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钢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桂林 54100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水平,对食品的安全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管理管理力度,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漏洞和缺陷,食品安全问题仍是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因此,本文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问题,积极寻求解决策略,促进食品行业朝着更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食品作为特殊产品,其中不能含有威胁和影响人们健康的物质元素,保证消费者食用后不能出现慢性、急性等疾病,也不能对其后代的健康产生威胁[1]。近年来,食源性疾病及食物中毒等问题备受关注,甚至已经成为全球性关注的重点。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有高达数十亿次的人发生食源性疾病,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较为严重,其中因各种疾病带来的微生物污染导致的食品安全比例较高。多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食品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出现诸如转基因食品、新资源食品等,给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多年来,我国一直十分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主要采用的是分段管理。从食品全行业发展来讲,种植业、水产养殖、畜牧产品等主要是由农业部门负责管理,而产品的推广则主要是由商业部门负责管理。食品加工环节主要是质检相关部门负责操作,而食品的流通环节则由卫生部门管理。整体来讲,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管理主要是一对一模式。随着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不断推进,相关法律法规亟需完善和健全[2]。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管理工作中,政府也明确指出食品安全是重要且艰巨的任务,必须结合当前发展实际,脚踏实地,健全管理机制,切实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利益。
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同时也制定和颁布了与食品安全生产和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等一系列法律和制度,并颁布和逐渐实施了多项食品标准,从而逐渐推进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建设,在维护社会稳定发展、保障食品安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3]。
为进一步推进“十四五”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了疾病防控中心、食品评估中心等部门,在原有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突出食品源头污染和治理问题,密切关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粮食、肉类、果蔬、豆奶制品等“菜篮子”产品,加强对规范化生产经营的管理,严厉打击食品行业的违法犯罪活动,同时,更重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了解时代发展新特点,加强规划,做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在食品管理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4]。
2.2.1 食品源污染问题
食品源污染问题主要体现在以农产品为生产原料的食品中,在农产品的生产中,农户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导致有害物质成分残留,影响食品质量。一些作物种植过程中,农户为了提升作物产量,滥用激素类药品等,导致农畜产品源头受到污染,影响到以作物作为原材料的其他食品的安全。
2.2.2 食品加工生产中的安全问题
食品加工中,部分食品企业为了降低经营成本,缺乏对加工原料质量的有效控制,导致一些低廉、不合格的食品原料进入加工环节,同时,部分从业人员缺乏食品加工专业知识,在添加剂等使用中,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易出现滥用、超标使用等现象,食品加工操作不规范,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一些中小型加工企业,加工生产技术水平相对滞后,很少接触先进的加工工艺,原有技术存在不同程度的弊端,难以完全保证食品安全。此外,还存在食品包装不规范、食品存储环境不符合标准、企业自身缺乏安全检测意识等问题,导致食品加工安全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2.2.3 食物中毒问题
近年来,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误食有毒、过期、不合格食品等,会大幅度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基于此,政府部门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且食品企业和餐饮单位的自律意识也在不断提升,但食物中毒问题依然存在,对致病因素和食物卫生安全的监管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强。消费者自身食品安全观念意识相对薄弱,对食品的鉴别能力相对不足,一些不合格的食物有害物质残留剂量相对较小,且存在一定的潜伏期,还有一些食品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在存储保存中,因存储方法不当或者是储存时间过长,出现食品交叉污染、产生有害病原微生物,食物发生腐败变质等,人们再次食用后便易出现不适,损害身体健康。尤其是一些不明确的化学毒物,产生的社会危害性极强,必须重视这类事件的发生[5]。
2.2.4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问题
在食品行业的发展中,安全管理工作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我国食品供应链相对较长,且安全标准不尽统一,安全监管体系相对滞后,影响到监管效率。食品从原材料生产到进入餐桌会经历多个环节,安全监管涉及农业、市场、卫生、环保、外贸等多个部门,虽然机构改革不断完善,但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和执行中仍存在缺少层级对接、标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影响到安全监管和执法工作的开展。食品溯源系统建立过程中,目前覆盖了产地和物流溯源,对生产环境、加工过程的监督等需求还需进一步完善。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是食品市场门槛相对较低,一些企业并未获得程序认证就进入了食品市场,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食品市场门槛设置并未发挥真正的“把关”作用,加上法律法规缺乏完善更新,影响到执法部门工作的开展。
因对食品安全问题带来的一系列风险的了解相对较少,部分地区忽视了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管理人才相对缺乏,同时缺少工作开展的必要资金支撑。在分析食品安全带来的风险分析的同时,必须全面充分地了解潜在的风险和问题。从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现状来看,多个部门联合行动,分块式的管理体系,导致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数据信息相对分散,很难实现不同部门信息数据资源的共享,影响到安全风险工作的深入开展。
随着食品领域开发技术的发展,新型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在“互联网+餐饮”衍生的网络餐饮服务等方面,相关法律法规相对较少。因而,在检测和执法中易存在漏洞,导致食品安全标准不尽完善的问题出现。此外,很多其他国家目前尚未建立科学完整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部分国家存在通报系统不规范,智能化应用水平较低的问题,增加了我国进口食品的风险,也给我国进口食品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人们越来越重视诚信,要鼓励食品企业诚信生产,诚信经营,将诚信作为最基本的要求[6]。食品企业需要具备良好的企业文化,将诚信经营作为重要的守则,顾全大局,从企业长远的发展利益出发。分析发展现状不难发现,很多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都源自于食品企业本身缺乏诚信等企业文化,在食品生产中不符合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在国家食品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条文的基础上,我国各地区需要尽快出台并完善地方配套的法律,明确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对现有的法律法规标准加以完善和补充,并明确安全监管的主体,配合监管部门执法,避免因监管体系和执法界线不清晰出现部门推诿责任等问题。在统一的组织和协调下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形成各方监管合力,高效运转、行为规范、全面监管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科技手段,及时发布食品生产等过程的市场监测信息,更好地服务于消费者和生产者,做到信息透明化,让消费者能全面了解食品安全性等情况,并提升食品安全意识。食品生产经营者需要树立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接受社会和舆论的监督,严格按照食品生产和食品标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自己,确保食品生产进入法制化轨道。相关部门需要重视做好信息动态收集、监测和分析,尽早发现问题,提前做好预警和控制,及时做好处理,减少不合格的农产品和食品流入市场。
要积极宣传和表扬合法经营的企业,提升其食品的知名度,并做好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工作,减少因新媒体炒作等带来的误导或诱导消费、夸大食品功效作用的现象。同时,也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媒体发展状况,做好食品安全宣传和教育,引导消费者掌握更多的食品安全相关的知识,加深对食品企业生产和经营的了解,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并逐步完善群众监督网,建立完善激励机制,提升人们对食品安全工作的认识,鼓励人们参与到食品安全管理中。
食品安全问题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长远发展,未来发展中,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也将逐渐从质量安全深入到健康营养等方面。必须立足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现状,了解时代发展变化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带来的新挑战,树立食品安全和健康意识,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的问题,深入探究原因,稳步推进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