增长23.91%。其中,乡村旅游景区马王溪村累计接待游客达10.03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达26.4万余元,接待能力明显增大。
泸溪县积极宣传森林旅游,充分利用官方网站、电视、报纸、网络、微信公众号,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景区利用LED屏、横幅、折页、海报、文明旅游倡议书等载体,方便游客出行。并在高速路口、县内各大景区内设立志愿者服务站,募集文化旅游青年志愿者50余名,进行旅游技能培训,为来往游客提供便捷服务。泸溪县首届森林康健旅游节于2018年1月20日至21日在天桥山军亭界林场森林康养中心盛大举办,通过该次活动,加快发展天桥山“旅游品牌、康养品牌、宗教文化品牌”,推进该县“旅游产业、康养产业、生态产业”的科学融合,加快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步伐,对该县全域旅游业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4]。2018年9月,泸溪县以“神秘湘西·沅水画廊·浦市古韵”为主题,在全县范围内展开全域旅游活动周暨乡村森林旅游系列活动。泸溪县全域旅游活动周通过香港商报、会同湖南广播电视台组织的 “向往的生活”全域旅游推广活动,连通“世界汉语桥”亚非欧美留学生泸溪研学旅游行,助力泸溪旅游注入更多的“情感元素”及“兴趣爆点”的新型旅游方式。
国家林业局在培育森林旅游新业态上加大力度,加强引导游客森林旅游从观光旅游为主与森林体验、森林养生(康养)、休闲度假、自然教育(研学旅行)、山地运动、生态露营等多业态并重方向转变[5]。根据森林旅游社会调查显示,公众的出游动机及对森林旅游产品的偏好呈现多样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放松心情”已成为当下主要的出游动机,青睐于山地运动,森林养生的群体不断壮大,还有一部分人甚至对徒步穿越丛林、探险、冰雪旅游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近年来,泸溪县利用本土特有的资源优势,紧扣住发展机遇,科学合理统筹规划,创新丰富旅游产品,壮大新兴业态,倾力构筑“一核两带三圈”景区,逐渐实现县全域旅游业发展优势。2017年9月,泸溪县成功启动第一个全域旅游活动周,使泸溪旅游美誉度和知名度不断提升。2018年来,泸溪县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契机,按照全域旅游、全域文化、全域生态、全域康养“四个全域”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建设[6]。县各级旅游景区应整顿思想,开拓思路,充分了解公众的出游心态,以“文化生态互动游、乡村休闲体验游”为发展重点,结合县内外各媒体资源,倾力发展县全域旅游产业,推助其他产业发展,夯实产业结构改革,转型及升级,极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县的创建,发展振兴泸溪旅游新业态。
泸溪县在湖南省文旅厅公布2020年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榜上有名。湖南省国家森林乡村推荐对象,有422个行政村为国家森林乡村。湘西自治州共有18个行政村入选,其中泸溪县新寨坪、马王溪、都岐等3个村榜上有名。该县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即浦市古镇景区;白沙景区、马王溪景区、岩门古堡景区、新寨平景区、天桥山景区5个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马王溪村入选首批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浦市印象等4个旅游景点被评为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花园坪农庄等6个旅游景点被评为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点);都歧村等9个村被评为州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并列入在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精品线路神秘苗乡线路范围内。其中新寨坪村,荣获了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国家3A级乡村旅游景区、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等诸多称号,该村特有的古树群落,成为乡村旅游的独特品牌。2020年,泸溪县浦市镇都歧村获得“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精品村”称号,五果溜村获得“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称号。目前,该县已打造省、州、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61个、美丽乡村精品村21个、中国传统村落10个,为加快构建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的美丽乡村新家园,营造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社会主义农村新景象,建设活力、美丽、文明、和谐、幸福小康新泸溪奠定了坚实基础。
森林旅游在中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具有天然的地缘优势。泸溪县曾是国家深度贫困县,该县坚持把发展乡村森林旅游作为推进精准扶贫和群众增收的载体。森林旅游为贫困人口就地就近就业提供便利;森林旅游具有参与方式多样、就业门槛低、基础技能容易掌握等特点,而大多乡村贫困户主要是缺乏专业技能、抗风险能力弱,发展森林旅游贫困地区利用森林等自然资源实现增收打开通道。贫困人口通过参与森林旅游发展方式,自主经营、提供导游服务、受聘为景区工作人员等,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条件。
将森林旅游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当地产业建设的落脚点,进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多样化保护。森林旅游开发的资源种类多,森林能源、地理环境等都能够转化为旅游产品,且开发成本较低,相比其他产业建设,能更好的吸引技术与人才、经济投入,继而推动当地区域文化、工业、交通的发展,提高人们经济收入。森林旅游行业能够成为偏远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该产业可以引导当地种养殖业的发展,通过游客在景区食宿及购买特产等消费,帮助人们增收,提高生活水平。例如:浦市镇、武溪镇和潭溪镇租赁流转闲置村寨,打造精品民宿,就是把风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如百美村宿-栖迟谷系中国石化携手中国扶贫基金会,投入1400万元在新寨坪村开展的“中石化—百美村宿泸溪县新寨坪乡村旅游扶贫”公益项目就是最好的见证[7],该项目推动提高村民收入,推动村庄可持续发展,实现新寨坪村生态优、文化农、产业兴、群众富的小康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路子。
乡村森林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村落布局、居住环境的改善,成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有利推手,给了乡村自然资源、乡村人文资源有了被更多的人所熟知、所接受、所喜爱的机会。通过对乡村住宅改造、村容村貌改造,把荒山变公园,山林变园林,把村庄建成宜居生态旅游乡村。如浦市镇都岐村具有原生态森林群落、峡谷和溶洞群落、新堡村的花园光带,与村景点交织在一起,则更好地发挥其资源优势,形成生态旅游带动城乡发展、改善人居生活环境,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格局[8]。
目前,全县森林旅游经营者基本按照林权单位所有,独自经营为主的经营管理模式,管理机构出现既“管理”又“经营”的双重身份,在旅游产业经济高效益之目标下,极易导致森林资源监督管理与森林旅游业发展不协调,致使当地特有文化、民俗、特产等资源开发不足,有碍于乡村振兴持续发展。
由于该县经济不发达、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各级政府对森林旅游业开发调度不协调,招商引资力度不大,资金来源不稳定,致使森林旅游资源未能得到足够规模性开发利用,森林旅游业未能真正形成产业链条。
森林旅游在管理体制上要协调,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未能深入对当地森林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便急于开发,导致一些森林旅游开发建设上出现停滞、混乱,甚至脱离了朴素、自然、协调[9]。乡村森林旅游管理人员、旅游服务人员,导游等许多是本地农民或者是村干部担任,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缺乏系统有效地培训,严重缺少专业人才,制约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森林旅游已成为我国生态旅游的主体,政府作为森林资源的管理机构,森林旅游的发展实施需要政府正面引导,加强政策扶持。政府引导并非政府直接经营管理,而是要在职能范围内为森林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利契机及良好的外部环境。再者加大财政投入,将森林旅游业发展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强化财政保障。政府重视,政策扶持加强,也就加快了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增强人民的生态意识。
森林旅游涉及多个领域,有林业、环保、生物、地理、历史等,要夯实森林旅游基础,提高旅游产品档次、品位,那么关键是引进与培养专业人。一方面,实行高素质的规范化管理,采取对在岗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服务质量;另一方面,要学习汲取别个同行业好的经验,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壮大专业队伍,从而引导人们去感受大自然,促进森林旅游业与乡村振兴战略协调发展。
规范管理景区、景点,设置旅游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旅游执法监察大队等专门机构,要不断提高旅游管理者的素质。规划森林公园发展重点和方向,积极发展乡镇、城郊森林公园旅游示范点创建活动,有序推动乡村振兴新局面。
森林旅游是建设生态文明、培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情怀的重要途径,也是助推乡村脱贫攻坚、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途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公众对森林旅游已形成共识,特别是城镇居民对森林旅游逐渐进入常态化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直接影响着乡村振兴的提质提升,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着积极地推助作用。生态宜居,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是关键,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就是有着良好生态环境[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