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君君,房丽娜,邱 晨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时代的快速发展促使互联网技术不断更新迭代,“互联网+”创新要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群体的行为举止和价值观念。“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的基础性实践课程,与学生创新思维及专业素质培养密切相关。学生群体通过学习该课程,能够获取设计领域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比如,广告设计、商标设计、网站设计等[1]。目前,国内部分高等院校的“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仍沿用“重理论、轻实践”“教师讲解+上机操作”的教学模式,加之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学成效的价值标准,使得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理念的内在需求。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积极寻求“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改革,以学生自我发展为中心,让学生成为教学模式探索的主要受益者。基于此,本研究以“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为契合点,根据课程教学特点及教学规律,重点聚焦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将互联网时代教学要素进行高度整合,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形成“闭环式”教学模式。
“闭环”模式是管理控制论中的创新概念,即对象要素的输出以某种渠道反馈到输入端,并对输出端、输入端加以控制的逻辑关系,形成“输入端—中间过程—输出端—输入端”闭环流程,随着该理论被不断融入到现代教学环节中,依托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创新发展,逐渐形成了闭环教学模式。一般情况下,分为教学储备、教学传输、教学评价反馈三个阶段[2]。
以“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为例,在教学储备阶段作为该课程的输入端,为后续过程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资源,比如文字、图片、视频、PPT课件等,同时,必须根据学生对“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的接受程度,因地制宜地建立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输出阶段是培养学生“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专业素质的重要阶段,尽可能采取有效、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保证定量因素和定性因素、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融合。教学评价阶段,评价环节是“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成效的评判依据,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检验标准。从教学反馈阶段角度进行分析,重点展现学生创新能力、专业素质及实践水平的阶段性考核及反馈,从而形成多元化教学模式,同时,以教学反馈阶段为契机,进入“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储备阶段,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闭环式教学模式。
作为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基础性课程,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优质人才。在取得一定教学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局面不容乐观,尤其是表现为:课程教学模式缺乏多样性。当前,部分教师仍以教学大纲为基础,“硬搬式”讲解方式极大程度上局限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创新意识,导致课程教学改革起点低,“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成效与教学目标还有不小差距[3]。此外,受多方面因素限制,学生群体对“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的认知及实操能力具有显著性差异,虽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掌握“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基础知识及软件菜单、工具及命令等,但在面对具体实践项目时,无所适从,因此,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直接决定了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
遵循学生自身特点,围绕学生的价值目标,结合互联网时代需求进行教学模式创新迫在眉睫。随着“互联网+教育”模式逐渐受到社会参与主体的高度重视。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技术与“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逐渐成为一种主流方向,在简化“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教学环节的同时,极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新思维,亦为该课程实践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及可行性建议。在“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可运用案例教学、翻转课程教学等方式进行授课,切实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进而为社会经济高质量提供创新驱动力。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线上教学资源及素材是教学内容规划与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未将“互联网+教育”诸多信息要素融入到教学改革全过程,则学生价值目标实现更无从谈起。“学生主体”的理念是“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实践与创新永恒不变的主题,在整合互联网线上教学资源及素材时必须充分了解熟知学生的自身特点、知识接受程度,进而做到因材施教,与教学模式协调发展。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融合,“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教学不再片面地局限于教材大纲,这也对教师理解“互联网+教育”创新理念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课前预习作为课程储备阶段核心环节,教师可提前整合教学资源,将“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知识点进行分类并模块化,并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制作成教学课件,并上传至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等线上教学平台,学生可自行下载,使得“教”“学”主要环节可不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维度内完成[4]。
“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实践中,通过了解学生的思维意识、知识需求、能力基础及对“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的期望等方面,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教学,从而构建“互联网+教育”创新元素与教学模式的创新融合机制,探索出有利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系。其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依托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线上教学资源优势,检验学生教学储备阶段的学习成效。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提供设计作品及实践案例,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有效融入到小组讨论全过程。在互联网时代视角下,“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内容需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进行精准把控,尽量选择贴近学生实际需求及设计行业发展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案例。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线上教学资源全面整合,形成系统的教学内容体系,结合学生自身发展及价值导向,将部分贴近生活的一些元素融入到“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教学环节中,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及实践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对于难点、重点知识,教师可借助现代化新媒体工具,让抽象的知识点变得具体化。
从某种意义上讲,“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不单纯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框架,而是更加注重Photoshop软件的应用及创新思维能力的构建,换而言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互联网时代有关创新思想高效融入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中,确保各节点协调统一,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潜在价值。
以往“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教学评价更加侧重于理论考核,严重忽略了学生专业素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简而言之,缺乏高效的评价反馈机制,Photoshop软件教学实践必将失去本质含义。因此,教学评价反馈阶段应采取多元化、系统化的评价标准,评价完成后将结果反馈至教学储备阶段,从而形成统一的闭环系统。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Photoshop图像处理”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基础性课程,愈发受到各行业的高度青睐。随着信息化技术不断转型升级,“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积极创新改革教学模式是首要解决任务,进而实现“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闭环控制论”构建“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闭环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