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赫笑男(七台河市中医医院)
如今,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国有资产规模不断扩大,这对行政事业单位做好国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完善的资产管理体系,促进国有资产管理与使用效率提升,这对行政事业单位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管理实践中,行政事业单位对国资管理的认识模糊,重购轻管的现象较为突出,国资管理中漏洞不少,资产流失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效能提升。因此,加强国资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目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国有资产管理是指国家对所有权属于国家的各类资产的经营和使用,进行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等活动的总称。
国有资产按所属管理对象划分,可分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管理的国有资产。由于二者的经营目的不同,因此,国有资产管理目标也有所差异,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国有资产目的是为了单位正常运转,提高行政效能,管理目的是要保证资产保值,不流失,在单位履职中更好地发挥作用;而国有企业由于经营目的是为了营利需要,因此,国有资产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资产运行效率,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实行企业增值目标。
本文中所称的国有资产是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的,其管理的资产受各级政府所托,管理或使用的各类资产,主要涉及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以及流动资产等。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国有资产不断增多,如何保证国资的安全性,促进国资使用效益提升,这对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管理,促进服务效能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保障国资安全的需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国资管理的难度加大,行政事业单位要更好地促进业务发展,做好国资安全保障是一项重要课题。为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转变管理观念,不断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内控管理,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为国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更好地发挥国资的作用,促进单位管理与服务水平提升。
其次,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促进国资使用效益提升的需要。
如今,行政事业单位对国资的需求不断增长,而政府财力增长有限,行政事业单位要不断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社会服务,就要对有限的国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进行科学利用,不断提高国资的使用效率,促进资产效益提升。行政事业单位既要做好国资购置,更要加强国资管理,通过资产优化配置,促进国资使用效率提升,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最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防范内部管理风险的需要。面对国资规模不断拓展,加强国资管理很有必要。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强化责任观念,树立责任意识,引入企业化管理模式,做好国资运营监督,不断健全国资管理体系,防范内部风险发生。要通过完善制度,规范国资管理,加强内控防范,防止国资流失,预防违法违规现象发生,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国有资产涉及的范围很广,行政事业单位职能不同,在国有资产的管理与使用也存在较大差异。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国资管理上认识模糊,在对国资范围的理解上不够深入,有的认为国资管理就是针对国有固定资产而言,而固定资产搬不动、移不走,如房屋建筑物等,因此,在管理上没有引起重视。有的单位重视现金管理,而对应收账款等没有做好回收工作,导致呆账发生。一方面,在机构改革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大多没有建立独立的国资管理机构,国资管理分散于各个不同的部门,缺乏统一调度,资产利用效率难以提升 ;另一方面,缺少专业化的管理人员进行国资管理工作。资产类型不同,管理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异。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资管理人才缺乏,资产配置不当,闲置情况较多,不利于国资管理效率提升。
目前,国资绩效观念尚未引入。在资产管理中,行政事业单位对资金管理相对重视,而对其他资产管理属于一个薄弱环节,相关的制度建设没有完善,有的单位有操作流程,但在实践上并未实现规范化管理,在实际操作中缺乏完备的手续。国有资产的调入与调出、预算与采购、入库、管理与使用等系列程序,与企业运营模式相比,缺乏规范化管理。预算、财务与资产管理没有做好对接,部分单位甚至家底不清,管理漏洞较多,资产配置缺乏计划,对资产没有进行综合配置,用于资产购置支出较多,支出增长过快。
在日常管理中,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加强对资产运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日常监管弱化,从而导致资产利用效率低。一方面,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对国资日常管理没有引起重视,管理活动缺乏科学方式,日常监督检查形式化。如在资产清查方面,没有严格按规定进行定期盘点,做好盘点记录,日常管理缺少延续性。另一方面,日常基础数据不全,对各类资产没有进行分类管理,资产分散于各个不同的部门内,没有系统的管理台账。此外,资产信息没有实行共享,部分单位各科室中同类资产购置较多,各科室利用机会并不多,占用了过多的资源。在日常平时使用过程中,对资产的保养维护工作没有做、无人管,资产使用寿命降低,资产购置频繁,没有充分发挥资产的经济效益。
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业务运行的重要保证,也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与服务质量提升的重要载体,为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转变管理观念,增强对国资管理的认识。要在管理中引入企业化管理理念,运用企业化管理模式对国有资产实行系统管理。一是要健全管理机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处理好改革与做好资产管理的关系,在机构精简的情况下,不能将国资管理职能弱化,而应当进一步加强,可以根据单位组织模式进行职能划分,将之纳入到办公室(或总务处等)统一管理,对国有资产实行全方位控制。二是要选配精干力量,做好国资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需要设立国资管理专员,对国资设专账,进行专项管理。三是加强内部培训。要组织各科室骨干进行国资管理培训,让相关人员熟悉国资管理法规与制度,让职工认识到国资管理工作的意义,从而共同搞好国资管理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的管理现状,对照相关法规制度,对本单位的国资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完善,优化内控流程,实行规范化管理。一方面,要落实国资管理责任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内部责任制,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管理原则,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与使用负起相应的责任。为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设计一套规范化的管理流程,强化对国有资产的内部控制。另一方面,要引入信息系统对国有资产管理系统管理,运用系统对国有资产的占有、使用及其利用效益进行评估,有利于摸清家底,检查运用情况,促进资产利用效率提高。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重视国有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从日常工作抓起,有利于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检查资产的实际利用效果,从而提出国资管理改进方案,对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效率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在日常管理中,要按资产类别进行细分,设计不同的管理模式,采用对应的管理方法。如对流动资产管理方面,对现金管理,要通过查库、对账盘点等方式进行检查,保证账实相符,防范财务风险。对应收款项检查,要查明原因,内部借款应当督促相关人员及时结算,外部借款要组织督收,防止呆账发生。对于固定资产要查对台账,查对实物,分清管理与使用责任,对照实物进行清点,并检查相关记录,提出管理建议,促进管理水平提升。在检查时间安排上,应当实行一月一次,涉及资金方面流动性较大的现金存款等项目,应当坚持日清月结,至少每周进行一次盘点,加强对资产的有效掌握,防止财务风险发生。通过常态化监督,有利于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财务风险大大降低,从而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各项业务良性运转。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国有资产规模不断扩大,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的任务更加繁重,管理难度逐步增加。为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认识到国资管理的重要性,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做好管理制度建设,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不断优化管理流程,引入国资管理系统加强本单位的国资管理,促进国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为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做好管理与公共服务提供支撑。
相关链接
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央实施做强做大国有企业方针的重大战略步骤,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国有企业改革可划分为改革的初步探索、制度创新以及纵深推进三个阶段。国企改革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过程,是中央推动与地方实践上下结合的产物,本质上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符合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传统国有企业在体制、机制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进行的改革。中心环节和核心内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
未来国企改革的基本思路应该是“精细化分类改革”,我国国企改革与发展应该进入“分类改革与监管”的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