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下园艺专业《园艺植物栽培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1-11-27 13:06陈耀兵
绿色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学时园艺栽培

陈耀兵

(湖北民族大学 林学园艺学院, 湖北 恩施 445000)

1 引言

从事《园艺植物栽培学》的学科人员一般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由于这是一门实践性和技术性非常强的学科,也是园艺生产的理论基础课程,只有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才能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该学科只有通过整合一些分散的教学内容才能形成从理论到实践的系统化教学体系,这样的体系才能培养复合型农林应用人才。授课中,可以利用在线和离线的交互式微型课堂,或者参加现场课程或创新课程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2.1 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不形象

在《园艺植物栽培学》课程中使用的资料大多是假想的或印刷的照片,由于无法近距离观察或练习这些资料中的实物,学生对实物的感觉很淡薄。另一方面,影响园艺植物生长发育的内外环境模拟不足,造成学生不能充分理解许多品种和生物的习性,没有教师的说明怎么也行不通,但教师在讲课时大多都在黑板上板书,让学生死记硬背植物的栽培特性,这种情况引起了很多高分低能现象。这种传统的教育方法不仅不重视“学”,创新不够,模仿不足,而且对学生创新活力也有严重的影响,大大抑制了学生创新精神,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2 教学实践内容不全面,实践环节技能性欠缺

传统教学方法仍在应用于《园艺植物栽培学》课程教学中,学生仍被动地听取教师的讲解和演示,涉及实践内容的种类也非常有限,学生能够学到的知识面非常有限。另外,岗位的设置也不明确,学生无法把握与各个岗位相关的业务内容,就无法对植物栽培学进行深入的理解。在如今的社会中,无论去什么样的职场都需要充分的专业知识。每个公司都希望其员工能够立即开始工作,从而在更短的时间内创造更多收入并减轻培训负担。但是,在实际的课程中,没有对学生进行园艺管理-栽培-养护和搭配等相关技能的训练,造成学生毕业后不能马上开始工作,短时间内供给和需求发生了背离,就形成了当今的就业状况。

2.3 教学课时少,实践课程比重低

《园艺植物栽培学》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既包括理论,又包括实践。但是理论和实践的学时总共只有80个,实践学时只占20%,学生往往简单地做几个实验就完成了学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没有得到展示,导致教学效果低下,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没有得到提升,一些理论知识往往只是知道了皮毛,而实践则仅仅是知道流程。

3 园艺专业《园艺植物栽培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进行教学改革之前,首先要提升学生对园艺植物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自身对园艺植物产生兴趣,才能更好地投入到这门课程中去学习,化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效果是最好的。因此,在开设专业课之前可以给学生安排课前作业,例如带领学生给植物引种、栽培,这样学生会对植物栽培学有一个提前的认识,会产生一定的兴趣,也学到了小部分的园艺植物栽培知识,同时能够很好的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之后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教师也应当鼓励学生去参加一些科研课题,可以和教师一起合作,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参加有关的创新实验课题,提升学生对园艺植物的兴趣。以下就将阐述园艺专业《园艺植物栽培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3.1 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3.1.1 全方位的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教师在讲授理论的时候可以现场实地观摩或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实地观摩的时候,老师要提前对实习基地进行深入地了解,要熟悉园艺花圃中的植物种类,选择合适的季节带领学生现场识别或进行花圃管理工作。为了能够使教学更加的系统和形象,教师可以准备多媒体资料,通过实地考察、互联网下载、借阅室扫描图书或摄影等方式搜集,完善多媒体资料。

3.1.2 创新教学方式

创新教学方式就是要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走出来,把“填鸭式”和“满堂灌”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指导,实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参与进来,可以去分析一些典型的案例。通过这种多方面的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发地去观察事物,学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结合实践的内容和自己的认知,把一些园艺植物拍照并做成多媒体课件,在上课时和同学们分享,老师在一旁适当地提出一些建议,或者对其打分,把它当成平时的考核。给学生提供这样的一个展示平台,不仅让他们学到了知识,也能体现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也可以开展网络教学,通过建立数据库和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来和学生进行联系,这样能够及时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把课堂教学延伸到了课外,解决了课时少的问题。

3.2 通过实践来强化专业技能

园艺植物栽培学这一学科培养实践操作能力非常强的人才,它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如果不熟练运用专业基础课程的技能,就不能培养好学生专业技能,而且,栽培的管理技术必须通过实践来强化,不能运用的理论都是纸上谈兵。因此,如果不在园艺植物栽培理论里贯彻实践活动,专业技能将得不到逐步加强,学生在工作中便不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

3.2.1 合理设计实验

以学科作为基础进行教学时,要把实践作为导向,让学生逐渐的接触科研项目和生产实践来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规划设计的能力。例如,可以将原来的一些果树、蔬菜以及花卉的实验内容进行整合,把它压缩成简单的验证性实验,这样可以增加一些技术型的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在设计一些实验时,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适当的提供一些经费来让学生自由开展实验。

3.2.2 建立实习基地

单靠实验室是不能满足实践要求的。与校外部分工厂共同建立的学生实习基地可以使学生进行不同水平的实验。只要校外基地得到保障,学生就可以随时结合课上的知识与校外实验基地进行相关的生产经营实践训练。学校也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区分校内实践基地,如第一类——以课程实习和专业技能初级培训为主的资源标本园区;第二类——以学生科研训练和论文研究为主的科研园区;第三类——以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为主,是学校普及和示范的实验场。校外工厂合作建立的校外实践基地可以按照培育目标进行分类,如生产实践类,科研训练类,参观教学类,社会实践类等。

3.3 增加实验学时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实验教学是提升学生理论知识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输出端口,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理论和实验的学时比例,例如,可以按照2∶1进行设置,加大实验学时的占比。

实验课的内容可以根据验证性的实验添加设计性的实验,那样的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技能,学生通过探索可以得到实验结果。例如,作为验证实验,有果园、果树种类的识别、常见的蔬菜种类识别、常见的花种类识别等。作为综合性实验,有园艺植物育苗。 作为创新性的实验,有园艺植物的嫁接技术、园艺植物的插枝技术、营养土的调制等。

3.4 让学生参与田间课堂

所谓的田间课堂就是让学生从进校的第一天就接触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基地里了解花园、菜园等地方的各项栽培管理环节,了解之后让学生实际参与,给学生分地、分树、分蔬菜、分花卉,让学生在实践基地学习理论知识的运用,这样达到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目的。

在田间进行学习时,可以让学生调查种子的形态或花果的结构,教师可在一旁进行指导。此外,也可以让学生对果树进行修剪、扦插,但是在操作之前教师要完成基本原理和注意事项的讲授。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后再让学生反复练习,最后进行考核,考核一定要严格,以确保学生都能够掌握操作技能。

3.5 建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在进行了《园艺植物栽培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之后,要对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整体评价,包括:①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以是否旷课和迟到作为指标来评价;②课堂气氛是否活跃,以学生是否能勇于在课堂上发表观点和讨论为指标来评价;③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以学生的设计性实验结果为指标来评价;④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学生是否会主动申请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或相关的园艺实践工作为指标来评价;⑤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该项评价要以学生的就业率和考研率来评价。综合以上5种情形加权后才是最终的评价结果。

4 结语

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园艺植物栽培学》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创新性的人才,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教学方法才能使教学内容跟上时代的脚步,最终才能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才能让学生具备更高的社会责任感。

猜你喜欢
学时园艺栽培
成都好特园艺有限公司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油麦菜栽培要点
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
园艺奇葩
莞草栽培、编织技术研究
园艺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时数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