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深化校企合作的路径探析

2021-11-27 17:41娟,王
普洱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教育观校企院校

程 娟,王 燕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在经济新形态与文化转向的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逐渐受到政府部门、企业及学界的高度重视,并成为我国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国家经济的建设加大了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使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应用,成为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的关键。一方面,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使职业教育得到了全面而有效的发展,使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输送、教学水平、办学规模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深化校企合作是推动并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形式,但在现实实践中,却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以新时代职业教育观为发展导向。

一、新时代职业教育观的内涵及要求

新时代职业教育观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战略观、公平观及人才观等层面的内容。首先是战略观。高等职业教育能够切实解决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建设与发展中所存在的人才问题,能通过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专业型、创新型人才的方式,满足社会对优秀人才的需求。在新时代背景下,党中央高度重视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而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创新型、技能型人才,是高素质、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其次是公平观。公平观主要指职业教育对推动社会公平的价值和作用,是我国通过职业教育消灭贫富差距,实现惠及全民目标的重要抓手。具体表现在职业教育的技能传授上,能够增加社会大众的经济收入,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使社会贫富差距缩小。最后是人才观。人才观主要指高等职业教育所教育的人才的功能、目标及态度。新时代人才观能够为职业院校指引人才培养类型,更好把握人才培养方向、确定人才培养内容、提升人才培养效能。

在新时代职业教育观的基本要求上,高等职业院校需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将践行和培育核心价值观嵌入到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职业生涯需要,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要以系统培养为抓手,注重技能型、创新型的人才培养,大力拓展人才成长渠道。要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要促成产业转型与教学改革的配套,强化行业评价、服务、指导在人才培养中的价值,进而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切实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最后要坚持知行合一与工学结合,要注重社会实践、生产劳动与职业教育的有机融合,突出“做中教”“做中学”“学中做”的价值,优化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与实践性,使学生能够在“学用相长”“用以促学”“学以致用”中得到成长[1]。

二、高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问题及原因

结合新时代职业教育观的理论内涵及基本要求,能够发现深化校企合作是新时代对职业教育的具体要求,而高等职业院校要想切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还需要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深化“立德树人”“系统培养”“工学结合”等要求,要将新时代职业教育中的“战略观”“公平观”与“人才观”有机地融入到职业教育的全过程中。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问题

首先是政府引导问题。政府在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发挥着“企业引导”“政策统筹”“制度构建”等功能和作用,并通过制定政策法规及规章制度的方式,提升校企合作的质量。然而在实际的校企引导中,却存在监管不到位、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现阶段,我国有关校企合作的文件条例,主要以鼓励和激励政策为主,执行力度有限,缺乏相应的约束性和法治性。而在政策落实过程中,由于缺乏监管,导致政府所拥有的引导价值,难以得到有效地发挥。其次是企业的被动地位。在政策上,企业的地位还不够明确。虽然国务院曾高度强调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地位,但企业的角色定位还不够明确。譬如某省《关于职业教育管理的通知》中,提出以行业组织为指导、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和院校为主体,构建职教集团等要求,但企业的地位却依旧相对模糊。而在协同整合中,企业地位“相对弱势”的问题依旧存在。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主要关注的是人才培养效率及质量,随后才是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而在合作市场上,企业的规模和类型较多,学校拥有绝对的选择权,因此人才培养方向依旧以高职院校为主,企业的话语权相对薄弱。最后是欠缺市场化意识。企业和学校作为校企合作的主体,共同肩负着人才培养的责任和义务。但在实际的校企合作中,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却以单主体的方式出现在校企合作中,难以发挥“服务社会”“服务市场”的功能和作用,进而导致企业的利益受到影响,极大地打消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此外,在双师型建设中,还存明显的构建问题,即企业教师与专业教师的双向培养问题,高职院校如何解决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逐渐成为影响校企合作的关键和抓手。

(二)“校企合作”问题的具体成因

虽然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问题的表现形式较为多样,但其具体成因可归纳为合作理念与运行机制两个层面的成因。首先是合作理念。学校和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存在明显的理念偏差问题。在理论研究上,校企合作的“利益互动”是通过人才供需关系来实现的,拥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理论性。然而在学校上,高职院校的合作理念是培养高质量、高层次的技能型、创新型人才[2]。而企业由于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通常会关注人工成本和经济收益之间的关系,导致两者在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而校企合作的本质是人才培养,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在校企合作的引导与统筹中,会更加倾向以人才培养为主体的院校,进而导致企业在政策上的地位不够明显、不够主动。其次是运行机制。其一在我国校企合作模式的层面上,校企合作所涉及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推荐就业”“实习实训”“人才培养”“合作招生”“专业培育”等内容。但现阶段,我国“校企合作办公室”却注重项目的验收和立项,并没有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形成长效的运行机制,从而导致政策制定与落实出现诸多的“不到位”问题。其二,在经济体制下,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管理体制、组织结构极大地限制了校企合作的发展。其三,企业缺乏合理的协调机构。通常来讲,企业机构的创设和设置是迎合市场需求的,因此在校企合作中,企业会很少设置相关的独立部门,进而使人力部门成为校企合作的主体。

三、新时代下高等教育深化校企合作的路径

(一)切实加强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统筹和宣传作用

首先完善校企合作的模式和法律法规。发展职业教育能够切实缩减贫富差距,激活市场动力,使社会市场经济建设获得新的增长点。我国相关政府部门为实现校企合作的稳健、长效发展,不仅要对校企双方的合作流程与过程行为进行约束,还要确保校企合作在法律层面上的法律机制与《职业教育法》相衔接、相融合[3]。特别在教育资源应用、整合及权力监督上,应制定相关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此外,相关政府部门还应结合行业特点,分析区域布局,并结合区域特点进行相应的产业规划,以此提高对高层次人才的整体需求。其次,要改变运行和统筹理念,关注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主体性,形成科学的政策制定与监督机制,使政策制定与落实得到监督、得到督促、得到管理。最后,要加大宣传力度,即从新时代教育观的层面上,深化企业与学校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和理解,明确经济建设对实践型、应用型人才的发展需求,以此增强校企合作的实效性。另外,还可以从制度优化、经济手段、税收政策、媒体宣传等层面,将公众认知与市场导向引入正轨,规避社会各界对校企合作的错误偏见。

(二)积极发挥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功能

首先应提高服务意识。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切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如果没有与产业、企业或行业相匹配的专业群,将难以发挥高职院校在区域经济中的服务价值。因此,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应以服务区域经济为抓手,以解决区域人才矛盾为导向,通过培养优秀的、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实践型、综合型人才,来破解企业与院校在合作理念上的矛盾问。而在课程设置、方案制定、计划实施上,高职院校需要充分分析区域经济的人才供给现状,从而进行人才培养与专业设置,使校企合作发挥出真正的功能和作用。其次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构建课程体系,深化合作内涵[4]。高职应将区域产业与人才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与区域产业相契合的专业群,并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注重人才培养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在实际的课程建设中,应将岗位需求与课程建设相融合,将企业技术及时地融入到课程的构建过程中,以此提升职业教育的实效性。最后,注重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院校和企业应以顶岗实训的方式,构建科学的教师培训机制。譬如企业教师应在传授经验、技能的过程中,接受理论教育,院校教师则应在企业工作中,积累实践经验、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

(三)构建科学的“校企合作”保障运行机制

首先构建监督和评价机制。虽然院校和企业作为校企合作的主体,能够在人才培育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功能和作用,然而在追求目标、效率、领域等层面上,两者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所以为实现院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就必须构建出切合实际的保障机制与运营机制,构建出规范行为、约束过程,提升教学质量的协同发展格局。而构建监督与评价机制,能够帮助政府部门更充分地评价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差异,能够将院校标准与企业标准有机地整合起来,进而形成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其次,构建利益互赢体系。由于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在利益追求与合作观念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只有通过通力配合、积极合作的方式,才能解决利益冲突与培养争端等问题,使校企双方呈现出互利共赢的发展趋势。而互利共赢机制的构建需要确保企业经济利益与院校人才利益的均衡发展,不仅要优化院校的专业结构,开辟全新的育人模式,还需要从服务市场的角度出发,重构理论教学、技能教学及实践教学内涵,使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更好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而企业应从机构设置的角度出发,设立独立的校企合作机构,提升人才培育服务的效率。

四、结语

新时代职业教育观为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培育目标,确立了职业教育的经济地位与社会内涵。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应在深化理解职业教育观的基础上,深化校企合作内涵,提升社会服务质量,形成以区域经济为导向的校企合作理念,进而在政府引导、机制制定的背景下,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教育观校企院校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基于“学为中心”教育观的“5.2分式的基本性质”教学探索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