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坤亮
(贵州省旅游学校,贵州 贵阳 551400)
随着科技发展,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视觉经济一体化的格局日趋的明显,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中国旅游业也因此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越来越接近于国际化标准,并且如今导游越来越热门,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多,旅游对于导游人才的大量需要也就成了中职学校扩招专业学生的主要契机。满足行业需求,也为了满足旅游基地导游数量的需求,中职校导游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用行业标准来要求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在竞争中才能够处于有利地位。另外,如果中职学校对旅游专业的学生在学校是一套标准,在未来的职场竞争中,则是另外一套标准,就会导致许多中职学校毕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很难在行业中有立足之地。虽然现在这个社会非常崇尚学历,但是除了学历以外,人才的高素质以及各方面素质的完善培养,对人才在找工作中都是由许多优势的,并且在未来的市场人才竞争中都会存在较有利的竞争力。[1]
当前,我国中职学校学生的课程以及人才的培养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给出相对应的对策进行改进。
1.文化基础课与导游专业课比例失衡
目前中职学校每周平均的课时大约在30课时左右,并且主要以基础的文化课程为主。其中文化课程多达22节课时,而跟导游相关的专业课程却只有八节。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在中职学校导游专业的课程中,专业课程和文化课程的比例严重失调,使得学生对于导游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都有所欠缺。[2]
2.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失衡
调查发现,目前在为这为数不多的八节导游课程中,还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学时严重不足的导游课程以及教师的专业能力欠缺等问题,都会对学生学习导游课程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得学生无法对导游体系进行一个完善的学习,并且对于知识的掌握普遍不够全面,造成学生整体职业素质较低。
3.教学内容庞杂落后
而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导游专业课程重复的内容较多,进而浪费教学资源,也浪费学生的时间精力。并且由于教师师资力量的薄弱,很多学校教授旅游专业的老师,并不是旅游专业毕业,或者具有一定的旅游、导游经验,使得在教授过程中无法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4.教学方法陈旧落后
目前中职学校还是沿用较为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所以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可能学生就在教室里面无所事事。[3]而且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主要以老师为主导,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方式是命令式的,要求学生主要以完成课堂作业,完成考试,达到相应的成绩为主要目的,却不要求学生以素质教育为目的。这种教育方式对于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的求职是非常不利的。
目前许多中职学校仍然采用2+1的模式,即学生在学校上课时间有两年的理论学习时间,而到实习单位实习,只有一年的实习时间,使得中职导游专业的学生在专业实习时容易经验不足。而且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工作并不认真,缺少吃苦耐劳的基本素养,以及职业危机感,使得学生的人文知识较为缺乏,社会常识也较为缺失,在工作中就会出现职业技能的不足现象。另外,中职学校的学生由于对文化课程的基本掌握能力和学习能力都较普高学生差,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学生在专业上处于劣势,导致在职场上很难生存。
通过对以上存在问题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人们对职业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中职教育受到普教的影响严重,本身课程设置就不合理,并且缺少稳定的实习基地。而作为教育者本身也缺少创新精神,这些都是造成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无法适应岗位工作需要的主要原因。[4]
目前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和导游专业课的比例失衡。中职学校是为社会培养职业人,应该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开设多门学科,为将来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的职业素质。
1.大力改革教学内容
(1)文化课教学要为专业服务。中职学校的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程比例相当不协调,如果想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导游人才,就需要开设多门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中职学校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以此来提高对学生旅游指导方面的能力培养。例如语文教学,可以立足于传播各地传统文化为主要中心,培养学生对各地文的认识。数学则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记账能力以及成本核算能力等,为学生在之后的职场上对于导游引导整个团队的成本计算做好铺垫。而政治则可以强化学生的综合职业品质等。
(2)专业课教学要体现岗位的特点。相对于文化基础课程来说,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应该多让他们接触未来,多组织与职业相关的课程教育。例如模拟导游工作的整个流程来开展教学,这样可以向学生传播基础知识,又让学生进行了实践,通过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巩固知识,并且能够在实践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这对于他们之后在职场中有很大的作用。
(3)编订实用性强的校本教材。当前职业教育的新形势对中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选取全国统一教材来培养学生的基础专业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本地区、本校的特点来编写常用的教材,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加以辅助,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
目前,德国是世界上所有职业教育国家中最为发达的国家,并且早在20世纪80年代,德国就在职业教育中大力倡导“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学校可以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对本校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校可以切实有效地开展导游实践教学。通过对导游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来增加导游的相关课时数量。另外还可以开展多方面的时间内容,开辟更多渠道的时间教学,让学生可以尽早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对于学校的职业老师来说,应该加大对招聘制度中的招聘门槛的提升,在招聘条件中应该着重强调,能够充分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这样可以提高新入职老师在该专业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另外对于老师入职后的培训也是不能忽略的,应该积极鼓励老师参加各类有针对性地培训,最大程度上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另外还可以组建一支专业的教师团队,有效提高中职学校毕业学生的技术能力和水平。
1.建立师资与行业无缝对接培养机制,扩大双师型教师比例
双师型教师应该是职业教育师资团队建设的一大特色领域,并且要办好高职院校的关键也是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特别是对于旅游类的高职学校。由于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都是从事旅游行业的,所以对于老师的要求也并不仅限于理论知识的辅导,更需要实践知识的教育,这就要求老师除了在理论知识方面有扎实的基础外,在跟旅游行业相关的专业方面,都需要具备十分专业的实践知识和经验。因为这样老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旅游专业。洞悉未来职业发展规划以及职业导向,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提早进入岗位适应期。并且另外还可以有计划地让专职教师到相关企业参与经营管理,或挂职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这样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努力塑造一个岗位方向的互补。[5]
2.大幅缩小师生比例,培育优质教育教学环境
在奥地利旅游学校师生比为1:14,法国瓦岱勒酒店管理学院师生比为1:9,新加坡SHATEC酒店管理学院师生比1:12,这些久负盛名的职业院校都视质量如生命,严格控制学生规模,使师生比保持在理想状态。所以,旅游类高职院校应该大力引进高学历、海外留学、企业骨干人才,把师生比降到1:20这个接近教育部要求的比例(1:18)。只有师生比降低,教师才能大幅减少自身繁重的教务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能够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解答疑难问题、精心备课与布置批改作业、进行行业实践方面的学术研究、参加更多国内外访问交流学习、参加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与专业资质评定,从而让更多的教师自身专业水平得以提升,让更多学生能够在大学期间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坚定职业理想,为以后在职场中的工作做准备。
在学生实习基地的建设方面,学校也要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并且适当拓展海外实习基地,这样可以为学生建立阶段性实习机会。并且要认真听取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针对这些意见进行改进。另外,中职学校也可以与旅行社合作给学生实习提供更多机会。
总之,随着社会对导游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学校应该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从源头上严把教学质量关,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不断为旅游行业输送高素质的导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