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友娟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温宿 843100)
阿克苏位于新疆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下辖阿克苏市等7县2市,农业人口170.24万人,农村人口以维吾尔族为主,素有“塞外江南”“瓜果之乡”的美誉[1]。阿克苏是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如何探索助力、加快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职业院校涉农专业教师肩负着涉农专业学生培养的重任,涉农专业的学生是破解“三农”问题及建设、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后备军,直接影响着地区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2]。本文从职业院校、企业和教师多方角度出发,分析了涉农专业教师在企业实践锻炼成效提升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目前职业院校涉农专业教师存在部分教师不属于“双师型”教师,这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国发〔2019〕4号)关于“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而实际教学对于“双师型”教师的需求则显得必须而紧迫。同时由于涉农专业实践性强,目前如果完全按照院校的教学安排授课,正常教学期间派出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势必影响正常教学,造成严重的“工学矛盾”。目前涉农专业教师有下企业实践锻炼的任务,除了完成专业教学工作外还承担着其它诸如班主任、公共基础课授课、科研项目、行政工作、维稳、下基层以及一些临时性的工作等,其中不乏一些“双肩挑”教师,兼顾的任务更多,教师大多只能占用寒暑假时间完成企业实践锻炼,即便这样也往往因一些突发状况或临时性工作使下企业实践锻炼被迫压缩、推后或者去不了,这使得教师压力较大,身心俱疲,积极性不高,这些均是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成效不高的制约因素。
涉农专业教师想要达到预期实践锻炼效果需根据农业作物生长周期或企业本身的生产周期方可完成,目前很多教师均有至少十几节课每周的教学任务,很多还担任班主任,想要根据涉农行业的生产周期进行实践锻炼很难操作,尤其对于“双肩挑”教师则更难操作,即便是周末或节假日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依然存在很多未知的不确定因素,从而造成实践锻炼的项目难以实现或完成,实践锻炼的成效就难以保证。因利用上班时间去实践锻炼又不太切合实际,利用周末或节假日下企业实践锻炼也会因加班、管理学生、会议或一些临时性工作而被搁浅,对于“双肩挑”教师来说,除了正常的授课、工作外,属于自己能够掌控的时间则更少,能够抽出仅有的一点时间去实践锻炼往往会完不成规定的每年30 d、每天不少于6 h的要求,实践锻炼的培养效果成效不明显。
因南疆地处欠发达地区,涉农专业对口的企业不多,在接收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方面积极性不高:一是涉农专业教师有下企业实践锻炼的需求,通常是教师自行主动联系实践锻炼企业,企业往往因看不到合作的长远利益而积极性不高,教师与企业处于不对等地位造成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成效不明显;二是涉农企业对教师实践的要求不同于其它行业企业,在技术需求方面,大多数企业希望教师将科研成果及专业知识转化为现行可推广的农业技术,帮助企业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在时间周期方面,企业希望教师能够对技术的转化和培训进行全程的指导、监控和管理,但是专业教师无法做出连续性或长周期实践的保证[3]。对企业而言,教师实践时间有限,增加了企业的开销和损耗,不利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培训。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企业对教师实践的接收意愿,也使得教师实践效果大打折扣[2]。对于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升方面,学院和企业以及教师和企业的对接机制还不完善,教师有提升个人职业技能的需求,但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缺少相应的环境和设施设备,特别是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实习实训,很多都流于形式,教师的技能提高得不到有效的保证[4]。
因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多安排在寒暑假,由于职业院校的性质使然,故寒暑假教师也依然有许多如招生、函授、继续教育、调研、科研、迎检、下基层、扶贫等临时性工作,在统筹兼顾多项工作的前提下,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的任务便被推后、压缩甚至取消,继而造成下企业实践锻炼无法完成,进而使得实践锻炼考核不合格,因而教师存在顾虑多、积极性不高等情况,加之在考核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的结果时,往往依据教师实践锻炼相关材料的提交的考核方式,而未考虑其他一些客观原因等特殊因素,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同时将教师实践锻炼培养成效不明显的后果归因于教师个人的这种“行政化”做法的考核机制有待改进和完善,尤其是对于涉农专业教师来说不尽全面。
要达到涉农专业教师真正了解企业的生产情况、管理模式、岗位职责及与教学项目相匹配等内容以提高实践锻炼的成效,应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农业企业生产特点等制定适合教师发展的企业实践方案、管理方法、考核评价制度和相应的保障制度,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在时间上可根据行业、企业的实际情况、生产周期及教学安排实践锻炼,实践锻炼的周期每年以不低于学院的规定为宜,也可根据生产周期采用脱产的方式进行实践锻炼,采取这种方式须在不影响学院整体工作前提下根据教师自身发展需求进行安排;因涉农专业生产周期长且属艰苦行业,学院在政策方面对该领域专业教师应以鼓励与激励为导向,从培养、考核等方面予以一定的倾斜,切实培养涉农专业教师的实践锻炼水平与素质,切实为地区农业发展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提供坚实的保障。
目前学院涉农专业教师数量整体不多,为切实提高实践锻炼成效可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及涉农企业的生产周期在整体教学任务可安排情况下灵活安排专业教师脱产下企业实践锻炼,如园艺技术专业教师可根据果树生长过程中剪枝、施肥、疏花疏果、疏枝、套袋、采摘等生产环节赴相关行业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实践锻炼,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可根据企业对农产品生产周期而形成的生产淡、旺季等实际情况进行绿色食品的生产、加工、管理、食品检验分析、绿色食品营销等岗位环节合理安排实践锻炼,畜牧兽医专业则可依据地区有关畜牧企业经营范围对动物生产、饲料与兽药疫苗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动物诊疗与防治、牧草生产等实际工作岗位根据专业生产实际采取形式多样的形式进行实践锻炼,实践锻炼期间按照学院、企业的有关要求进行,并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教师的主体意识及主体责任,切实取得实践锻炼成效。
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的考核方式可根据教师下企业的实际表现及实际成效与收获进行考核。一是根据院校的统一要求完成实践锻炼手册、实践锻炼总结、撰写相关调研报告或论文等;二是本着以提高实践锻炼成效为出发点,根据实际情况弹性制定考核方式;三是根据实践锻炼实际收获完成教学有关内容更新并运用于实际教学中,从企业对教师实践锻炼期间的现实表现、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力促实践锻炼取得实效。
政府相关部门应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企业在教师实践中应承担的责任。同时从制度上保障企业的利益,激励企业主动参与学校的实践教学,推进企业实践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对于积极参与教学实践的企业员工,校企双方可经过协调经予相应的奖励[2]。政府、企业、学校齐抓共管,共同营造良好的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的良好氛围与环境,在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方面予以一定的政策引导,企业也需在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方面提供必要的条件,如指定经验丰富的师傅带培教师或设置一定的跟岗制度促进下企业实践锻炼的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提高,院校领导也要从职业教育发展的角度在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期间经常过问实践锻炼情况,一方面了解教师的实践锻炼情况,另一方面也引起对方企业的重视,这也可从另一方面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积极探讨参与实践教学的产教融合机制的积极性。
涉农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是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相信只要院校、企业、教师各方统一思想,不断提高认识,推进校企深度融合,职业院校涉农专业教师的企业实践就一定能够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