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2021-11-27 14:02:17刘雅君
山西青年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幼儿教师课程体系

刘雅君

(宣化科技职业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100)

学前教育专业的开设应立足于国家幼儿教育的发展,坚持为国家培养优秀教育人才的初衷,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教育的综合能力,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对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分析不难发现,许多院校学前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不尽合理,无法发挥出教学的实际作用,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主要根据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现状,探讨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途径,以供参考。

一、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具备专业的学前教育知识,能够从事幼儿的保教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幼儿教师,或者其他关于幼儿教育的研究人才,涉及的课程内容广泛,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本专业的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教学指导,使其能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但是随着学前教育专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越发突出。

(一)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当前许多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都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学前教育专业面临较大的教学压力。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上,教师将教学重点都放在了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上,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合理统筹课程安排,大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将知识单方面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产生了一定的认知偏差,将学习看作是完成任务的过程,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效果不够显著[1]。

(二)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个学校都具有系统的教学方法,在课程设置和安排上不尽相同,通常是按照学校的发展情况,综合了学校的办学特点。由于当前大部分院校都将教育与就业结合在一起,考虑到社会的迫切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急功近利”,没有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忽略了创新教学方法和课程安排的重要性,影响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率,学生的专业能力也不能进一步提高。

(三)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专业课程设置不单指课程数量的设置,还包括了专业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程结构。幼儿教师是幼儿学习的启蒙者,需要掌握幼儿身心发育规律、语言体系、教学方法,以及关于声乐和美术等方面的艺术素养。由于涉及的内容广泛,在选修课和必修课内容的设置上不合理,没有进行科学、系统地划分,需要引起相关院校的重视。

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意义

(一)满足国家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要求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也应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充分考虑我国学前教育水平的提升,提高学校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就需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改革,探索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教学模式,选择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学习认知。因此,进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要根据当前教育的发展情况,进行课程的合理安排和统筹,进而满足国家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要求。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不仅是国家对该专业的要求,也是相关院校需要重视的课题,这关系到学前教育教师的培养计划,直接影响高校的教学质量。在课程体系改革前,相关院校要充分分析社会的具体需求,以此为依据,优化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并站在改革和创新的角度上,尽可能地展现院校的办学特色,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保障,提高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能够丰富学前教育的教研成果

促进教育的发展,需要从改革中总结成功的经验,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要求。在新课程背景下,学前教育不仅要为幼儿提供愉悦的学习环境,还要在教学过程帮助幼儿实现能力和素质的双向发展,需要幼儿教师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探究符合新时期幼儿成长的教学手段。课程体系改革能够为学生教学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并且在改革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推动教学研究的进程,进而丰富学前教育教研成果[2]。

(四)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自从国家放开二胎政策后,我国人口数量激增,为各地区的幼儿园带来了一定的助力,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对幼儿教师的需求量逐渐提高。为了确保幼儿教师的服务质量,需要从学前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出发,培养优秀的学前教育人才,满足社会发展对幼儿教学的需求,间接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三、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策略

(一)制定明确的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在学前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过程中,要以就业为导向,一方面满足社会对幼儿教师的需求,能够培养出满足家长要求的幼儿教师,确保有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另一方面,推动学前教育专业改革,加快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助力[3]。因此,要制定明确的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贯彻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人才,这样他们能够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投身于教育事业中,对幼儿的学习和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相关院校要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保证学前教育培养目标的适应性,既要符合院校自身的办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教育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又要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具备先进的创新理念,这样在实际的幼儿教学过程中,他们能够创新教学方法,探究符合当前时代幼儿发展的教学体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选择合理的课程改革依据

高校进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结合科学进步的需求,综合幼儿教育岗位能力的需要,以及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前景,进行全面的统筹安排。学前教育专业要立足于幼儿的全面发展,使学前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能够与现阶段的教学研究相结合,在课程改革体系依据的支持下,为学生提供满足学生学习和需求的课程体系。同时还要遵循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原则,首先是实践性原则,学校要将教学中心重心转移到学生的实践教学中,要在课程内容上将理论课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见习或实习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遵循先进性原则,在课程体系改革中,要引进先进的科学体系和教学手段,作为丰富学生学习内容的载体,让学生能够从实际的学习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促进作用;最后,遵循主体性原则,要以学生为主体,使课程体系改革能够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自主掌握教学方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

(三)加强课程体系内容设置的科学性

通过分析发现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特点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学前教育的学习更注重分析和理解,在教学内容上呈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要让学生在分析和理解中联系实际的情况,提高学生自身的内化能力,让学生能够将所总结得的经验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方法;第二,学前教育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每个幼儿教师都具有自己的教学程序,这是学生自我强化的成果,尤其是师范类院校,光靠教师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会引导学生课下自主学习,从而掌握学前教育专业多样化的课程内容[4]。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改革中,要加强课程体系内容设置的科学性,强化主干课程的教学,如《学前教育学》《心理学》《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教师口语》等,尽可能地使课程体系设置更加合理,准确划分必修课程,兼顾选修课程,在这个基础上,对专业课程进行适当的延伸,进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四)进行恰当的课程体系的调整

这需要学校提高对学生实践的重视,为学生安排恰当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主动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活动融合在一起,扎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同时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体验幼儿教育教学环节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幼儿教育的实际需求,从而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学习计划[5]。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时,学校可以建立相关的幼儿实训基地,与当地的幼儿园合作,为每个学生提供见习的机会,并为学生分配负责的幼儿,有利于学生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除此之外,要鼓励学生进行教学研究,让学生根据在实践活动中总结的经验,自主研发教学方法,如幼儿故事编写、舞蹈动作、手工制作等与幼儿教学相关的教学方法,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天赋,有利于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就业选择,确保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在幼儿教育备受关注的情况下,高校和职业院校要推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进程,根据社会的发展,突出核心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率,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幼儿教师课程体系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1:20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48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