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彦
(山西省教材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2019年末新冠肺炎突如其来,以其高度传染性在短期内冲击了我国社会的各行各业。2020年上半年,我国的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各种困难。进入五月份以来,我国的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在这一国民经济复兴的关键时刻给出版行业提出了更为重要的历史任务。
出版行业在中国由来已久。自宋代开始,以“书肆”为代表的出版业态逐渐遍布各大城市的闹市地带,为文人雅士聚集之地。在中国文人看来,书籍是最好的开启智慧的工具。进入近代以后,中国大地逐渐承受着欧风美雨的侵袭。出版机构将富国强兵、抵御外侮作为第一要务。如魏源的《海国图志》、郑观应的《盛世危言》等多部著作都是当时的热门读物。民国成立之后,出版业将自己的使命确立为开启民智,为实行共和政治做准备。随着时局的变化,出版行业的自我认知不断变化,但始终以救国救民为宗旨。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带领下,在不同的时代显现出明显的主流文化特征。改革开放以后,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出版行业在加紧印刷国内优秀文学作品之余,引入了大批优秀的外国著作。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版行业经营的自由化程度提高,部分企业的社会定位和社会责任感逐渐模糊。新冠肺炎的突然到来,国家实施了联防联控的疫情狙击机制,各行各业都积极参与到了疫情防控中来,出版行业也不例外。
新冠肺炎作为一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极高的复杂性和不定性。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首先会作用于人的生理,严重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其次,会影响人们对抗疫胜利的决心与信念,造成民众的精神失落。相比于身体上的伤害,心理上的毁灭性才是最为可怕的,它会从根本上消磨人们的意志,使得抗疫胜利成为泡影。作为出版企业,需要在关键时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激励疫情下的民众。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企业的应对应当具备以下特点:
按照以往的情况,图书出版的周期很长,不如新闻记者的反应快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例如,在抗击非典型性肺炎时,关于非典的图书在疫情暴发两个月之后才得以问世。但是在如今的信息技术条件下,人们有随时随地进行阅读的软件,有不需要纸张的出版平台。出版行业迅速对疫情做出反应成为可能。疫情暴发之后,多地主管单位利用新的技术平台,组织人力编写新冠肺炎疫情相关读本。一月底,第一本新冠病毒的预防手册电子版已经问世。可见,在技术进步的同时,出版行业的社会责任也在不断强化。
出版企业的公益性体现在内容和服务两个方面,在内容方面,疫情之下的出版物内容多具有公益性。笔者搜集了市面上有关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书籍都是关于生理和心理防护的,给处于疫情恐慌下的民众以合理科学的指导。在服务方面,出版企业在疫情之下,会将图书服务免费提供给有需要的人。在疫情愈演愈烈之际,所有娱乐场所关闭,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多家出版社将自己的线上图书阅读服务提供给民众。
在疫情之下,出版企业务必要确保自己的健康宣传手册和与新冠病毒相关的书籍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传播。出版企业借助媒体的力量可以把信息传播到每一个角落。借助微信、微博、公众号,可以很好地聚民心、凝民气。
进入新时代以来,新媒体技术获得了迅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代表性的信息化成果异军突起,成为出版企业的最佳助手。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下,出版企业的时代担当应该体现出新技术的特色。
对于企业而言,平台决定高度。立足于信息技术之上的平台可以确保企业发布的信息得到最广泛的受众。在信息化时代,传统的出版业为了更好地利用互联网的优良特性,纷纷开始联合起来建设自己的网络平台。为公司聚集更多消费者、获取更多信息资源。在疫情期间,传统的图书运输、储存方式不再使用,电子书籍成为研究者主要的获取资源的途径。比较显著的例子是中国知网,学者们通过知网提供的服务下载、发表文章,保证了特殊时期学者的正常工作。扩大到整个出版界,也相应建立几家公司联合建立的网上资源共享共建平台。
出版业提供的主要是知识服务,在非常时期更要加强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力。出版公司应以疫情的爆发为契机,加强自身的知识整合能力和资源共建能力。为了配合全国大中小学的线上课程,应该加强电子教材上线,为学生提供服务。企业也应当尝试线上出版业务。数字化的出版可以提升效率,打破物质条件的限制。人民卫生出版社、上海科技出版社和湖北科技出版社都应用了信息技术出版了大量电子图书,为人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今后,企业的线下业务都可以转化为电子服务。
出版行业的线上平台可以实现音视频和文字的相互交融。在企业的出版物中,可以突出形态多元的特征。利用新媒体技术,构建立体交互式线上知识讲授平台。使得读者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阅读与观看,推进知识的普及和疫情防控事业。
在新技术媒体手段下,出版企业可以像新闻媒体一样实时监测疫情的变化,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合与分析,最终形成书籍以供大众阅读。与传统的新闻媒体相比,出版业报道疫情有更多可以利用的版面,有更大的财力组织专家进行情况分析,并做出对策与建议。而新闻媒体只能局限于每天的一两个版面来对疫情进行简要的介绍和评析。这次疫情是一个全球性的危机。日韩美英等多国都爆发了严重的新冠疫情。作为出版行业,应该按照国别的方式介绍各个国家疫情暴发的原委,并对其防疫措施进行分析与评判,出版电子书籍,让国人充分了解到世界人民疫情下的生活,增强人民群众的抗疫信心。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上有很多为了博取眼球而作的数据报道。出版行业要坚决抵制这一倾向,在文化抗疫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出版企业要坚持及时、准确地传播权威信息,融合权威解读。在国内坚定民众的抗疫决心,在国际上树立良好的大国形象,应当是出版行业的努力方向。
随着新冠病毒在全球的肆虐,恐慌情绪逐渐漫布全球。民众每天可以通过网络看到令人沮丧的感染数字。长时间的负面性新闻会造成民众对现实的无奈,逐渐产生厌倦心理。出版社可以根据这一现象,出版具有积极文化元素的书籍来鼓舞民众的士气。例如,可以选择抗疫中的积极性事迹作为书籍出版的主题。在世界范围内,每个国家都有无私奉献的医生、战士的英勇事迹。这些事迹应该被大部分民众看到,让民众感觉到疫情的战胜是指日可待的,人们的勇气和坚持是抗疫中最好的精神食粮。
出版行业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近代的印刷和出版行业引入以来,出版人和出版企业一直把国家富强和文化传承作为自己的使命和担当。新冠肺炎爆发以来,出版企业不忘初心,倾心服务于国家的防疫事业,将防疫知识传播到千家万户。这一特殊时期也成为出版业构建信息技术平台的契机,出版企业应当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业务能力、改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