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腊自然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探析

2021-11-27 13:06廖邦萍
绿色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廖邦萍

(云南省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尚勇管护所,云南 勐腊 666300)

1 引言

西双版纳是北回归线上唯一的一片绿洲,具有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果说,西双版纳是“动植物王国”,那么,勐腊就是“动植物王国皇冠上的明珠”。保护、开发利用好这颗“明珠,不仅仅是勐腊自己的事情,也可以说是关系到全省乃至全国的大事[1]。保护与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是矛盾的统一体,他们既相互并存,又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因此,只有在保护的前提下,才能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富民强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

2 勐腊自然资源概况

勐腊位于云南省南部,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边疆县,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全县森林覆盖率为64%,境内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496万亩,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70万亩,县级保护区32万亩。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现知晓的就有5000多种植物,占全国植物种类的1/7,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种达58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19种,其中包括印度野牛、印支虎、懒猴、灰叶猴、绿孔雀以及我国仅产于勐腊的白颊长臂猿、棕颈犀鸟、白嘴犀鸟等[3]。

3 自然资源保护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近年来当地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勐腊县的森林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进而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和社会问题。

3.1 生境破碎化严重

近20年来,随着当地橡胶长期性经济作物种植园的迅速扩展,村寨土地范围内的大部分天然林、次生林被经济林和经济作物所取代;农业开发和道路建设使得区内的生态功能不断弱化,原生植被生境破碎化,岛屿化[4]。此外,适宜种植砂仁的天然林中,也都被当地村民种上了砂仁,导致这些地块的植被发生逆向退化过程,影响了原生境植物种类构成,降低了生物多样性[5]。如:勐腊县的勐伴、瑶区两个乡镇列为糖厂的甘蔗基地,计划种植2万亩甘蔗,由于荒地不够种,群众就向树林进军;有的群众没有了种粮地就瞄准了保护区,更为严重的是有的人为种甘蔗,在保护区的核心区内推路,给森林资源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正由于无计划、不合理地开发,浪费了森林资源,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造成了水土流失,灾害频繁。仅1998年,勐腊县境内因洪泛引起的灾害就造成了上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3.2 人象冲突加剧

由于保护区植被的恢复、森林覆盖率的提高、森林面积逐年增加,适宜亚洲象生存的环境及其食物源范围正在不断缩小。与此同时,当地原有的轮歇地逐渐被橡胶等长期性经济作物代替,使野生亚洲象的取食范围进一步缩减。因而,野象为寻觅食物,经常到社区群众的农田、垦地内觅食,不仅破坏了庄稼,有时还伤害了家畜和人员。据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统计,1991年以来,以野象为主的野生动物肇事共造成西双版纳损失稻谷、粮食超过5万t,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亿元,有超过200多人遭到野象袭击,甚至导致有30多人直接死亡。

4 应对措施

勐腊县的热带雨林,是我国保存面积较大、最为典型的热带雨林,这些热带雨林的长久保护,对勐腊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全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鉴于目前的情况,笔者认为有必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才能确保勐腊县自然资源得到保护和合理利用。

4.1 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

4.1.1 建立健全有关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建立整套涉及面广而又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管理网络。过去,正因为这方面存在薄弱,甚至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使得一部分人钻了空子,占了便宜,因此,勐腊的森林资源才会遭到极大破坏。另外,不切合实际、不因地制宜,无计划、无目的地发展经济,盲目的种植狂,也带来了对森林资源的严重毁坏。所以,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及其网络,是确保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不遭破坏的根本保障。

4.1.2 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群众的保护意识

要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主要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保护意识,只有其思想认识跟上了,才会成为自觉的行为,也只有各级领导以身作则,才能带动人民群众积极主动,自觉地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使其从根本上懂得这项工作并非是每个部门、某个单位的事,而是全社会、全人类共同的大事。

4.1.3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保护、管理好自然保护区资源

加强和提高对自然保护区管理队伍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当地少数民族干部[6]。同时,加强具有现有队伍建设,建立管理人员爱岗敬业,献身保护事业的精神,结合实际开展学法、懂法、守法活动,提高依法办事能力,不断组织巡护员深入村寨宣传《森林法》和有关法律、法规,使广大的干部群众依法护林、依法维护生态环境。

4.1.4 发挥森林公安队伍的作用

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保护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要集中警力,在州森林武警大队的配合下严厉打击非法侵占自然保护区林地、非法开展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以及偷砍盗伐、非法猎杀和倒卖野生动物产品的不法分子,依法管理非法进入保护区人员,维护林区治安,保护自然资源。

4.1.5 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加快和巩固山区少数民族教育,逐步减少和清除青壮年文盲,增强法制观念。应用科学技术发展生态、发展经济,以达到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目的。

4.2 合理开发利用,以保护促发展

保护自然资源的目的在于利用自然资源造福人类。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同时兼顾当地群众的利益,为社会经济服务,同时也增强保护部门的自我发展能力。这里所说的合理开发利用并非全面所说到的那样无计划,大面积的毁林开垦种植橡胶、甘蔗等破坏自然环境的做法,而是在现有种的基础上,应用科学技术和方法有计划地合理开发利用[7]。

4.2.1 开展生态旅游

勐腊县拥有了国家及云南省发展战略中“西部”“民族文化”“绿色经济”“国际通道”四要素,未来的旅游业发展大有可为。望天树景点是典型的生态旅游景区,望天树林是热带资源植物的基因库,是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对象之一,也是我国优先保护的森林生态系统典型。所以科学知识和高雅文化为内涵,以生态学思想为指导,以休闲、度假、保健、求知、探索为载体,将其建设成为品位高雅、形式多样、旅游者参与性强的旅游活动,让旅游者既能体会到知识的增长和有利益身心健康,又能增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意识,从而发展为弘扬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景区。该景区的发展还可进一步带动勐腊县城、南腊河东岸的曼纳伞傣族村落、北部曼帕村、西至景飘望天树原始森林和曼朗原始村落等旅游景区和当地服务业的发展。

4.2.2 引导山区群众应用科学的种田方式来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

要彻底改变山区少数民族有史以来的“刀耕火种”耕种的生产方式,鼓励和扶持群众多开良田,固定耕地,应用科学方法种田,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只要固定耕地,提高粮食产量,集体林、保护区的森林资源也就保住了,对于这些资源也可以有计划,有秩序地采取间伐等合理开放利用,群众可用这些资源增加经济收入,把有限的资源变成无限的财富,使群众看到保护区这些资源的好处,就能自觉参加保护工作。

4.2.3 开展社区共管,互助互利

自古以来,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当地政府达成共识,即保护区边缘和区内村寨,原过耕地只要对环境不造成大的破坏,不损害森林资源,保护区均可开绿灯,但水田耕地固定外,对那些坡度较陡的轮歇地要逐步退耕还林,给予保护。目前边境村寨贫困的较多,在新开水田时,政府还按其面积给予一定的补助,特别是为他们提供炸药雷管等物资,鼓励他们谁开垦谁拥有,多开多得。

4.2.4 提高土地利用率

合理利用轮歇地内的荒山坡种植水果、橡胶等经济作物,还可套种长期经济林木。如柚木、山桂花、椿树、团花树等,以短养长,以长养短,既绿化了慌山,又增加群众的经济收入,按国家退耕林政策,勐腊县有几万亩甘蔗地将逐步下田下坝,有计划地利用好这些坡地,将给群众带来较大的利益。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并为群众开辟广阔的致富道路,群众富裕起来了,同时,也为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 结语

保护森林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是互相依存、相互促进的,不保护好自然资源,尤其是森林资源,就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一旦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失去平衡,农作物、经济作物就会受到恶劣气候、自然灾害的影响,也就无从发展经济。

猜你喜欢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策略
西双版纳 一个与冬天背道而驰的地方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湄公河淡水鱼类保护区
西双版纳可直航柬埔寨暹粒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阅读理解
救救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