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霄烨 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
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的不仅是对专业知识与文化的传授,还兼具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1]。为了让民族音乐文化在高校获得有效的传承,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问题,借助课程的设置和有效引导,让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实现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了解及掌握,确保民族文化在高校音乐教学中获得有效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外来文化的不断融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而且随着传统民族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更多的人开始发现和感受到传统民族文化中蕴藏的丰富的价值和独特的魅力,也正是基于这种社会现状,国家也开始重视民族文化自信的建立。但反观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其现状并不乐观,仍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进一步研究。具体而言,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民族音乐文化元素的有效传承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这样,其才能够主动去探究和学习,才能把握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有效传承[2]。但现实情况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意识不强,导致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沦为一种形式,没有体现出应有的价值。而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意识的匮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第一,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兴趣不高,难以积极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第二,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相关概念模糊,在课程学习中只是抓住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形式,没有掌握其具体的内涵;第三,相较于流行音乐,民族音乐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从而放弃课程学习。
课程教学体系是影响课程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而高校音乐教学体系的不完善会导致民族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学中难以实现有效传承。相较于数学、体育、思想政治等课程,民族音乐文化课程在高校音乐教学体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局限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音乐课程并没有涵盖高校所有专业,这极大地缩小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范围,而高校民族音乐课程的设置又使学生接触民族音乐的机会少之又少,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不利于民族音乐文化的有效传承;第二,虽然民族音乐对学习者的音乐素养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高校民族音乐课程本身并没有对学习者提出过多的要求,而是让学生自由地选择,相较于欧美音乐及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的吸引力较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高校音乐教学中并未对民族音乐元素做出强调,没有突出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和部分教师对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视程度不高,难以保障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效果。
教师是高校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教学的主要承担者,也是学生课程学习中的主要引导者,只有教师对民族音乐文化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和指导,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民族音乐文化[3]。但通过对当前高校音乐教学的研究和分析发现,部分教师并未对民族音乐文化形成正确的认知,无法有效引导学生学习民族音乐文化,导致民族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学中难以体现出应有的价值。
学校在各专业课程建设中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能促进校内各专业实现良性发展。但从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来看,部分高校并未将自身在专业课程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发挥出来,导致民族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传承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形式,对我国高校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入造成了不良影响。
为优化民族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传承效果,高校应重视课程体系的建设,借助课程体系的建设提升教师和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视程度,发挥自身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价值[4]。为此,高校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第一,重视民族音乐文化课程的开发,丰富学生的选择,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实现民族音乐文化元素在课程教学中的有效渗透;第二,重视综合音乐课程教学中对民族音乐文化元素的渗透,借助民族音乐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有效传承;第三,提升民族音乐类课程的教学标准,不仅可以尝试将其转为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还可以适当地提升课程的考核标准,让学生能够从意识深处重视民族音乐文化。
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影响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实现民族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有效传承,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此,教师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师要在课程教学中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有效渗透,借助民族音乐文化的渗透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并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有效理解。第二,重视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能力的提升实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的革新,让高校音乐教学以更加高效的方式开展,逐渐提升课程教学效率。
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机遇,为此,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切入点,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尤其是对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及网络学习空间的运用等。以网络学习空间为例,高校音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将民族音乐文化以文字、图片及视频等形式呈现,并上传到相应学习平台,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自主地进行探究和学习,实现高校音乐教学在教学内容上的拓展和教学形式上的丰富。为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教师还可以加入一些启发性问题,借助启发性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把握民族音乐的内涵和精髓。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资源中加入一些课程评价的内容,将这些课程评价的内容作为课程评价的一个指标,以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
兴趣是学生学习课程的主要驱动力。为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有效传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并借此不断推动高校民族音乐教学朝着丰富化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教师还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研究民族音乐文化,从而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有效传承。
学校是专业课程建设的主要引导者。为实现民族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有效传承,高校应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不仅要引导相关教师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有效渗透,还要加强对民族音乐类课程体系的建设,确保学生能够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体现高校音乐教学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价值。
高校音乐教学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相关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社会赋予教师的使命,及时将传统音乐文化引入课程体系建设中,提升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引导并指导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学习和认知,从而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有效传承,进而为我国社会文化体系的构建和民族文化自信的建立贡献出应有的力量。